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3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考查时多以某次地震为载体,以图文资料方式呈现信息,让同学们结合基本知识作答,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复习时必须从地震的分布特点、产生机制、防治措施,特别是其衍生灾害等几方面去掌握。
  例1 近年来,地震及其衍生灾害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不断加重。2010年8月13日四川映秀等多地发生了汶川地震后最大的泥石流;2011年7月5日四川映秀因泥石流一天内两次组织居民紧急疏散;2013年7月10日四川映秀连续发生两次泥石流,映秀通往汶川、成都的道路全部出现不同程度阻断,映秀镇暂时成为了“孤岛”。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5·12”汶川地震发生时映秀、北川两地的灾情程度,并说明判读依据。
  (2)运用灾害的关联性原理,简述“5·12”地震对“8·13”泥石流爆发的影响。
  解析 (1)灾情程度主要看图中的地表破裂程度和烈度的大小。映秀和北川两地位于地表破碎带附近,且烈度大,地面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大,所以灾情严重。 (2)泥石流的爆发主要具备三个重要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有大量水流。此题主要分析地震对泥石流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即地震后大量的碎屑物质。
  答案 (1)两地灾情严重。两地皆位于板块移动造成的地表破裂带附近,烈度在X级以上(烈度大)。
  (2)灾害的发生具有关联性,一种或一次灾害的发生会引发其他灾害的发生。汶川地震使得山体大范围断裂松动,岩石破碎;并触发崩塌、滑坡,造成大量的碎屑物堆积于沟谷和坡麓,为本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点拨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受破坏的程度。同一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根据破坏程度由弱到强可以划分为1~12个烈度。烈度大小与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因素有关。
  例2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A地和B地受海啸影响较小的是何地,并回答判断的理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引起海啸的主要原因——地震。根据轮廓可以判断该地为东亚,A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B处位于日本群岛,二者都靠近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A处距板块边界较远,且近海为大陆架浅海,不利于海啸的形成和传播,所以A处受海啸的影响较小。
  答案 A。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因,由于A地离板块边界比B地远,大的断层带较少,B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边界,地震发生的频率和破坏度都比较高,故A地震发生的频率和破坏度比B低;或B濒临深海,有利于海啸的形成和传播。而A地区沿海大陆架宽广,不利于海啸的形成和传播。
  点拨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灾害链归纳如下:
  干旱——森林火灾、蝗灾
  洪涝——滑坡、泥石流、流行疾病
  热带气旋——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灾害
  地震——水灾、火灾、海啸、滑坡、崩塌、瘟疫蔓延
  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坝形成洪水
  火山活动——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
  生物灾害——疾病传播、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例3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1)灾害甲位于美国西海岸,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应为地震。灾害乙位于美国东、南部沿海,临大西洋及墨西哥湾,是飓风影响的地区。(2)针对地震和飓风等自然灾害,应加强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进行防灾的教育和培训,修建防御设施等。
  答案 (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点拨 自然灾害的减灾措施虽有共性,但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不同的自然灾害强调其减灾重点。
  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其减灾措施除了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应强调遭灾时的抗灾。
  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其减灾措施除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应强调灾后的救援。
  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小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其减灾措施重点是工程、生物措施的实施。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据此回答下题。
  1.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
  ①震级较低 ②提前预报 ③防震意识强 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 下列自然灾害与地震关联性较强的是( )
  ①台风 ②滑坡 ③干旱 ④寒潮 ⑤泥石流 ⑥海啸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3. 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下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公里)和5.6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震中位置如图所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
  (2)据材料分析,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
  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海岛,全岛海拔百米以下的平原低地约占全岛总面积的30%,其余为山地和丘陵。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不下百余座,故台湾岛亦被称为“高山岛”。
  (1)甲、乙所在地自然灾害类型有何不同?
