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思想文化的交融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ang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日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文明相互碰撞、交流。本文结合高考考点,以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思想文化的交融为例,探讨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问题,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伏尔泰与中国古代文明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之前,神权和皇权主宰着欧洲人的生活,人们被告诫:上帝的旨意是真理的唯一源泉。启蒙时代的哲学家试图寻找一个新的以人为本的道德和哲学,而在孔子和儒家思想中,人能够通过教育来修身养性、自我完善,似乎和启蒙思想家提倡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上帝的恩宠来改善自我一脉相承。伏尔泰在其著作和书信中多次提到中国的孔子,他认为,“孔子是真正的圣人,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伏尔泰的中国情结》
  材料二 在伏尔泰眼里,中国是开明君主的典范……他认为虽然中国的皇帝有不受任何机构约束的专制,但是他所受的教育保证他不会滥用他的权利。
  法国另一位启蒙思想家卢梭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认为中国并不像伏尔泰想象的那样开明,中国皇帝的专制使得中国人习惯于逆来顺受。
  ——《启蒙思想家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宣扬孔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伏尔泰和卢梭对中国君主制的不同看法。
  解析 第(1)问回答伏尔泰宣扬孔子的主要目的,应紧紧抓住伏尔泰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阶级立场来考虑,并结合材料一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第(2)问回答伏尔泰和卢梭对中国君主制的不同看法,可先将材料中两者的主要观点分别归纳出来,然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答案 (1)目的:反对封建神学,宣扬理性。
  (2)伏尔泰:中国实行的是开明君主制,皇帝的自我约束力较强。卢梭:中国的君主专制极大地束缚了人性。
  点拨 历史材料题一直是最大家头疼的,所以对于材料题,我们首先要在精神上战胜它,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行;其次,在做材料题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审题,这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因为认真审题是做好材料题的重要一步,因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回答”,那也就意味着关键是分析材料,找出题目设问与材料中一致的内容。在这里一定不能把所学过的知识全部一股脑儿地写上去,而应当就事论事,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但也不能照抄材料。而且要按照每个设问所赋分值的多少来确定答案要点的多少。
  二、西方启蒙思想与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比较
  例2 明末清初中国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几乎与此同时,17、18世纪的西欧也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唐甄说:“天子之尊,非天地大神也,皆人也……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他认为君主必须自觉抑制自己的尊威权势,“位在天下之上者,必处天下之下”。君主要平等地对待臣吏百姓,“接贱士如见公卿,临匹夫如对上帝”,虚心地接受臣民议政。
  材料二 孟德斯鸠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主张进行社会改革,建立以“开明君主”为首的君主立宪制,用三权分立的办法来限制君主的权力,剥夺君主及其政府干预司法事务的权力,以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他突破“君权神授”的观点,认为人民应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
  (1)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唐甄与孟德斯鸠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唐甄与孟德斯鸠思想的共同点。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西欧的启蒙思想产生的共同作用。
  解析 第(1)问回答唐甄与孟德斯鸠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应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回答唐甄与孟德斯鸠思想的共同点,应首先弄清楚两段材料谈论的都是君主制的问题,然后分别对两段材料进行分层,归纳其中的小要点后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了。第(3)问回答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西欧的启蒙思想产生的共同作用,主要立足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思想之间的冲突碰撞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回答。
  答案 (1)①政治上:中国封建势力强大,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西欧封建王权逐步衰落,旧势力相对薄弱。②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未形成资产阶级;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资产阶级力量强大。③思想文化上:中国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对人们进行思想文化高压统治;西欧经历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天主教势力与封建制度受到一定的冲击,人们的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
  (2)猛烈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否定君权神授,提出实行开明君主制,限制君权。
  (3)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点拨 在历史材料解析题中,比较型是最常见的题型之一。比较型的材料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归纳和比较能力,对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做题时,首先要明确比较的对象和项目,把握答题的角度;其次,要注意运用一些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判断,如:共性和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量变与质变等原理。要做到能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再次,答题时表述语言要规范,做到概括精确、简洁、层次分明。
  三、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影响
  例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国虽已有少数知识分子偶尔提到让·雅克·卢梭的名字,但对其思想著作的译介并未开始。甲午战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被大量译介,当时的进步报刊《苏报》上有一篇文章评论说:“今者卢梭之《民约论》潮汹汹然,蓬蓬然,启东来矣!吾党爱国之士,列炬以烛之,张乐以导之,呼万岁以迎之。”   ——《卢梭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材料二 梁启超把西方民权论、进化论与中国春秋公羊学有机地揉合在一起,以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为蓝本,提出了“三世六别说”。他认为社会由多君为政之世,发展为一君为政之世,再发展到民为政之世,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如同潮流,不可阻挡。他还认为,“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何被大量译介?
  (2)根据材料二回答,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有何特点?此特点有何作用?梁启超主张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他的这种观点与哪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相似?
