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研究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ahz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无论是在传统的教学背景还是在新课程的教学环境中,语文教学都是学科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语文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完善学生的思维素养,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够形成较强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展开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深度阅读教学  教学对策  教学探究
  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情况,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以及学生开始意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能够对它适当重视。调查显示,在大部分高中教学机构中,高中语文教师都不会将这一门学科视为可有可无的学科,而是开始将其视为能够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学科。尤其是,作为阅读教学主要分支之一的深度阅读,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一、语文深度阅读基本概述
  对于学生而言,高中阶段的学习十分重要。同时,高中也是学生发展期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更加真实、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抓住文章主旨,注重文章理解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一定要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旨以及立意,然后以此为核心,进行深度阅读,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度,强化学生有效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就当前的教学现状分析来说,很多高中生都没有将语文视为重要学科,并且也没有意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教学活动的推进形成了较强的阻碍。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贯彻深度阅读,帮助学生站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上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加深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荷塘月色》这一篇文章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关键点,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然后要求学生对文中情境描写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对作者修辞手法的应用进行了解,并分析手法的应用效果。比如月光、薄雾以及荷花这三点内容,就是学生应重点了解的三个关键点。
  (二)强化文章细节,体验作者情感
  在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细节进行了解,而不只是停留在文章的表层内容上,帮助学生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感悟,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情感体验。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古文《离骚》时,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屈原的背景资料进行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去感悟屈原对国家所形成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阅读,鼓励学生从中找出能够表达屈原情感的一些语句。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等,帮助学生了解屈原的愤懑不平以及想要一心为国的志向。
  (三)掌握阅读内涵,加强阅读深度
  很多学生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都会存在较强的浮躁心理,无法平静地进行阅读,甚至会“一目十行”,无法了解到文章中的细节以及内涵,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学习效果。
  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们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探究。
  比如,在讲解课文《哈姆莱特》时,教师们就可以先对学生提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例如“什么是戏中戏?”“哈姆莱特在奥菲利亚身边表现出一副如痴如醉的样子是为了什么?”等等,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文章阅读,加深学生的文章理解,强化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思维,丰富学生体验
  在某种程度上,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思维意识,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讲解《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话剧活动,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将文章内容真实地体现出来,调动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对文章主人公心情变化的理解。
  (五)贯彻读写结合,加强学生能力
  在高中阶段,写作教学与阅讀教学一样,都是学生应接触的一种教学活动。并且,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所形成的紧密性也比较强。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教学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能够通过阅读教学奠定自身的写作基础。
  而在深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阅读活动的前提下,将自己的想法以及感悟以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由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进行投票,选择出质量较高的一篇作为范文进行班级分享,以此丰富学生的深度阅读体验,进而形成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学生能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学思维以及文学素养。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应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转化,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地落实深度阅读教学,从而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广东.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9(15):32.
  [2] 吴红丽.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S2):53-57+75.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语文教育分层次教学,可以实现高中学生自身文化底蕴的层次化培养,让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大大地提高。本文从教师要首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化;课堂教学活动要有效进行分层;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设计,考試测验要有层次性;教师在教学目标上要有效进行分层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有效性 分层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要深入探究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则和方法,从而保证分层教学在运用到高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项目教学法逐渐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初中学生在化学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在应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对此进行全面的改进和优化。本文笔者将就项目教学法在初中化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初中化学 应用 建议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以
期刊
【摘 要】 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本文从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可通过开放性试题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通过社会生活实践丰富数学研究性学习几个方面进行了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当前数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 认识  要想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老师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充满积极性,将老师的身份从一个知
期刊
【摘 要】 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动下,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主体进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精神,应我国新教育改革的要求,通过“探究议题式”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主要探讨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希望可以对同行有所启发。  【关键词】 探究议题式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发展 思维  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之后,初中道德与
期刊
【摘 要】 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基础性学习综合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优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语文教学实现质的飞跃。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情况下,综合性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总结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有效策略  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法、教学目
期刊
【摘 要】 在“大语文教学观、大课程观、大课堂观”的指导下,打破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找点子,以“四流动”推进课外阅读;想法子,营造阅读教学的良好氛围;搭台子,促进课外阅读可持续发展;循路子,让课外书流动成为习惯。让学生置于一种“动态、自由、广阔、多元”的阅读环境中,让学生“随时、随地、随趣、遂愿”地有书可读。  【关键词】 小学开放式 课外阅读 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开放性阅读是一种新的教育
期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第一个游戏的伙伴,是父母给孩子创造了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家庭是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家庭是儿童进入社会的桥梁,而家庭教育则是引导儿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的基地。  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的不科学导致了我国当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过分溺爱  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每家只有一个孩子。虽然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的要求成为了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有利于推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发展。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我们的教育体制在发生着变化,也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刚刚进
期刊
【摘 要】 批判性思维则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理性地思考决定应当相信什么或者不相信什么的思维能力。如今,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中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认知能力是当下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苏教版选修课文《铃兰花》为例,来探讨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质疑 课堂教学 铃兰花  依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