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程,让探究式学习走入初中物理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o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而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这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把“探究式学习”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一、把握探究过程,获得物理知识。
  “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是探究式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来说也是很抽象的,若按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探究和思维是学习的主线”的教学思想,在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以设疑、探究实验、解疑为教学方法的主体形式,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归纳总结模式来设计教学过程,从不同物质的识别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明確研究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规律,再让学生分组探究。结合这样的实验,学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
  又如在《浮力》实验时,先让学生动手把泡沫塑料、木块、气球、橡皮泥、钩码等一一放在水中,按顺序观察后再回到整体上观察,学生很快会辨出哪些材料下沉,哪些材料上浮。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这样的做法使深刻的道理通过实验化难为易地让学生理解了,同时学生也享受到了再创造的喜悦。
  在平时教学中设计一些体现学生探究意识的实验方案设计题,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例如有这样一题:(2009年安徽中考题)滑动摩擦力在研究相关物体运动情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已经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也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有些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还与接触面大小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
  (1)简述实验步骤;
  (2)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用器材前面的字母表示)
  器材:a.斜面 b.带钩的正方体木块 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 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 e.几条毛巾 f.直尺 g.弹簧秤 h.硬纸板。
  把这样的探究实验习题放在单元综合课中,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又能强化技能训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必须与探究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应以讨论或教学为背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科学研究方法,创造工程学方法为工具。
  2.要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律、公式,都是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逻辑推理数学推导而得出结论。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石块不受重力而释放后将怎样运动?接着质疑:在地球上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么,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该如何研究呢?通过置疑,把学生的思路引入将要解决的矛盾中,接着师生讨论:设法使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在运动的方向上受到的力越来越小,考查它的运动情况,进一步推理它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这样的教学,渗透着研究物理问题方法论教育,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思想,体验探究的过程。
  又如,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的推导,先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筒插入液体,隔离出高为h、截面积为S的液柱,再追问将玻璃管拿出后液柱是否存在,体现了以形象思维来铺垫抽象思维,并进行逻辑推理等方法,也能较好地训练学生探究思维意识。
  二、体会探究过程,提高物理研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是探究式学习的第二个特点。这种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的学习方略,思维方法和正迁移的能力。
  1.学科的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整个方略将由(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2.思维方法探究。
  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2)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排除能力;(3)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4)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5)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力;(6)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3.关于迁移问题。
  这些问题是将已学过的旧知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利用条件,就能实现具体情境中的正迁移。
  三、深化探究过程,形成探索物理奥秘的个性品格。
  “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是探究式学习的又一个特点。这种探究态度和积极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情感目标的达到,离不开认知学习,即在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形成。所以情感目标的达成要从认知学习开始。离开这一点,谈什么学科态度的培养都是一句空话。为此,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又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培养情感目标的良好起点。例如,精心设计好初二物理绪言课,补充有趣的物理实验,把学生带进一个变幻神奇的知识天地,从一开始就埋下探究学习的种子,给学生留下一个“新鲜好奇”的印象,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在新课导入中,采用矛盾悬念法、实验引入法、置疑引入法、引探法等设下悬念,引发好奇,以好奇刺激探究的愿望,亦能点燃学生好学的火花。
  好胜是中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组织教学,合理地引入竞争机智,会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且有意识地让他们争论,与教师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上述正是“探究学式习”特点在物理学科的贯彻与落实,这种贯彻与落实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是现代理科教学应有的模式。
其他文献
牛疱疹病毒1型(BHV-1)和牛疱疹病毒5型(BHV-5)是两种非常相近的α疱疹病毒,两者DNA序列的相似性高达85%,氨基酸同源性为82%。牛疱疹病毒1型不具有中枢神经侵染力,通常引起牛传染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学中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教师要承认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物理教育教学活动应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在教学中应把个体差异当做一种教学资源来珍惜和开发,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分析了个体差异的含义和主要成因。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个体差异 成因分析     自17世纪以来,班级授课制成为学校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一种能引起家禽局部或全身性传染病的细菌,能与很多病毒性疾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随着世界集约化养鸡行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使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摘 要: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且普遍的学生群体,无论在多么优秀的班级,都会存在一些学困生。而在技工学校中,学困生的比例更是要高于普通高中。因此,对于技工学校的教师来说,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是其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文中,作者通过自己在物理教学中所总结的一些经验,简单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几点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进而使他们一步步脱离
带田甜菜含糖率分析武骏庆(甘肃省张掖糖厂)近年来带田甜菜在张掖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如高台县甜菜小麦带田占甜菜播种面积的80%以上,为了掌握带田甜菜的含糖情况,我们于1991年10月中旬在高
1997年以来,华南和华东地区部分省市发生了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导致的鹅的临诊疾病,虽然各地采取了积极的防制措施,但该病仍然逐渐蔓延、流行,成为继
物理是研究自然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学科,实验与观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观察演示实验和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过程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的大好机会,也是物理之美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因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物理教师应该将实验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和效果发挥到极致。  随着人们对实验的重视,许多学校都尽可能地开足实验。但做了实验并不等于做好实验。很多教师在实验中
摘 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方法解计算题,不但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还有助于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量,尽可能地降低运算过程中出错的几率。在计算过程中针对题目特点选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有助于减少运算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解题思路 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题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他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重视观察和实验,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怎样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基础地位?近年来,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做好课前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