  (2)分析台湾岛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1. B 2. C
  3. (1)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4. (1)①两个地震先后到来会有叠加效应,余震多; ②震源较浅,导致烈度大;③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筑物抗震强度低,倒塌情况严重;④震中位于县城,人口密度较大。
  (2)①前期发生多次地震,岩体破坏,土质疏松。②灾后持续的降雨,导致土层松动,易形成滑动面。
  5. (1)甲地主要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乙地主要为洪涝等水文灾害。
  (2)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东部山区地势陡峭,岩石破碎,降水多,易引发滑坡、泥石流;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太平洋西岸,易受台风灾害的影响;西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
其他文献
构造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解题方法,它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中发现、类比、化归的思想,也渗透着猜想、试验、探索、归纳、概括、特殊化等重要的数学方法.下面通过几例探讨构造模型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1. 构造方程模型  例1 已知[1m2+1m-3=0,][n4+n2-3=0]且[1m≠n2,]求[mn4+n2m2]的值.  分析 题设条件具备[x2+x-3=0]的形式,如[1m],[n2]是此方程的两根,
期刊
议论说理,意在阐明观点;观点表达,旨在中肯和恰当。然而同学们在写议论文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我们在讲道理作分析时常讲三种话:一是“偏激话”,剑走偏锋,认识绝对;二是“偏狭话”,视野狭窄,看法孤立;三是“偏颇话”,固守一方,片面说理。  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这就需要我们牢牢掌握三把“利剑”,学会辩证分析,斩断认识的绝对性、思维的孤立性和说理的片面性,使文章逻辑严密,让议论闪耀辩证色彩。 
期刊
The story goes that some time ago, a man punished his 3-year-old daughter for wasting a roll of gold wrapping paper. Money was tight and he became infuriated when the child tried to decorate a box to
期刊
一张高考试卷,对于同学们来说关心的是如何快速进入题境,了解题意,从中找准切入点,结合知识点加以解答和演绎;而对于命题人来说,则首先是要规避以往的经典题型,相对热点以及惯性思维和解题模式,从宏观上,一方面关注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国际时政,另一方面将这些打通揉碎联系知识点加入重新组合,以适应对同学们三维目标的考查。那么,如何逆向思维,走在命题老师前头,先得一手,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今年的高考考查
期刊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文化与人们经济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前也不断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出现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趋势。因而,围绕文化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也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在命题中往往以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作载体,下文例析相关知识点及掌握、熟悉其解题思路。  例1 M中学T班同学小婷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
期刊
湖北卷的短文写作要求同学们根据英文提示,结合生活中的一个事例,写一篇话题作文。这种“开放式”的论述文的命题形式给同学们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对写作的布局谋篇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同学们既要发表观点,又要描写叙述。  请根据以下提示,并结合具体事例,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Honesty is a kind of courage and responsibility.Honesty wins trust,
期刊
本知识的重点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而循环结构则是重中之重.算法初步的考纲要求和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决定了只能在小题中考查它,而且考查的重点是循环结构,有时也有条件结构.以循环结构为载体,可以结合数列、函数、概率与统计等进行综合命题. 算法的含义、算法的思想不需要单独命题考查,以框图为载体,里面就承载了算法的含义和算法的思想.  1. 考查基本的逻辑结构  例1 (1)阅读下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
期刊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不仅完美诠释了中国对于这场盛事的美好愿景,而且这三大关键词也已成为了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细细琢磨这三大理念,让你联想到很多专业,如从“绿色奥运”我们会想到环境、生态方面的专业;而“科技奥运”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息息相关:“人文奥运”自然是要体现人文关怀……    绿色奥运:用心呵护生命的绿色    绿色给人的第一联想就
期刊
创新题要求考生“针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题只是将以前的问题稍加“化妆”,以一个崭新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使其乍看脱俗超群. 只要把握创新题的命制规律,便可旧知新解.  方向一 定义“新概念”或“新运算”型  新信息题通过给出一个新概念、或约定一种新运算、或给出几
期刊
《牡丹亭》中有云:“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诚然如此,人生路上不会永远万里无云花团锦簇,风雨永远都是常客。当万木凋枯、风雨骤至时,学会在风雨中跳舞方能成就人生的极致。  学会在风雨中跳舞,用乐观面对逆境的狂风,成就人生的柔韧。  屡受贬谪,竹杖芒鞋,苏轼轻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双目失明,耳聋口哑,海伦·凯勒以《假如我有三天光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