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生活化途径解析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t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无数古典诗词作品列于世界文化之林,独特的诗词风格,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让读者念念不忘。诗词更是初中语文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全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诗词教学价值,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但学生受认知能力、生活阅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诗词内涵难以准确把握和理解。本文则从介绍诗词背景知识、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以及开展课外实践等方面分析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途径,望给予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介绍诗词背景,引学生入境
  初中语文诗词作者都是根据自己的遭遇和实际生活情况创作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和全面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可对学生介绍诗词写作背景,促使学生结合已有的情感感受体验文本,最终获得感悟。这一环节在诗词教学中是不能忽略的,只有当学生了解了创作背景才能从他的角度理解诗词,也会读懂诗词,以诗人之乐为乐,以诗人之悲为悲。
  以《黄鹤楼》一课为例,作者崔颢初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感叹仙人骑鹤而去,悠悠千载,有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并非因日暮而生思乡之情。诗词意境和风格与诗人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多数诗人在成长中创作,在经历中创作并向世人传递内心真实情感。再以《春望》一课为例,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叛唐,唐玄宗在次年六月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杜甫问询立即赶往灵武投奔肃宗,结果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并解送至长安,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看着萧条零落的长安城百感交集,于是写下这首传颂千古的优秀名作。当学生了解诗词写作背景后就会理解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人的眷恋,从更深层次掌握诗词表达的含义。
  二、创设教学情境, 加深学生理解
  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瑰宝,以爱国爱民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浩然长存的民族气魄以及天下为公的道德胸襟融入中华血脉中,已成为发展、凝聚、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每篇古诗词的载体为语言文字,涵盖了不同生活的信息。学习诗词的目的在于从客观角度理解语言文字,将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即在相应生活背景下创设相应情境,从而实现高效诗词教学。诗词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隔较远,无疑会增加学习难度。所以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再现诗词中相关生活画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走入诗人生活中与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某初中教师在讲解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课时,就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幽静的田园图片,使学生在轻松的生活氛圍和恬淡的山水风光中入景移情,进而产生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由此一来就能较快地理解陶渊明在这首诗歌中表达的人格情操和生活理想。创设情境中还可借助音乐渲染气氛,例如某语文教师在讲解《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课中,就运用古典忧伤的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体会作者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悲伤情绪,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情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能更深刻的感悟作者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诗词含义,加深理解。
  三、开展课外实践, 增强学生学习水平
  常言道,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应努力寻找诗词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尽可能在生活中挖掘学习教材。其中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阵地,父母永远是学生最牵挂的人,某语文教师在讲解《静夜思》一课时就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叙述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以加强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说家庭教育是除学校教学之外最重要的载体,教师应告知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和学生一起讨论诗词,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等词句,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大致讲解诗歌的含义,之后再用通俗的语言描述诗歌情境,最后让孩子自己描述,以此感悟诗词的意境美。
  此外学校还可安排学生走出校园,在学习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教师可借助当前海峡两岸关系让学生明白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由于诗词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无法全面透彻了解文章,在课外实践中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渔家傲》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可让学生走出课堂观看秋天的特点,必要时可借助现代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播放和秋天有关的美景,提高课堂效果。常言道:“想知道梨子有何种滋味,就应该亲自去品尝”,学习知识也是如此,课外实践能帮助学生感悟和体验生活,并将自己的阅历渗透到学习当中,丰富知识体系。
  总之,初中语文古诗词都是作者根据自己实际生活情况和遭遇所创作的文体,可以说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可充分借助这一特质将诗词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和懂得生活,真正实现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郭园初中(226500)
其他文献
<正> We present a physical scheme for realizing probabilistic teleportation of bipartite atomic states via cavityQED.This scheme requires only a nonmaximally en
一个计划为在二个分开的洞之间的一个未知原子状态的长途的远距传物被介绍。计划基于联合的拉曼和洞腐烂。在计划,联合力量的有效原子洞比洞腐烂率并且这样小得多高质量的因素
<正> We solve the Laguerre-Gauss mode eigenvectors and eigenfunctions in the entangled state representationby searching for common eigenvectors of the 2-dimensi
2014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目是《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这个题目看似平淡无奇,但如果我们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审题之于写作的重要性。本文是在总体解析的基础上,提炼并总结出相关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难点就是初中文言文,为了将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探索更多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言文兴趣的方法。  一、转变观念,合理导入  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的阶段非常关键,作为教师,要将这一关键阶段把握好。比如学《郑人买履》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给学生讲述这篇文言文的大致情节:有一个
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但是最终的收效并不理想,学生们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也未能得到提升。初中语文新教材改革之后,部编教材将课文类型重
众所周知,“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基础。自进入教育公众大视野以来,“核心素养”备受社会的日益重视和普遍关注。就语文学科来说,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要素,它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具体说,语文“核心素养”可分为三大方面,即“语文核心知识”“语
作文写作一直是初中语文课堂的老大难问题,成为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最大难点。笔者以初中语文苏教版教材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美句仿写”、“听读美文”、“鉴赏名句”、“编写故事”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见识浅陋,敬请诸位指教。  一、美句仿写,学会迁移  其实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行文成熟、优美的文章,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美文美句的写作方式,把作者成熟的写作技
本文就当前农村初中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一突出问题,抓住其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多听多读情感美文,注重说写结合,以育情孕情,丰富情感,直抒胸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魅力所在。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然而,当前农村初中生作文的“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