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探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99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古代诗歌主题一直集中于描写与咏叹女性,但在审美意识、社会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时期作品体现出不同的女性形象,其中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朝着物化特征方向发展。本文着重针对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对大家了解南朝宫体诗有所帮助。
  关键词:南朝宫体诗;女性形象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林海霞(1974.12-),女,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人,本科,小教高级,河北传媒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第二作者刘烨(1987.1-),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本科,河北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
  引言:
  南朝宫体诗是较具影响力的诗歌流派,多以描写女性美为主,形式精巧,且无论是声调还是音韵亦或是格律都具有一定的严整性,可谓古代诗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所以,探讨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宫体诗介绍
  宫体诗形成于南朝梁代,是以太子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其中在宫体诗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的人物主要集中于徐搞与庚肩吾,其中徐搞扮演的是太子侍读角色,受他的感染与影响,太子及相关文人集团在写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促进了宫体诗创作,同时使创作宫体诗成为了 一种风气。每个学者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思想与理解能力,对宫体诗涵义 与风格的看法与定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在内容上,袁行强调宫体诗即进行宫廷生活描述,主要以咏物与描写女性为主要题材内容,换言之,宫体诗描写对象集中于宫廷生活,歌咏女性体貌、服饰与内心世界,基本不涉及男女情感互动;在风格上,宫体诗与其他艳情诗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延续咏物手法,在了解女性美的基础上将之视作具有特殊性的物进行展示,体现出较强的观赏性。
  二、关于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
  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探讨价值,本文主要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南朝宫体诗女性形象分析:
  (一)写作对象
  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首先强调外形美,宫体诗人在女性形体美与神态美创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断加以雕琢,从不同角色角度琢磨女性外形美,如观察者角色、欣赏者角色,在此基础上运用大量的笔墨进行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将女性视作物体运用咏物手法进行描绘,强调体物写实,就以《咏美人观画》为例来说,运用“细腰身”与“好精神”等刻画图中美人形象,既涉及到 外形又深化内在,美人好似与画融为一体,使人在感受到人物美的同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好似你观看风景的同时看风景的人也在凝视着你,体现出一种层进式审美特征,同时展现客观形象与主观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创作主题
  南朝宫体诗中很多作品集中于一人一咏或者一事一咏,所谓一人一咏指的是针对特定对象进行写作,一事一咏指的是针对特定事件或题材展开写作。《玉台新咏》不仅记录了《咏美人》,而且记录了《代秋胡妇闺怨》,这些具有鮮明特征的南朝宫体诗标题包含了多样化内容,进一步深化了南朝宫体诗女性形象。同时,南朝宫体诗也涉及一定的情性,提倡诗歌流连哀思,通过写法表现女性作品,与其他艳情诗相比此类作品运用的对情表现手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从作者角度来说,宫体诗人刻画的人物形象更加细微,传统诗歌存在明显的同情倾向,这一点与南朝宫体诗完全不同,在宫体诗人看来,观察女性怨艾之美并将此情态加以展示即完成创作,主题鲜明。
  (三)情感抒发
  南朝宫体诗中展现的多是矜持内敛的女性情感,而非热情奔放的女性情感,即使进行离别伤感情感的描写过程中,南朝宫体诗中的女子形象也极为委婉,即极力将所有的事情隐藏在内心,隐忍自己的离别伤感之情,以含蓄委婉的肢体语言暗示自己的不舍与悲伤之情,而非大方、酣畅 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南朝宫体诗中的女子常常借助物品寄托情感、表达心声,这种情感抒发方式具有强烈的婉转内敛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视觉效果,宫体诗人往往将鉴赏女性生活的态度融入宫体诗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弱化言志缘情特征、提升随物赋形特征的目的,落实到声貌情态描绘中来说就是宫体诗人善于捕捉女性细节,包括细微动作,这些细微动作不仅彰显了精细特征,而且深化了矜持内敛的女性情感抒发,进一步揭示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
  (四)写作手法
  除了上述所提的写作对象、创作主题与情感抒发,写作手法也是探讨南朝宫体诗中女性形象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南朝宫体诗强调女性神态美描述与刻画,多以面面俱到写作手法描摹女性神韵与展示女性形态,以通过这种写作手法丰富女性体貌与神态,达到全方位展现女性形态的目的,无论是饰物还是动作亦或是穿着都面面俱到,深入刻画女性外在美,同时南朝宫体诗运用的写作手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传统写作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写作手法局限性,有的在女性形象描绘中融入了相应的体物,体现女性形象的真实性、客观性,对宫体诗而言这是一种新型的描写领域。
  三、结论
  总而言之,南朝宫体诗强调通过客观方式进行描摹对象观察、描绘、再现,在展示女性体貌的同时展示女性精神世界,观赏性较强,这就说明宫体诗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前代诗人手法局限性,即转比兴手法为近似赋手法,通过写实刻画女性体貌与精神世界,最大限度体现描摹对象再现的真实性与灵活性,魅力无穷。
  参考文献:
  [1]林幸.论南朝宫体诗与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5).