  解析 第(1)问回答甲午战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被大量译介的原因,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另一方面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思想适应中国的需要。第(2)问回答梁启超的思想特点,可对材料中的相应内容稍加概述即可;回答其作用主要从中国当时封建势力强大的背景去考虑,可得出其作用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结论;从材料中“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宜效英之存虚君”等语句可知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与伏尔泰的观点相似。
  答案 (1)中国战败,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纷纷寻求救国之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主要思想符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需要。
  (2)特点:将西方民主科学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作用:为宣传维新变法减少阻力。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与伏尔泰的观点相似。
  点拨 不论是在平时的训练题还是高考试题中,原因分析型的材料题必不可少,而且这种题型很容易让同学们不知不觉丢分。对于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内因和外因等等。大家要在掌握各类原因的准确含义及答题技巧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各种历史观分析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全面揭示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内在的联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曾指责说:“夫变法不变本原,而变枝叶,不变全体,而变一端,非彼无效,只增弊耳。”并进一步指出其病根是“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材料二 邹容在《革命军》中把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称为“大哲”,把他们的思想理论称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宝方”。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创刊号刊印的卢梭画像下标有“世界第一民权主义大家卢梭”的字眼。
  (1)材料一中梁启超指责的是哪一类人?他认为解决其弊端的办法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1)洋务派。进行政治改革,兴民权。
  (2)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卢梭的赞赏,反映了他们对于推翻封建统治,进行社会革命的渴望。
其他文献
《牡丹亭》中有云:“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诚然如此,人生路上不会永远万里无云花团锦簇,风雨永远都是常客。当万木凋枯、风雨骤至时,学会在风雨中跳舞方能成就人生的极致。  学会在风雨中跳舞,用乐观面对逆境的狂风,成就人生的柔韧。  屡受贬谪,竹杖芒鞋,苏轼轻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双目失明,耳聋口哑,海伦·凯勒以《假如我有三天光明
期刊
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考查时多以某次地震为载体,以图文资料方式呈现信息,让同学们结合基本知识作答,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复习时必须从地震的分布特点、产生机制、防治措施,特别是其衍生灾害等几方面去掌握。  例1 近年来,地震及其衍生灾害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不断加重。2010年8月13日四川映秀等多地发生了汶川地震后最大的泥石流;2011年7月5日四川映秀因泥石流一天内两次组织居民紧急疏散;2013
期刊
材料,是作文的依据,是议论文观点的体现。如何恰当地将材料内容转化为一篇标准的议论文呢。下面的模式也许对你大有帮助。  一、简引材料。材料是作文立意的源泉,是阐发观点、表明主张的由头。在文章开篇处简引材料,表明你的立意不是横空出世,是按照所供材料而立的,否则,你的作文立意就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嫌疑。简引材料,要求不能照搬照抄原材料,而应该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的大意或主要内容,在形式上力求活泼,
期刊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在高中哲学模块里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这三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目标。其中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点(物质,意识,规律,运动,主观能动性)又是高考选择题的高频考点。  例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
期刊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名言类、计算类、漫画类选择题占了很大的比例。本文结合近年高考题谈谈这三类选择题的破解。  一、名言类选择题  解答该类题型的思维过程有以下四个方面:  1.运用语文知识,弄懂诗词意思。解答诗词名言试题的前提是读懂材料,要求同学们运用语文中诗词鉴赏的有关知识,将材料翻译成白话文,弄懂原文意思。  2.概括诗词的主旨。写诗词总有一定的目的,这就是诗词的主旨,它是诗词内容
期刊
一、寒潮对我国的影响  例1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1)题,冻害主要会对农业及一部分农业基础设施产生影响,造成农业减产;P地周围山岭环绕,北面开口,冷空气不断堆积导致冷冻灾害发生频次较周围高;且P地地势较高,气温较
期刊
儒教或儒学,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被后世尊称为大成至圣的孔子更是高中学习的重中之重。  一、儒学演变的阶段特征  例1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
期刊
哲学主观题由于能力要求高,思维综合性高,一直被同学们视为“拦路虎”。本文试着从思维的维度,将主观题分为收敛型和发散型两个类型对哲学主观题进行梳理,结合具体试题对每个类型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收敛型主观题  例1 癌症是现代医学的顽疾。目前,癌症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放疗和化疗。由于放疗和化疗在杀死癌症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其他细胞。因此,这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癌症。随着
期刊
生命有晴好,便会有风雨。风和日丽时,能够步履轻盈,一路欢歌笑语;而当大雨磅礴时,也要鼓起勇气,学会在风雨中跳舞。  我最爱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这两句,这需要有怎样的胸襟和气度才能让一位漂泊无依的老人发出这样的呼号?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风吹雨打中,老杜跳出了最美的舞蹈。  然而,家园的灾难压弯了他的脊背,他在这风雨中成长为一棵老树,枝桠弯曲,树皮龟裂,他再不能轻盈舞蹈
期刊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与认识论基本知识,具体内容有世界物质性、物质与运动、规律、意识本质及作用、实践与认识、追求和发现真理等。下面将围绕同学们学习中感到疑难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例1 2012年10月,郑州龙湖调蓄工程正式蓄水。该工程以黄河水为主要水源,通过魏河、东风渠为三刘寨等3个灌区补水,实现汛期蓄洪排涝,旱期补水灌溉,将有效改善下游40万亩耕地的种植条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