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的职业教育都归属职成处,不像其他地区高职属高教处。中职属职成处,这样比较容易按类型部署职业教育。现在湖南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70所(民办18所),在校生数达46.8万人,占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的52.1%。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43所(民办329所,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90.5万人,占高中阶段学生人数的40.74%,还有乡镇农校1800所。初步形成了以高等职业院校为龙头。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农校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
我省每个地市兴办一所高职。每个行业兴办一所高职,每个县办好一所中职,并以此为依托,办好县级职教中心。有条件的乡镇,结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完善乡镇农校建设。依据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以特色高职院校和规模企业牵头,规划组织20个左右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已经成立19个。以长株潭为主体,部署特色配套的实习实训基地。以高职院校为依托,建立40个左右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技能培训认证基地。依托园区经济,推进顶岗实习。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对接产业、工学结合,将湖南的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中去。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订单来服务产业、引领产业。我们的职业教育要面向行业、服务行业、平衡行业。如果职业教育起不到平衡的作用,企业就不会跟你走,你在与企业合作中就处于弱势地位。
一、湖南职教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1 职业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
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各级政府按照不低于人均1元的标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即将出台制定财政投入的生均经费标准。开征了地方教育附加费,按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长沙50%)。进一步落实将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一线职工培训。
2 职业教育的政策保障机制
已经出台了职业教育的编制标准和管理办法。县级职教中心统筹县域内的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凡是没有经过职教中心统筹的,财政不予以报销。鼓励市级政府整合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资源,长沙职业教育园区已经投入使用。株洲将投资45亿建职教城,还将启动的有常德、怀化。集团化办学的先头院校和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基本完成了集团内部和行业的“十二五”培训规划制定。建立职业教师奖励制度。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与考核制度。逐步推进职业教育师资准入制度。
省委省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做到四个大体相当:普高和职高布局大体相当,城乡学校的条件大体相当,规模大体相当,对口就业率和普高升学率大体相当。已经实施对县级政府职业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
二、加大内涵建设,提高培养质量
1 职业教育的技能竞赛制度
竞赛覆盖所有的专业,所有的学校,分为省级和国家两级。有相关政策和鼓励,对在省级或国家级竞赛中获得奖励的学生免试升学。通过承办竞赛,推进长株潭实习实训基地群的建设。一些行业和集团内部也组织一些竞赛。教师之间组织业务竞赛,如公共课的说课比赛、英语演讲比赛、专业技能比赛。
2 职业教育的技能抽查制度
覆盖所有的专业。所有的学校。按10%左右随机抽查,集中测验。中职由地市负责抽查,高职由省厅负责抽查。抽查只针对学校,不针对学生。学生抽查的成绩保密。抽查结果有黄牌警告、红牌警告,连续两次黄牌警告,该专业停止招生。从2011年开始我们计划上半年搞技能竞赛,下半年搞抽查。抽查将在其他方面开展,如专业课、公共课、顶岗实习等。
3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
制定了“十一五”省级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其中包括示范性高职学院22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5所),示范性中职学校51所,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41个。重点实习实训基地21个,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21个,示范性乡镇农校100所。精品专业212个(中职100个,高职112个),精品课程205门(中职100门,高职105门),专业带头人596名(中职393名,高职203名)。还制定“十二五”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构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职业教育骨干体系。
4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构建省、市和学校三级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体系。2010年组织开展10类14个专业技能紧缺专业教师的省级培训。用3-5年时间将全省45周岁以下的中职专业教师基本进行一次专业技能培训。制定了培训标准,创新了培训模式,改进了考核办法。制定湖南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不管是多高学历要想进入职业院校当老师也要达到相关要求。完善教师下企业的制度,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和企业工作经历的要求。
5 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
湖南率先开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和毕业生电子注册系统,开发了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系统、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管理系统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与考核系统。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做到网络覆盖无盲点。管理服务无盲区,服务对象标识化,在线服务不断扩展,数据服务集中共享,制订电子书包计划和电子公文包计划。启动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建设了以用户空间为基础、资源共建共享型、非涉密、实名制、“职教新干线”网站学习云平台。上线学校有高职70所、中职104所,发放实名制空间有140万个,共享视频资源13万课时,2010年底可达到120万课时,所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专业资源、精品课程资源陆续上线,所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专业骨干带头人、教学团队空间均在新干线上展示共享。开展了一系列网上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分享技能大师的精品视频。建立院校长视频讲坛和企业专家专题视频讲坛。
