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悟境赏境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九月这夏末秋初的季节里,有幸欣赏了张康桥《如梦令》一课的教学,它犹如一缕甜美清新的风,带着溪畔暮色中荷花的清香,带着词人盈盈的笑脸、浓浓的游兴、淡淡的醉意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悠悠然、醺醺然。恍惚间,夏日的酷暑已经消尽……
  初读感知——入境
  师:请同学先自己读读这首词。(生自读)
  师:谁来读读?(指名读)很好,读得准,读得通顺,有节奏感。把词牌名放在前面读。(指名读)非常棒,很有词的韵味,节奏感很好。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生听课文范读录音)
  师:谁再来读读?(指名读)好,你心里、眼里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把画面看得更清楚。谁再读?(指名读)很有词的感觉,让我们仿佛进入了词的情境。读词时要争取能把词读到脸上,读出动作。老师读词,大家站起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老师要看大家的表情,读的时候要仿佛看到词描绘的情景。(师范读,生做动作)
  师:读时带动作,让大家看到当时的场景。(指名读)你读的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惟妙惟肖。我们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一幕幕生动的画面。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张老师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准确,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画面,读出动作,读出表情。这样的初读,逐层深入,读懂了内容,读出了画面。朗读不仅仅停留在读通、读顺的层次上,而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入词的画面,进入词的意境。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张老师利用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巧妙指导他们在感悟中读,在体验中读。学生为了“读到脸上,读出动作”,便会主动走进字里行间,走进词中所描绘的情境中,调动思维,启发想象,用最喜欢的动作来解读文本。此时的朗读少了几分华丽的音调,融入了几许沉思的体味,这才是真正的朗读。
  精读想象——悟境
  师:谁来读一、二句,你看到了什么场景?(生读)
  师:你“醉”得不够。“沉醉”可以看出醉得厉害,谁再来读?(生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什么画面?
  ……
  师:“藕花深处”,你看到了什么?请想象“藕花深处”的美景。
  生:我看到了许多藕花。
  生:藕花深处,粉红、浅红的荷花婀娜多姿,含苞欲放,就像孩子的笑脸。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目不暇接。
  ……
  师:由此你们想到了哪些美丽的诗句,吟诵一下。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出淤泥而不染。
  师:近看,有一朵朵盛开的荷花,圆圆大大的荷叶挨挨挤挤;远看,一片绿意盎然,绿叶丛中,浅红、粉红、洁白的荷花,星星点点。这就是“藕花深处”,这就是作者眼中的美景。(生齐读三、四句)
  师:为什么会“误入”呢,不认识回家吗?
  生:作者已经醉了。
  生:作者被溪亭日暮的美景陶醉了,情不自禁地误入,再加上天色已晚。
  师:景色太美了,情不自禁。这个时候——(生:天色已晚)李清照突然一个激灵,要回家了,她心里——(生:非常着急)所以词中写到“争”。“争”是表示心理活动的,“争渡、争渡”,就是心里想怎么划回家呢?(生齐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你看到什么?
  生:词人焦急地划着船,不知道怎么回家,划着划着,把鸥鹭惊飞了,手忙脚乱。
  生:看到一只只雪白的鸥鹭从藕花深处乱飞起来。
  师:“乱”仿佛是词人心理的写照。这就叫(生:一滩鸥鹭)看到如雪花般的鸥鹭惊起,李清照心情怎样?
  生:惊讶!
  师:惊什么?
  生:鸥鹭为什么和我一样焦急?
  师:不错!有词人的素质。这就是“惊”字的况味、意念。这飞起来的景象太美了,太好看了!读到这里,我们觉得这首词像一幅美丽的画、一张美丽的照片、一个动听的故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是我们读懂的《如梦令》。
  “披文以入境。”在精读时,张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词义,而且抓住关键词想象美景,如看到了什么场景,什么画面,让词所表现的情景在学生眼前呈现。再如从“藕花深处”看到了什么,你由此想到了哪些美丽的诗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想象美景,联想诗句感悟情景。这样让学生入境入情,把诵读和品味语言结合起来,真正感悟到这首词语言的精妙和独特的韵味,准确把握词所表现的意境、情感及其表现手法。
  感情朗读——赏境
  (配乐生齐读)
  师:想起一个词:“常记”,什么叫“常记”?
  生:经常记得。
  师:为什么?
  生:景色美,记得下次再来玩。
  师:这是李清照最美好的时光,最快乐的日子,所以常常记起。这个时候,仿佛看到李清照倚在窗边,轻轻吟诵着《如梦令》。(配乐,指名读)
  师:多美的意境。听着这首词,我想这首词可以读成词中的一个字,用一个字来概括。可以用哪个字?
