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为知之帅知为趣之母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un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如何实现美术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同步培养,并使之有机结合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美术;兴趣;欣赏能力
  
   中学美术作为一门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树立优良审美观和开发感性智能的重要手段,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它能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参与各种素质的构建,从而造就时代所需要的既有专业才能又有较高文艺修养的人。人们的审美素质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也就提高了。
  但美术学习不是情感欲望驱使的本能活动,而是人类的一种自觉选择,一种自我完善。同样,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得来的。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单调、枯燥、流于形式的现象,不够注重从美术内涵中去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美术课本身是非常形象生动的,相比其他课程有较强的感官刺激,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初步兴趣。但是,教师如果不能将这种初步的兴趣加以引导、使之增强持久,并真正成为学习美术的动力,就浪费了美术课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资源。没有培养出兴趣的学生自然难以提起精神,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被动局面。二是忽视了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美术课就只是动手操作,比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而不知道该如何去审美,不懂得如何用正确的审美观和方法去欣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之中的自然之美,这样学生也就无法从中获得对美的认知和享受,从而严重削弱了美术课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两个问题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兴趣是美术欣赏能力培养的先导。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识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的,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可以说没有美术兴趣,就没有审美创造。作为教师,都希望让学生能真正有所收获,那就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能做成事,没兴趣则一事无成,没有兴趣的学习无疑是被动的。因此,我们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欣赏能力时必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下点工夫。
  另一方面美术欣赏能力是兴趣培养的重要基础。我们知道青少年对很多事物都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一般都是“三分钟热度”,很容易消逝或转移。如果希望长久地维持这种兴趣,就必须能使学生对事物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能感受到事物的魅力所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地被吸引,而不是出于一时的好奇和冲动。从培养审美素质的角度来看,美术欣赏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关键,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才能看懂美術作品,并从中获得美感和享受,即便是学生自己动手绘画,如果不能明白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美术创作也就成了机械作业,自然是无法提起或保持兴趣的。因此注重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美术课程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美术学习上保持持久兴趣的根基所在。
  那么该如何实现美术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同步培养,使之能够有机结合呢?
  一、趣为知之帅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愉悦的心理表现,一种积极的认知态度和自发倾向,这就是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想知,乐知。
  1.善诱。人在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什么都想试试。试后,没兴趣的就不再问津,有兴趣的则能废寝忘食。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必须认真准备手头的教学材料,使之生动、有趣,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如色彩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结合现场演示,会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和效果,色彩瞬间的变幻在教师的熟练演示中得到有趣而奇妙的体现,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从而会很自然地想学想试。教师此时就要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色彩的美妙和颜料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灵活地运用好颜料,让学生知道颜料此时就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情感的“工具”,学生会带着一种好奇而愉快的心情自愿地去学去做去感受。因此,结合美术课自身的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才会让学生对美术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
  2.加深。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是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他们一般很难长期主动地坚持做一件事。因此,教师所选用的教材、教具、教态和教法上都要力求有号召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要更加注意思想性和艺术性。教师即便已经把教材教过千万遍,也不能有半点松懈,因为对学生来说却是新内容。而“新”是唤起注意的信号,“美”是拨弄心弦的钥匙,“生动”是触动情感的关键,“得法”是传授本领的诀窍,“实践”是加深兴趣、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教师如果能用心地实施好每节课,一定会使丧失学习兴趣的学生油然生趣,有兴趣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
  3.鼓励。中小学美术作为普及性的基础教育,无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果怎样,只要他是在学、在做、在思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作业优秀的给予表扬,作业差的也应该给予肯定和关注,帮助他们查找原因,这样,一些“差生”就会感到学习氛围的温暖和内心情感的平等,就会克服自身学习上的不足和不良习惯,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有进取心。而对于“优生”的鼓励则能使他们倍加珍惜自己的长处,甚至能把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转化为志趣而得以升华。可见,通过对学生的夸奖、赞扬,能让学生带着一种由衷的、快乐的、轻松的心情去学习,使得兴趣始终伴随其中。
  二、知为趣之母
  只有注重对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道美术作品的内涵所在,美在何处,才能使美术真正地吸引住学生,培养他们的持久兴趣。同时当学生自己进行创作时,才能做到知行结合,乐在其中,而非一味地机械模仿,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产生迷茫感和疲惫感。而要更好地达到这样的效果,多样化的欣赏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
  1.独立欣赏。这样的课程所欣赏的内容要少而精,如一节课只欣赏一两件美术作品,用启发式教学法,从某个知识点入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性。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审美思维的积极能动作用,学生既能学到相关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美的情感熏陶。当然,这种课程需要深入、精心的准备,以点带面地展开进行。随着学生美术知识的不断完善,在日积月累中,美术欣赏能力就会很自然地得提高和发展。
