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k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组文阅读重在选材,教师应该根据学情,根据学生的需要,有机整合所选组文;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同一作家的作品,纵横比较其风格与情感,通过阅读同一题材作品,对比其情感和认知,可以通过写作手法对比阅读一组文章。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应在学法上有所点拨,力求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以本为本,把课内、课外相关的系列文章组织起来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获得思想的启迪,最后享受审美的乐趣。
  【关键词】群文阅读;对比阅读;群文选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组文阅读”,就是把相关的一组文章,就某些共同元素组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可以在品读赏析中让学生有所领悟,也可以很好地扩大学生阅读面,从而逐步积累,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比较阅读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但最好依托于教材,以本为本,把课内、课外相关的系列文章组织起来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
  一、走进作者:以作者写作特色为议题选取同一作家的作品组文对比阅读
  (一)对同个作家的多部作品组文确立议题,横向比较
  如学习鲁迅作品,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然而,因为思想的差异、时代的久远,学生觉得鲁迅的作品太沉重太难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怎样的鲁迅形象?该如何把握鲁迅作品的深度呢?这些问题,可以依托人教版八下第一课的课文《藤野先生》,把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过的鲁迅多篇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还有未学的《雪》《孔乙己》等文章组合起来,进行专题阅读,拓展探究。学习流程可以分为两个环节进行:
  专题一:阅读、赏析《藤野先生》。指导学生鉴赏作品,走进鲁迅。
  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生平,感悟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感情;(2)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3)学习鲁迅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问题设计:(1)联系背景,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初读文章有什么感受?(2)文章中是选取哪些典型事例和人物特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3)课文除了写藤野先生还写了哪些内容?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专题二:品读其余作品,领会其独特文学魅力,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和作者。
  学习目标:(1)品读文学作品,抓住描写人物的方法;(2)学会鉴赏鲁迅文学作品。
  问题设计:(1)你最喜欢的文章是哪一篇?为什么?(2)鲁迅的文学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有哪些独特的魅力?(3)你认为在写作上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4)你对鲁迅有了哪些全面而深刻的认识?(5)今后你如何面对自己的理想?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对鲁迅不同风格的作品比较赏析,学生对鲁迅作品有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了作品内涵,培养了阅读兴趣,增加了阅读量,还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探究精神。同时对鲁迅的精神世界、思想魅力、行文风格有所了解,唤醒沉睡国民的忧国忧民情怀,能更好地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对同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组文确立议题,纵向比较
  由于作家个人境遇的变化、社会的变动以及作家生活阅历的积累、文字表达功力的日渐成熟,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语言风格。
  比如《望岳》《春望》《石壕吏》这三首诗,是诗人杜甫在游学时不同年龄阶段的代表作,其选材不同,创作背景不同,所体现的风格也不同。在学习之前,我就事先布置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了解时代背景,遵循作者人生变化轨迹,以情感基调、内容、体裁等多方面为议题引领学生比较赏析,再小組讨论、课堂展示。教师稍作点拨,学习效果比教师一味地说教好许多。
  学生有了这样的阅读体验,今后学到李清照等诗人词人风格的前后变化,自然就会联系时代背景、作者身世等,主动理解探究了。所以,对组文的比较阅读,教学生以方法,学生就能知人论世,举一反三,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了。
  二、归类甄别:选取相同题材的组文构建议题对比阅读
  (一)从情感表达角度去比较
  在学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上,我抛出“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这个话题,引导学生激活记忆,从日常的积累进行搜索,大家纷纷发言,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知的《赠汪伦》《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这几首诗组文比较,拓展阅读。“都是送别诗,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接着我抛出第二个问题,这时学生发言的答案肯定是不完整的,这就需要教师点拨,引导归纳,指出这几首诗虽然以离别为题材,表达惜别之情,但诗人表达的情感在细微处千差万别,有的以诗言志,有的深情祝福,有的虽有离愁却透着几分洒脱,有的还充满豪迈的气概。通过甄别体味,让学生明白:送别诗不仅可以写离愁别绪,还可以表达出更丰富更细致的情感,比如鼓励之意、祝愿之情、胸中之志等。教师引导学生用“情感表达”这条主线,把零散的送别类古诗织成一张网,网里又有不同的情感表达点。这样,通过量的积累,使学生在赏析古诗的情感表达上产生质的飞跃。