6 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计划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加强德育工作(职业素养、企业文化,逐渐将体育、艺术竞赛单列)。抓好创业教育,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教学。
我省每个地市兴办一所高职。每个行业兴办一所高职,每个县办好一所中职,并以此为依托,办好县级职教中心。有条件的乡镇,结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完善乡镇农校建设。依据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以特色高职院校和规模企业牵头,规划组织20个左右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已经成立19个。以长株潭为主体,部署特色配套的实习实训基地。以高职院校为依托,建立40个左右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技能培训认证基地。依托园区经济,推进顶岗实习。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对接产业、工学结合,将湖南的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中去。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订单来服务产业、引领产业。我们的职业教育要面向行业、服务行业、平衡行业。如果职业教育起不到平衡的作用,企业就不会跟你走,你在与企业合作中就处于弱势地位。
一、湖南职教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1 职业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
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各级政府按照不低于人均1元的标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即将出台制定财政投入的生均经费标准。开征了地方教育附加费,按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长沙50%)。进一步落实将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一线职工培训。
2 职业教育的政策保障机制
已经出台了职业教育的编制标准和管理办法。县级职教中心统筹县域内的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凡是没有经过职教中心统筹的,财政不予以报销。鼓励市级政府整合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资源,长沙职业教育园区已经投入使用。株洲将投资45亿建职教城,还将启动的有常德、怀化。集团化办学的先头院校和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基本完成了集团内部和行业的“十二五”培训规划制定。建立职业教师奖励制度。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与考核制度。逐步推进职业教育师资准入制度。
省委省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做到四个大体相当:普高和职高布局大体相当,城乡学校的条件大体相当,规模大体相当,对口就业率和普高升学率大体相当。已经实施对县级政府职业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
二、加大内涵建设,提高培养质量
1 职业教育的技能竞赛制度
竞赛覆盖所有的专业,所有的学校,分为省级和国家两级。有相关政策和鼓励,对在省级或国家级竞赛中获得奖励的学生免试升学。通过承办竞赛,推进长株潭实习实训基地群的建设。一些行业和集团内部也组织一些竞赛。教师之间组织业务竞赛,如公共课的说课比赛、英语演讲比赛、专业技能比赛。
2 职业教育的技能抽查制度
覆盖所有的专业。所有的学校。按10%左右随机抽查,集中测验。中职由地市负责抽查,高职由省厅负责抽查。抽查只针对学校,不针对学生。学生抽查的成绩保密。抽查结果有黄牌警告、红牌警告,连续两次黄牌警告,该专业停止招生。从2011年开始我们计划上半年搞技能竞赛,下半年搞抽查。抽查将在其他方面开展,如专业课、公共课、顶岗实习等。
3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
制定了“十一五”省级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其中包括示范性高职学院22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5所),示范性中职学校51所,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41个。重点实习实训基地21个,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21个,示范性乡镇农校100所。精品专业212个(中职100个,高职112个),精品课程205门(中职100门,高职105门),专业带头人596名(中职393名,高职203名)。还制定“十二五”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构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职业教育骨干体系。
4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构建省、市和学校三级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体系。2010年组织开展10类14个专业技能紧缺专业教师的省级培训。用3-5年时间将全省45周岁以下的中职专业教师基本进行一次专业技能培训。制定了培训标准,创新了培训模式,改进了考核办法。制定湖南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不管是多高学历要想进入职业院校当老师也要达到相关要求。完善教师下企业的制度,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和企业工作经历的要求。
5 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
湖南率先开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和毕业生电子注册系统,开发了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系统、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管理系统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与考核系统。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做到网络覆盖无盲点。管理服务无盲区,服务对象标识化,在线服务不断扩展,数据服务集中共享,制订电子书包计划和电子公文包计划。启动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建设了以用户空间为基础、资源共建共享型、非涉密、实名制、“职教新干线”网站学习云平台。上线学校有高职70所、中职104所,发放实名制空间有140万个,共享视频资源13万课时,2010年底可达到120万课时,所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专业资源、精品课程资源陆续上线,所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专业骨干带头人、教学团队空间均在新干线上展示共享。开展了一系列网上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分享技能大师的精品视频。建立院校长视频讲坛和企业专家专题视频讲坛。
6 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计划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加强德育工作(职业素养、企业文化,逐渐将体育、艺术竞赛单列)。抓好创业教育,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