  2.多内容多形式欣赏。利用内容丰富的美术作品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提供给学生学习、观赏,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如绘画、雕塑、建筑等作品的欣赏,教师可精心选择内容相同、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截然不同的美术作品给学生观看,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明白,同一个内容或主题,却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感官效果。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教师就可以将讲授的重点放在多种形式的表现上,如风景画欣赏,即便是画家表现同一种景物、同一个季节、但由于运用的具体画种、画法、表现形式不同,就会在视觉效果上有不同的反映,甚至极大的差别,像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等,表现形式上采用线描、写意、工笔、点彩、具象或抽象等,此刻教师如能充分地利用好手中丰富的范画作品,加上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感受到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而且在感受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使他们在欣赏空间、欣赏角度上也会得到充分的拓展,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欣赏氛围中学习体验,一定能够实实在在地获得艺术的感染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3.随技法训练欣赏。在绘画、手工、设计等课程中,教师在讲授相关技法的同时,可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述一下对材料、技巧的感性认识以及相关的背景、功能、效果等,所占用时间虽少,但对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却具有很好的辅助效果。如讲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时,其作品之所以使人觉得它完全不是冰冷的大理石,而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除了米开朗基罗在创作中倾注了浓烈的感情外,还在于他具有非凡扎实的基本功,如他曾对尸体做了大量的解剖,并画了大量的解剖图,才能在复杂的衣纹处理和对肌肉的刻画上取得巨大成功,成为经典。在他的内心中不仅仅是在塑造作品本身,而是通过作品塑造新的生命。再如讲基础图案、标志设计等,可准备一些实物让学生观赏,用各种样式的花布、生活用品及有代表性的实物标志做教具。针对实物,教师可以“现身说法”,能够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这样,既丰富了学习内容,又使课堂生动有趣,由于教学效果直观,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很自然地增强了对艺术欣赏的兴趣。
  4.参观欣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些重要的展览。如画展、美展、古代文物展。对于商场、工厂等也可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参观,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实用美术和知识的了解,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和体验自然之美,欣赏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景物、不同的色彩。通过参观,把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知识和事物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入到位,这样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无论是从内容上、形式上,还是从时间上、空间上都会大大得到拓展和升华。
  总之,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我们美术教学的重点,而要使学生兴趣持久常在,必须要让他们在学习中深刻感受到“美术”的存在,并学会欣赏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这两方面都是我们美术教学的责任和关键。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注重激发他们美术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美术欣赏能力,使之相辅相成,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最终使美术学习逐渐变成学生有意识有乐趣的主动创新行为,并以此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们的天赋素质,这既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也应该是我们教学中的乐趣和成就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和社会对具有综合素质人才需求的增加,许多家长与学生越来越重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本文针对中学声乐特长生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關键词:教学;声乐;特长     由于本人大学所修专业为声乐,因此本文就中学声乐特长生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发展特长条件必备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寓言:小鸭出世了,鸭妈妈自言自语道:“不能让孩子像我一样
期刊
摘要:教育界已普遍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昔日单纯的传授知识已转化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已向素质教育转轨。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必须要培养学生“读、想”的习惯。  关键词:素质教育;读;想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一直是教育界致力改革的方向,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显得力不从心。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成人
期刊
摘要:“师生和、教育兴”,建设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之道,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师生关系的和谐成为了这一工程的关键,然而,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经常发生情感冲突,教师的教学体验与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时常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而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影响要想真正的实现,只有通过学生的外在的学习转化为内在的体验才会被接受。只有实现以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和谐,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
期刊
摘要:网络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网络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初中生如何健康地上网,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上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网络;双刃剑;班主任引导;初中生;上网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是网络的世界,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助手。网络是把“双刃
期刊
摘要:为了了解学生的入学动机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状况,我们对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卷调查,旨在找到完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途径,为今后职业生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及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形势非常严峻,而人数众多的高职毕业生更属于弱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法中讨论法属于非常重要一教学法则,它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对教材内容理解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法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的目的就是讨论如何能深度利用这一法则。  关键词:讨论法;二次讨论;教师点评     经常在课堂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立马举手回答,往往我们听不到精彩的发言,只是一味地听到学生差不多的回答。其实,细想想,学生在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体悟文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计算机专业作为一种辅助性工具的优势,以英语教学为例,分析了它与英语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提出了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英语教学想整合,进而提出了笔者对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一、当前中职学校中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要求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整合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要求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整合  
期刊
摘要:优化课堂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部分,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而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换角色,更新旧观念,并对教师的知识、规划和科研能力等都提出了新要求,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本文探讨了新课程对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通过优化中学英语课堂的策略,并设计出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倡导体验参与和突破教材线性结构,开发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教学
期刊
摘要:小学科学课宜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奏响“激趣、探究、评价”这课堂三部曲,即:激趣导入,奏响课堂教学的序曲;引领学生探究,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多元评价,体验快乐,让课终音犹在。  关键词:科学;激趣;探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具有机会多、号召力强等特点,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本文笔者主要談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意识;氛围;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