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ec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传统文化知识内涵的作用在当前阶段开始逐渐体现。作为一名初中生,需要在学科知识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对其中涉及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掌握,以此来保障自身的精神世界完善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有效认知。初中历史学科课程教育是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获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渗透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知识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关系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措施,以此来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继承和发扬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历史;关系;渗透策略
  一、 引言
  传统文化内容在当前属于文化知识的传承和精神寄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在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形式。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只是进行时间顺序发展的线索讲解,而是要从精神、思想信念等多个角度来进行整体性地讲解。这种有效性的教学,才能够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网络的构建,进而促进其历史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 传统文化和初中历史课堂的关系
  历史和文化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若是没有传统文化的历史课堂,其自身的丰富性特点就不能够体现,若是没有历史知识的融合,传统文化自身也是不丰满的。中国历史内容在历史课本中占有十分大的比重,由于我国历史发展时间较长,因此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学习过程中就需要加强中国历史的相关内容学习。基于此种教育教学方式,传统文化内容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就不仅仅是要从渗透方式的角度进行深化理解,还需要从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式的角度进行深化探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对历史知识内容学习的角度,促进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以此才能够体现出历史知识教学的重要效果和实际意义。
  三、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一)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历史学科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培养,加强历史价值观念的整理营造。因此在实际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要做到历史知识的详细讲解,而是要让学生通过事件看到其背后的本质性内容。例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对此事件内容进行讲述之外,教师还需要对林则徐这一历史人物进行细化的分析。教师不能够只局限于其在虎門销烟中的表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此历史人物的理解就会显得较为刻板和淡薄,只了解其禁毒的相关活动。而对于林则徐的人物分析过程中,其人物本质和特点是需要从综合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其人物形象的具体定位可以看做是民族英雄,同时其自身所具有的家国精神和仁孝理爱的情怀也是学习的重点,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此来促进其人物形象的丰满。但是这些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只从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是难以进行全面和重点分析的,学生对其的实际感受也难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延伸。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对其英雄人物形象进行深化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部分林则徐日常的为人处世内容,通过其家书以及轶事就能够全面地讲解其人物形象。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林则徐这一人物的认识就变得较为全面,也正是通过这种良好的烘托和启发的方式,在历史文化事件的背景下,促进历史人物身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和发展。
  (二) 注意启发和结合
  传统文化内容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其中的一项难点就是初中生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内涵和概念认知不清。加之在历史学科课程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的局限,其难以较为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存在。为此,教师就需要在进行历史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概念的引导和延伸。例如,在进行活字印刷方面的相关知识内容学习时,教师不能够只是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对于这样一件历史悠久的文化事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活字印刷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不是其余形式的发明。在结合古代印刷技术发展趋势和实际背景体现的基础上,来进行活字印刷技术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通过这种形式的有效性教学,学生才能够对活字印刷的地位进行明确理解,并在与四大发明中其余三项的对比分析中真正地理解活字印刷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继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思维模式的创新。
  (三) 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内容更多的是隐藏在历史事件内容之中。由于部分历史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的缺陷,其难以发现历史事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也就谈不上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发展。例如,在进行明清文化的相关内容学习过程中,其中涉及北京紫禁城的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从历史事件内容本身来引导学生对紫禁城进行认识,而对于其中涉及的紫禁城的建设背景、结构布局以及传统文化的蕴含等不能进行深入体会。即使在文本内容已经对其进行了介绍,教师也仍然不能够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来对学生实现有效性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传统文化知识被埋没。基于此,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实现自身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丰富,促进自我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与整体性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体现,进而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其实际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
  (四) 利用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当前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培养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起到积极促进的效果。总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教学内容中的启迪性事件内容和实质性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理解。例如,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名言就充分地体现出了其人生价值观念。再例如,美国国父华盛顿在带领大陆军与英军作战的时候,其同样对世人的认知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效果。这些伟人的品格或是生平事迹对于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建设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实现其个性化认知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对其正确地树立价值观念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另外,在进行历史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中国古代历史的朝代更替也能够让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时代的变革产生一定的体会。及时调整国家策略和治国措施,并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对于国家与个人而言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就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生活,不断养成深化探究与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并在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的角度和基础上来进行相应的改变。   (五) 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关的中国傳统文化知识内容
