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方法解计算题,不但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还有助于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量,尽可能地降低运算过程中出错的几率。在计算过程中针对题目特点选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有助于减少运算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解题思路 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题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他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目,能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通常运用较多的解题方法
  (一)商余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二)平均值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三)极限法。这种方法适合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将混合物看做是只含其中一种组分A,即其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为极大时,另一组分B对应的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就为极小,可以求出此组分A的某个物理量的值N■,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混合物只含B不含A时的同一物理量的值N■,而混合物的这个物理量N平是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A,B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四)估算法。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当中的计算量应当是较小的,通常不需计算出确切值,可结合题目中的条件對运算结果的数值进行估计,符合要求的便可选取。
  (五)差量法。对于在反应过程中有涉及物质的量,浓度,微粒个数,体积,质量等差量变化的一个具体的反应,运用差量变化的数值有助于快捷准确地建立定量关系,从而排除干扰,迅速解题,甚至于一些因条件不足而无法解决的题目也迎刃而解。
  (六)代入法。将所有选项可某个特殊物质逐一代入原题来求出正确结果,这原本是解选择题中最无奈时才采用的方法,但只要恰当地结合题目所给条件,缩小要代入的范围,也可以运用代入的方法迅速解题。
  (七)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守恒等关系,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质的数量与题目给出物质的数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免除了涉及中间过程的大量运算,不但节约了运算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八)比较法。已知一个有机物的分子式,根据题目的要求去计算相关的量例如同分异构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结构,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等,经常要用到结构比较法,关键是要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了解透彻,将相关的官能团的位置、性质熟练掌握,代入对应的条件中确定CH■。
  (九)残基法。这是求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简式或结构式中最常用的方法。一个有机物的分子式算出后,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构,要最后确定其结构,可先将已知的官能团包括烃基的式量或所含原子数扣除,剩下的式量或原子数就是属于残余的基团,再讨论其可能构成便快捷得多。
  (十)守恒法。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他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利用守恒法可以很快建立等量关系,达到速算效果。
  (十一)规律法。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公式,可大幅度减少运算时间和运算量。
  二、运用解题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抓住题目中的明确提示,例如差值,守恒关系,反应规律,选项的数字特点,结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并结合通式,化学方程式,关系式等,确定应选的方法;使用各种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将相关的量的关系搞清楚,尤其是差量,守恒,关系式等不要弄错;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后盾,解题时应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入手,在分析题目条件上找方法,一时未能找到巧解方法,先从最基本方法求解,再从中发掘速算方法。
  三、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要想解题过程迅速准确,必须针对题目的特点,选取最有效的解题方法,甚至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增强运算准确率的效果,从而取得更大的主动权,才能在测试中取得更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优化设计方案.山东滨州教育出版社,2011.06.
其他文献
摘 要: 政治课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特别注重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活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情感、思想和精神的培育与塑造。这些内容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解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完成思想上的升华。  关键词: 政治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 激发兴趣    政治课启发式教学法是
摘 要: 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中教育的发展,物理教育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和社会现实条件,合理地实施教学。本文针对现代教育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为其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思维 科学素养    物理教学在高中学科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
牛疱疹病毒1型(BHV-1)和牛疱疹病毒5型(BHV-5)是两种非常相近的α疱疹病毒,两者DNA序列的相似性高达85%,氨基酸同源性为82%。牛疱疹病毒1型不具有中枢神经侵染力,通常引起牛传染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学中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教师要承认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物理教育教学活动应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在教学中应把个体差异当做一种教学资源来珍惜和开发,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分析了个体差异的含义和主要成因。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个体差异 成因分析     自17世纪以来,班级授课制成为学校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一种能引起家禽局部或全身性传染病的细菌,能与很多病毒性疾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随着世界集约化养鸡行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使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摘 要: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且普遍的学生群体,无论在多么优秀的班级,都会存在一些学困生。而在技工学校中,学困生的比例更是要高于普通高中。因此,对于技工学校的教师来说,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是其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文中,作者通过自己在物理教学中所总结的一些经验,简单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几点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进而使他们一步步脱离
1997年以来,华南和华东地区部分省市发生了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导致的鹅的临诊疾病,虽然各地采取了积极的防制措施,但该病仍然逐渐蔓延、流行,成为继
物理是研究自然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学科,实验与观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观察演示实验和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过程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的大好机会,也是物理之美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因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物理教师应该将实验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和效果发挥到极致。  随着人们对实验的重视,许多学校都尽可能地开足实验。但做了实验并不等于做好实验。很多教师在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