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流行歌曲中古诗词文化元素的应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HU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开始引入古诗词文化元素。本文主要从当前古诗词元素广泛应用于流行歌曲中的原因出发,阐述了古诗词文化元素应用于流行歌曲的形式以及其对流行歌曲自身文学性和文化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流行歌曲;古诗词;歌词
  作者简介:邹飞飞,男,汉族,河南周口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1
  引言:
  当前对古诗词引入流行歌曲的研究主要有刘洁(2013)在《浅论当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中指出两者具有共通性且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歌性,二、写实与尚俗,三、娱乐性。这为古诗词元素引入流行歌曲的可行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刘伊萌(2014)在《解析流行歌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中指出将古诗词引入流行歌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歌曲的品位得以提高,二、丰富了歌曲的内涵,三、帮助创作者摆正心态。本文则从原因、方式以及对歌曲本身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古诗词文化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应用。
  一、古诗词文化元素在流行歌曲中广泛应用的原因
  (1)古诗词文化元素引入流行歌曲使歌曲能很好地迎合听众口味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精神压力较大,急需排解方式。古诗词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它与流行歌曲两者的结合能更好地表达出我们的情感体验,演绎出人生的喜怒哀乐,满足听众的精神需求。
  (2)古诗词文化元素引入流行歌曲可以让歌曲充满诗意、富有哲理
  流行歌曲通常被称为俗文化的代表,而古诗词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阳春白雪”。将古诗词引入到流行歌曲可以使歌曲充满诗意,从而可以拔高流行歌曲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古诗词中包含着许多关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哲理。将古诗词引入到流行歌曲可以让歌曲充满理性,富有哲理,这样就能增加流行歌曲的思想深度,丰富歌曲的内涵。
  (3)古诗词文化元素引入流行歌曲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古诗词具有意境优美、语言精练、婉转含蓄之美。当流行歌曲中注入古诗词文化元素后,歌曲就会显得古典优雅,富有韵味。当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诗词穿越时空回荡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时,便会激起广大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古诗词文化元素应用于流行歌曲的方式
  流行歌曲中所蕴含的古诗词文化元素,使得流行歌曲备受当今人们的喜爱与推崇。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文化元素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形态:
  (1)直接用古诗词作歌词,如王菲唱的《但愿人长久》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清平调》出自李白的名诗《清平调》,安雯唱的《月满西楼》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孟庭苇唱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则出自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借用古诗词中的内容,用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通俗语言来加以演绎,如由毛宁唱的《涛声依旧》就是张继《枫桥夜泊》的现代版。再如许嵩《庐州月》中“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则是借用了纳兰性德《浣溪沙》中的词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3)用古诗词的形式来创作流行歌曲,如《笑傲江湖》的主题歌《沧海一声笑》、《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歌《铁血丹心》。
  三、古诗词文化元素的应用对流行歌曲本身的影响
  (1)可以增强歌曲的文学性
  流行歌曲的文学性也主要体现在意境与意象的使用上。意境属于古典文学的范畴,是作品通过有限的文字向读者呈现的一种美感,不仅包括文字所描述的具象图景,还包括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体验。意象则是古诗词中代表文化内涵与特定感情的具象展现。如果流行歌曲能巧妙地借用古诗词的意境和意象,就能瞬间提升作品的文学内涵。例如动力火车组合演唱的《当》“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这首歌就运用了一些意境、意象来表达对爱情矢志不渝的追求与向往之情,也在无形中增强了歌曲的文学属性。
  (2)可以提升歌曲的文化传播功能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同时也具备很强的文化传播功能,引入古诗词的流行歌曲同样也具备了很强的文化传播功能。例如黄安《新鸳鸯蝴蝶梦》“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这首歌抒發了如水一般绵延不断的愁绪,借用了李白在《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的那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再如伊能静的《念奴娇》是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白居易《长恨歌》部分诗文的谱曲演唱。这样的歌曲节奏轻快、词意优美、唱起来朗朗上口,可以很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古诗词文化元素应用到流行歌曲就像给歌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水,在给予创作者丰富的灵感的同时,也让歌曲充满真情、富有诗意和哲理,从而提高了歌曲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包含古诗词文化元素的流行歌曲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像古诗词一样长久地留存在国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刘伊萌.解析流行歌曲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4.
