文本解读四法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it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的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教师的文本解读是教师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能通过文本解读这一体验的过程,感受其审美愉悦。
  关键词:文本解读;方法;体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语文教师在走上讲台进行阅读教学之前,首先要对文本有着解读过程,并且还应有个性化的解读结论。李海林指出: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文本解读的能力。试想,如果语文教师没有体验文本解读这一过程,他如何能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如何能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审美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呢?
  语文教学的改革也要求教师的阅读教学不是居高临下地指出结论,更多的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在教学中是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学之前教师如果没有个性化的认真解读,是无法参与进来的。
  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要有文本解读,也必须要会文本解读。笔者综合个人经验和他人建议,提炼出了文本解读的几种方法。
  一、爱之初体验
  有人说:“初读如初恋。”一篇文章,往往读第一遍的感觉最珍贵也最值得珍视。初读往往会体验到最深刻的审美愉悦。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这第一次的对话往往感觉最好,印象最深。
  文本是作家的体验,而对文本进行解读是体验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敞开心扉,全身心地投入文本之中,和作家进行灵魂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文学作品的飘忽和朦胧,给了读者异乎常态的第一美感,而这相见的第一眼,如歌词所言:“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这种爱的初体验,相遇之初便火花四溅,植入内心,直指灵魂。
  牛希济的《生查子》里有一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笔者在初读的时候,心里生起一种浓浓的酸楚,恋人离别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这短短十个字却将这平常的事情融入了深刻的内涵:爱人去远方,姑娘心里有不舍、有嘱咐,还有忐忑不安;一别万里,请你记住我今天穿着的绿裙,以后看见芳草就像是看见我,怜惜芳草就像是在怜惜我。言外之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请你千万不要忘了我,看见遍地的芳草,你就要想到我!初读的体验让笔者潸然泪下,这份酸楚的审美愉悦震荡了内心,笔者在讲到这两句诗时十分动情,学生们听得十分安静,偶尔发出“哇”的小声赞叹,以至于在下课之前交待学生要记得写作业的时候,学生们齐齐回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二、涵泳咀嚼
  好的文章,经得起一读再读,而多次的阅读往往会有更为深刻的领会。能选人语文教材的都是名篇,而这样的名篇,是需要涵泳咀嚼多次的。“文本解读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是建构文本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文本都会有美妙的阅读初体验,在文本解读这一寻求理解的活动中,获得建构往往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泽东评价《红楼梦》时说:“要看五遍才能有发言权哩。”古语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赤壁赋》是值得切磋琢磨的经典文本,初读时往往会被其充满魅力的语言震撼:“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但是谁都知道,仅仅感受这文字的美是不够的,甚至于感受文字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也是不够的,要在反复涵泳中体验苏轼的情感变化:乐(于是饮酒乐甚)——悲(苏子愀然)——乐(客喜而笑),又在细细品读中感悟苏轼情感变化的原因;在再三咀嚼中体会苏轼的乐观豁达:变——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生老病死;不变——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代代相传。
  教师在文本解读中要反复涵泳,咀嚼琢磨。通过多次解读和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升华。
  三、借他山之石
  这里说的他山之石,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资料知人论世,了解背景;阅读他人的评论文章,拓宽思路。
  文如其人,这个“人”是指作家,我们解读文本,离不开对作家的理解。不了解苏轼被贬黄州,怎么能理解《赤壁赋》里的“水与月”?不了解朱自清身处的社会背景,怎么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了解毛泽东的政治抱负,怎么理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人无完人,且个体的视野、能力往往有局限,教师自己的解读往往不够全面甚至还有可能误读,阅读他人的文章能避免这样的问题。读一些作者的自传或者他人写的传记,能更好的理解作者进而理解文本;读一些他人的评论文章,能帮助我们对文本做全面详细地理解,甚至于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帮助我们想得更深更远。
  四、风雨江山外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在。”他说的这万不得已是“词心”,在文本解读中,可以理解为这江山风雨之外的是一种高贵的人文精神,高雅的审美体验,这样的境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读者与文本达到了最深的契合,由此产生的创造性的解读体验。
  这样的体验中,读者(部分教师)与文本形成同化,创造出了寻常读者不能理解的新高度。比如韩军老师在解读《背影》中读出了生命无常,在解读《雷雨》中读出了神秘力量。这样的解读能力,是我们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
  文本解读是对文本的建构,它让文本具有开放性和鲜活性,因为有了读者通过文本和作者的对话,产生了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自然交流,文本的意义便更加凸显,而教师在让学生和文本交流之前先和文本进行对话,这一体验过程使得阅读教学更为丰满和真实,也使得阅读教学更有效。
  文本解读没有定法,但有常法,“文本解读活动中的这种主体能动性参与行为,实际上是对文本的具体化和自身情思的对象化,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自我本性的深化和升华。”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文本解读,不仅能在这一解读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审美愉悦,还能在教学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既有利于身心,又有利于教学,何乐而不为?
其他文献
"噱头"是引人发笑的话或举动,可以激发出人的笑声,使人内心充满喜悦;是出其不意的花招,让人觉得好奇、神秘,压抑不住自己的欲望,想去探秘;是滑稽的表演,有故意失误的诙谐,还有
随着矿山开采由浅部逐渐转向深部,岩爆等地质灾害问题频发。根据一系列的岩爆预防和控制的相关研究,采用卸压开采可对岩爆易发区进行防控。以夏甸金矿为工程背景,针对夏甸金
为解决某金铜矿选矿厂尾矿浓密作业环节存在的浓密机溢流水跑浑、底流浓度难以提高等问题,通过重新选择絮凝剂并调整添加方式和改造尾矿浓缩相关设备等手段,对该选矿厂浓密作
语文教学有五大版块: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语文教学以三维目标为纬,以五大版块为经,共同为学生构织了一张语文素养的网。
经过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对于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标准,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传统的价
信息技术提供了大规模的知识信息库及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融合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模式实施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分享、互助和欣赏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发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真正运作起来却往往困难重重,稍有不
民主、开放的课堂,容易出现停滞,甚至离题的现象。为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在课堂上学会用笔记录,然后将学生的发言、思考和问题一个一个加以串联、组合,进而形成对问题的不同理
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采用卡尔多炉处理铜阳极泥,其产生的熔炼渣中含有金、银、硒、碲等稀贵金属,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采用浮选工艺对熔炼渣进行富集回收,考察了磨矿细度、捕
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措施,也是对领导干部政绩进行深层次“透视”的重要手段。为搞好这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