  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表达去比较学习一组诗,学生收获到的,不仅是对一首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在比较的过程中,勾联起对以往若干首诗的回忆,在原来的认知基础上,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又重新以比较的视角,丰厚了对这一类诗情感表达的理解。学生通过对相同主题诗的分类归纳,情感上细微甄别,由表及里、主动探究的精神得以挖掘,他们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对某一首诗、几首诗的感悟,而是习得了一种研究学习的方法。
  (二)从写作认知角度构建议题去比较
  同题材的作品,我们还可将眼光放在写作角度上进行组文比较阅读,以读促写。有的文章所写景物、场景相同或相似,但因写作角度不同,效果也就不同,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是一个传承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思想和民族精神的主体与心脏。本文从民族文化内涵体现在在语文学科中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两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文言教材;节日;历史文化;优秀经典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最近几年,我国在与世界交流中受外来文化的渗透,应试教育下高中语文只追求片面教学,传统文化正
【摘要】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这座宝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养料与作文素材。学生习作过程中,为之伤透脑筋的最属文章素材的“短板”,总是在抱怨积累少、阅读少。其实不然,深度挖掘语文课内素材也是为文的一种有效途径。由此而来的是,语文教师在课文解读与文本探究的过程中更应时刻警醒,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积累和尝试,让语文教材充分彰显教材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作文;课内;素材
【摘要】绘本,薄薄几张纸,吸引了无数孩子们;作文,寥寥几句话,却困扰了无数广大师生。提起绘本,孩子们滔滔不绝;聊起作文,孩子们摇头叹息。关键问题出在哪呢?笔者认为绘本有其独特的魅力:绘本的图画,夸张可爱,充满童趣;绘本的文字,简洁生动,意犹未尽;绘本的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这些都是我们教科书所无法比拟和企及的,他用其独特的方式在无形中消除了孩子们对写作的畏惧感,保护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
【摘要】从众多的语文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常常被老师们上成了品德课、心理健康课、甚至科学课。本文通过案例对比,说明只有把教学内容重点放在与语文相关,具有语文气息、有利于提高语文涵养的课才是“有语文味”语文课。  【关键词】本体性内容;非本体性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改革搞了几十年,近年,突然不知道该如何上语文课了,直到看到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在改革过程中为广大语文教师贯彻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解读文本、执教选修课等方面也受到了全新的挑战。学生读书学习的紧迫性逐渐增加,教学难点逐渐增加,这对高中语文教学造成较大影响。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教学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育的高效性与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高中语文人教版教学的重难点简单地进行研究。  【关键词】
【摘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辩证地看待课堂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交流与探究学习,只要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新课改;误区;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雨露、如春风,给沉寂多年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广大语文教师纷纷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以高度的创新
【摘要】本文从听课者的角度,谈对文言文教学的认识。文言文教学应紧扣文本,着眼文句、文旨、文法;应该与时俱进,突出课改意识,努力打造活力课堂、“学的课堂”;应突出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课堂改革;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今天,我有幸作为评委,领略了几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礼记〉一则》是苏教版初一年级新增篇目,可供参考的教学设计、课件材料
【摘要】语文课上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训练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需要进行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情感体验、语言品味,当然更需要传“道”。做到了对作品的“感受”和“品味”,才是还原了阅读作为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做到了传道,才能让学生的情感得以美化、思想得以升华,才能获得强烈而持久的文化自信力,才能具有献身伟大事业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知识课堂;技术课堂;艺术课堂;道德
多事之秋的2020年终于过去,牛气冲冲的2021年来临,冯潇霆也迎来属于自己的第三次“本命年”。即将36岁的冯潇霆也于近日正式确认和队友曾诚一起留在上海申花。  经历了恒大辉煌的球员生涯,随着年纪的增长,冯潇霆在场上多少显得力不从心,失误逐渐增多,尤其是2019年亚洲杯狼狈的表现,让他遭受到球迷们的谩骂讽刺。最后,他选择离开恒大,前往上海申花,总算逃离出聚光灯,可以好好踢球了。  2020年12月
【摘要】着眼于学生个人生涯发展的生涯辅导不同于就业指导,它以开发学生自我潜能和提升自我概念为目的。规范有序的组织保障机制是实现生涯辅导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以生涯辅导为主线,构建“三点(班级、年级、社团)一线”的辅导机制,并通过其他诸如职业心理测验、团体和个别生涯辅导等方式来协助高中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辅导;三点一线;职业心理测验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