  生:“醉”。因为李清照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美丽的景色、美好的时光。一醉是“溪亭日暮”,二醉是“藕花深处”,三醉是“一滩鸥鹭”。她在醉中体会着美景。
  生:“梦”。溪亭的美景如梦境,让人回味无穷。
  ……
  师:如果你给《如梦令》起个题目,你会起什么?
  生:《醉在溪亭边》。
  生:《溪亭日暮》。
  生:《藕花深处》。
  生:《不知归路》。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见解,我觉得《不知归路》更贴切。
  在理解了词的内容、感悟了词的意境的基础上,张老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欣赏词所表现的意境,在读中品味文字,内化语言,回味意境,体会情感。在赏读的时候,张老师还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词的意境,给词起个题目。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更主要的是让美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定格,留下更深的印象,是对这首词美的意境的升华。此时,学生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已真正读到词中,读到李清照的心坎里去了。张老师就这样引导学生撑一支长篙,不断地向语文的纵深处漫溯,寻找语文的真谛。(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 江苏省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
其他文献
2013年10月,笔者观摩了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其中获一等奖的骆奇老师执教的“最小公倍数”一课,吸引了在座所有听课老师的眼球,他那别具一格的设计,精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生成了一节灵动、趣味、睿智的数学课,让学生在游戏探索奥秘的活动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各位同仁共赏。  探秘引入,动态感知  1.第一次猜想,验证。  课件出示六边形与正四边形的动物图片:  师
期刊
由一道高考试题说起  《人教版普高标准试验教材地理必修1》在讲到地球自转时,引出了时差的概念,并介绍道:“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们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可是,这个地理教材里的知识概念,却闯入2013年北京高考的历史试题中。试题材料简述了格林尼治时间从产生到普及的过程,并让学生在归纳整合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世界时形成的历史原因。这样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是作文之泉,是培植作文的土壤。特级教师刘亚雄在《妈妈的爱》一课中,通过别具匠心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收集真实的外部世界,立足生活的真元本色,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灵感,写出原汁原味的妈妈之爱。  师:前几天刘老师读到一首很美的诗。今天我把它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大屏幕出示《妈妈的爱》,老
期刊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学校吴勇老师高举“童化作文”研究大旗,在小语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认同。前不久,笔者看了他执教的《上网的故事》教学实录,学习之后,受益匪浅。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教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小学生作文教学不仅姓“小”,还要姓“童”,要面向儿童,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儿童文化与精神生活的观照下,基于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立场,把作文权还给儿童,让作文回归原点:儿童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  
期刊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笔者有幸聆听了周卫东老师“认识整万数”这节课,被特级教师高超 新颖的教法所吸引。课堂中,周老师利用“小研究单”智慧地“退”,巧妙地将学生往前“推”。 智慧地“退”, “退” 出了高深立意的故弄玄虚,“退” 出了曲折情节的雕琢粉饰;智慧地“退”,课堂上没有了华丽的对白,甚至没有了精美的课件……巧妙地 “推”, 将学生“推”向前台,“小学生”成了“小老师”,循循善诱
期刊
作为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方法之一,纸笔测试起着指挥课堂教学走向的作用。文科试卷有数量不少的主观题,批阅更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同样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批阅可为纸笔测试锦上添花,发挥考试的最佳效用;不合理的批阅,即使命题科学也会降低考试的效果。本期几位作者的阐述,为文科的试卷批阅带来了启示,愿更多的教师创造性地研究和实践,努力实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的目标。
期刊
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的“因式分解”这节课,可以说品味了跨越时空的一次课堂盛宴,让我再次惊慕李老师的大手笔。“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李老师在看似平淡的课堂上,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学习之旅,引领了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价值走向。其整合之力、设计之巧、引导之妙、选题之当、爱生之深在李老师的课堂中流淌出来,宛若玉浆琼液,透着芳香。本文撷取李老师这节课的两个教学片段进行赏析,与众同仁交流
期刊
在2012年泰和县优秀教师表彰会上,泰和县灌溪中心小学校长罗后欣被县政府授予“十佳校长”荣誉称号。随后,在泰和县教育局召开的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上,罗后欣作为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教学质量提高效果显著的典型代表作了经验介绍。会后,中共泰和县常委、泰和县委宣传部部长邓复玲,县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胡寿生对县教研室的负责同志作出指导,要他们好好研究一下“罗后欣现象”,为什么他每到一所学校都能很快
期刊
学生的学习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人生目标、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价值观等。其中,学习动机是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主动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内部动因,是导引、激励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学习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与学生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推动着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它包括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期刊
“原以为思政课很闷、很枯燥,没想到老师把教案编得这么有意思,讲得如此精彩,更没想到我竟然喜欢上了思政课。”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大二学生刘思诗说。从2009年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学生惊喜地发现,思政课“变脸”了,课堂变得更精彩了。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状况“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达到了90%以上,对授课教师的喜欢程度也达到90%以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