  [2]刘洁.浅论当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借鉴[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
  [3]杨霞. 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研究[J].黄河之声.2016.
  [4]王燕晶“中国风”歌曲流行现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女性形象一直是汉乐府与南朝乐府诗歌中主要描述的对象,学术界历来注重对妇女人物形象层面的解读,但对其思想层面的解读尚有可完善之处。本文以同题共咏中古辞与江总的《妇病行》为例,分别论述其处于特定人文与自然场域下“病妇”的思想奥区。古辞中病妇的思想层面主要表现为怜念子女、心怀歉疚、孤孑黄泉;江总笔触下病妇的思想层面主要表现为幽怨、自怜和空虚;且分别从历史场域、阶级地位、社会风尚揭示其思想奥区形成
从杂种圃芥菜型油菜遵矮不育系中发现光温敏雄性可育株,套袋自交,采用不同季节、不同播期方法,选育出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遵矮S。在日平均温度为7.7~13.5℃,平均日照长度小于12h的条件下表现
最近几年,党报发行难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各级党报工作者为此想了许多办法.尤其是在提高办报质量上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客观地看来,我们收到的成效远远小于我们付出的努力。
摘 要:《壬辰录》是古代朝鲜第一部讲史小说,其作品无论从主题与题材、人物与形象、情节和语言、历史与虚构、悲剧与落幕方面等方面均与我国《三国演义》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从不同方面因袭借鉴了《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因此将这两部小说放到一起作对比研究不仅有利于把握两部作品深层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了解朝鲜古代文学是如何接受中国汉文化影响来发展本民族文学,以及中朝之间深厚的民族友谊。  关键词
摘 要:儒家“以玉比德”的玉德观念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论语》中也有很多利用“玉”的人格化阐发的观点。对玉文化的来由,有人从玉的物理属性出发分析其形态与君子品行高洁的相似性,也有人将儒家对玉文化的推崇与原始的玉崇拜联系起来。人们对于玉,从膜拜其“神性”到崇敬其“人性”再到看重其“物性”,这其中不仅有线性的历史发展因素,也包含了不同文化形态的社会对神、人、物之间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拜物
摘 要:西汉董仲舒的“《诗》无达诂”说在后世引起了多元的经学和文学阐发、演变。它本指西汉当时学者根据各自所持的思想和需求阐释《诗》,以实现经世致用,并没有固定的辞义解释。本着“从变而易,一以奉天”的原则,“《诗》无达诂”最终体现了“天人合一”“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并归属于汉代经学阐释为主的《诗》学发展。  关键词:《诗》无达诂;董仲舒;经学;《诗》学  作者简介:张玥(1995-),女,满族,北
摘 要:名实问题,即名词和它所表示的客观事物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就受到极大的关注。本文主要将荀子在《正名》提出的观点、修辞思想及原则等相关论述进行梳理整合,以展示荀子修辞观基本面貌,有助于对先秦的修辞研究和发展有所了解。  关键词:名实问题;荀子;修辞思想  作者简介:张元博(1995-),女,山东临沂人,曲阜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
作者简介:周思媛,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西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1  《诗经》305篇诗文,含“玉”意象的诗歌共有38篇。风、雅、颂中,每一部分都有关于玉的诗篇,占全部诗歌篇目的十分之一多。其中,国风中涉及玉的诗篇有17篇,大雅11篇,小雅7篇,颂3篇。笔者按照其不同的功能,将
期刊
适逢中国加入WTO,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召开了关于“河北电视剧走喜蕫场”的研號弧,共商面临入娎后的种种机遇与挑战河北电视人如何应对良方,我想不管这次
摘 要:《史记》在现实主义的创作基础上,还闪烁着浪漫主义的光芒。笔者首先对浪漫主义进行了界定,然后从表现和作用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史记》人物传记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关键词:《史记》;浪漫主义;表现;作用  作者简介:王磊平(1963-),男,吉林省人,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记》研究;史佳欣(1994-),女,四川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