  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为中国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中无疑不体现出历史知识的文化内容凝结。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深化对课本教材内容的探究和实践,以此来让学生能够从历史知识内容中进行文化知识的汲取,以此来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古代文体的变迁一课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方式将不同时期变化下的文字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图片演示的基础上探究其中涉及的相关变化规律,继而能够深入探寻文字变化的基本特征。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发现,早期的文字形式,其自身的线条组建和文字构成都趋于抽象化的形式进行发展。而在近代以来的文字形式变化则更加向着具象的形式变化,其象形程度也在逐渐地减小。这种变化趋势从另一个程度上展现出了社会生活对文字变化的实时性影响。同时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的进步特征,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文化从古至今都是具有一定关联性内容体现的,以此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继承与发扬。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虽然没有设置专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章节主题,但是我国的古代史以及近代史内容中的相关事件和历史人物无疑不是进行文化渗透的素材内容。尤其是专题当中的许多艺术作品,毕竟图案和文字更能展示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除了那些充满人性光辉的思想典籍,还有许多渗透着个性与思想的艺术作品。比如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众多作品,其无不显示了泱泱中华繁荣而灿烂的艺术史。
  四、 总结
  由于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人物较多,其所体现出来的中华优秀文化知识和内涵已经传承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自身的力量源泉。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是学生接触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形式之一,历史教师在进行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其的重要性价值和意义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通过这种形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渗透和实质性的发展,继而能够有效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杨志平.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渗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6):47.
  [2]张成武.浅议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5(97):139.
  [3]田立.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6(99):130.
  [4]解艳华.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2017(4):130.
  [5]翟慧璇.谈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神州,2016(10).
  [6]吴红梅.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J].中华少年,2017.
  作者简介:
  王萍,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四中。
其他文献
甜玉米原产于美国。本世纪40年代,由于甜玉米杂交种的问世,才得已大量栽培。目前,甜玉米在世界上的种植面积已达400多公顷,其中美国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加拿大、新西兰、日本、泰
基于“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分别从音韵、词汇及句法这三个言内意义的层面,对比分析近代英国著名汉学家詹姆斯·理雅各和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译《关雎
摘 要:课本插图在高中地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理插图教学可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加深学习印象、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等。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课本插图教学,并不断提升学生的插图阅读能力。本文以高中地理课本插图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提升学生插图阅读技巧的策略和途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课本插图;高中地理;阅读技巧;途径  在高中地理
美育融入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提升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美育联系密切,具有互促性.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够实现“以美养心”“以美启智”等
摘 要:史料是代表历史进程的重要证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已经成为教师用来传授知识的载体。正确地运用史料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挖掘史料中的历史信息,通过分析、概括等手段解决历史问题,归纳历史知识,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  史料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所保留下来的轨迹,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文物、历史纪录片等等,是历史研究
摘 要: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是越来越高的,随着教育活动的开展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业实现了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在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应用,如果可以很好发挥出信息技术优势的话就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养成。在教学改革不断推动的当下,高中院校和老师应当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加以必要的重视,通过信息技术优势的有效发挥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这是当
据《新闻出版报》报道: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有线广播电视台、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北京经济报和北京广播
摘 要: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要对历史做出客观评价说明,就需要学生广泛研读史料、用理性思维方法才能准确得到客观正确的历史解释。本文主要探讨在历史解释视域下,通过补充历史材料,进行课堂阅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历史解释;阅读教学;高中  课程改革的发展促
摘 要:在当今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特别是政治学科教师越来越重視对学生社会理解和实践参与能力的培养。使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全面发展服务。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其生活实践中必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议题。因此,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应用议题式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的深入融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中教学;议题式教学;生活实践  在当今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