  [2]李贞.浅论南朝宫体诗中女性形象的物化特征[J].社会科学家.2007(06).
其他文献
摘 要:西汉董仲舒的“《诗》无达诂”说在后世引起了多元的经学和文学阐发、演变。它本指西汉当时学者根据各自所持的思想和需求阐释《诗》,以实现经世致用,并没有固定的辞义解释。本着“从变而易,一以奉天”的原则,“《诗》无达诂”最终体现了“天人合一”“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并归属于汉代经学阐释为主的《诗》学发展。  关键词:《诗》无达诂;董仲舒;经学;《诗》学  作者简介:张玥(1995-),女,满族,北
摘 要:名实问题,即名词和它所表示的客观事物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就受到极大的关注。本文主要将荀子在《正名》提出的观点、修辞思想及原则等相关论述进行梳理整合,以展示荀子修辞观基本面貌,有助于对先秦的修辞研究和发展有所了解。  关键词:名实问题;荀子;修辞思想  作者简介:张元博(1995-),女,山东临沂人,曲阜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
作者简介:周思媛,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西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1  《诗经》305篇诗文,含“玉”意象的诗歌共有38篇。风、雅、颂中,每一部分都有关于玉的诗篇,占全部诗歌篇目的十分之一多。其中,国风中涉及玉的诗篇有17篇,大雅11篇,小雅7篇,颂3篇。笔者按照其不同的功能,将
期刊
适逢中国加入WTO,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召开了关于“河北电视剧走喜蕫场”的研號弧,共商面临入娎后的种种机遇与挑战河北电视人如何应对良方,我想不管这次
摘 要:《史记》在现实主义的创作基础上,还闪烁着浪漫主义的光芒。笔者首先对浪漫主义进行了界定,然后从表现和作用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史记》人物传记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关键词:《史记》;浪漫主义;表现;作用  作者简介:王磊平(1963-),男,吉林省人,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记》研究;史佳欣(1994-),女,四川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中国
摘 要: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开始引入古诗词文化元素。本文主要从当前古诗词元素广泛应用于流行歌曲中的原因出发,阐述了古诗词文化元素应用于流行歌曲的形式以及其对流行歌曲自身文学性和文化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流行歌曲;古诗词;歌词  作者简介:邹飞飞,男,汉族,河南周口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I206
刚才几位“百佳”代表的发言都很好,很实在,谈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体会。中国的电视艺术,可以说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走向辉煌。21世纪中国电视怎么走?这是我们要
曾有一首歌这样唱:“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三国演义之中,“诡诈”的形象似乎已经深入人心,可这本书的核心真的仅仅于此吗?真正能支撑人面对九死一生的困境且展现出
期刊
中国煤经会于今年3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了深化人事、劳动和工资制度改革座谈会。会上中煤总公司干部局和劳资局的领导对近几年改革进展情况、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
摘 要: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诗词创作者,其诗风以清丽婉约、缠绵悱恻为主,融入了纳兰性德真挚的情感。本文结合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分析其诗词中蕴含的爱情、友情和亲情,进而探讨清代诗词风格。  关键词:清代诗词;纳兰性德;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  清代诗词主要受元明两朝的影响,其风格多以借景抒情、借物言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