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国际传播的进展、困境与突围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962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对中国有诸多误解,国际舆论环境十分不利。同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起源等问题上,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的政客言论及媒体报道多有偏颇不实之处,涉华舆情走向仍不乐观。中国媒体记者被美国限制签证有效期,传统国际传播渠道遭遇重重阻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化危为机,通过有效传播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从国际受众的媒体使用习惯来看,脸书、推特、优兔、照片墙等海外社交网络平台凭借其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使用便捷等优势,已成为国际舆论的主阵地之一。经过数年探索,《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中国日报》、中国网、视界中国(China Matters)、聚焦中国(China Focus)等中国媒体利用海外社交网络平台开展国际传播的策略渐趋成熟,效果逐渐显现。抖音海外版(TikTok)、微信等中国社交媒体走出去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获得海外众多用户的青睐和认可。然而,在2020年,中国社交媒体国际传播却屡遭坎坷。突破重圍、寻找蓝海将是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进展:策略渐趋成熟,效果稳步提升
  2015年,中国媒体开始大力开展海外社交网络平台传播,在传播思路、重点、内容、形态等方面不断调整策略,“以我为主”讲好中国故事,在重要国际问题上积极发声,借鉴其他国际媒体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不断推出新内容和新产品,出现了以下新变化。
  1.从量变到质变
  五年前,最先被列入海外社交网络平台工作重点的是加大每日发文量,直接目标是提升粉丝数。最初,中国大多数媒体海外平台账号仅有一至两位编辑运营维护,每日发稿内容、数量、时间都比较随机。为快速提升影响力,一些中国媒体迅速组建专门运营团队,如新华社推特账号由20余人的团队进行运维。同时,实施专门选题策划、发稿计划、产品研发、互动反馈和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中国媒体海外社交网络账号发文量和粉丝数均显著增长。中国日报社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建立的“全球媒体云”平台数据显示:新华社英文主账号2017年推特日均发文量超75条,脸书超80条;中国国际电视台2018年推特日均发文量约85条,优兔超20条;《环球时报》2019年推特日均发文量约95条,脸书约45条。
  与此同时,各媒体粉丝数也迅速增长。以推特为例,截至今年9月,新华社英文主账号粉丝数为1260万人,《人民日报》为700万人,《中国日报》为430万人。为实现规模式发展,各媒体纷纷建立账号矩阵。《人民日报》建立了系列中英文账号,新华社、外文局等建立了十几个语种、几十个账号的社交媒体矩阵,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年龄段受众进行精细化传播。
  有了量的积累,各媒体不断在内容上深耕细作,创新产品题材与形态,使之更加适应社交网络的传播规律与特点。例如,CGTN在脸书和优兔平台的“刘欣视点”(The Point with Liu Xin)栏目在疫情期间持续更新,以中外热门话题为导向,先后发布中国防疫抗疫措施、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武汉民众日常生活、东亚和非洲国家疫情概况等内容,并多次回应、批驳外媒借疫情全球暴发指责中国、损害中国国家形象的行为,引发较大反响。
  2.从宏大叙事到跨文化故事
  中国媒体在海外社交网络平台上以小见大,讲述了很多易于引发共鸣的普通人故事,使原本倾向于宏大叙事的国际传播更具亲和力,向注重人际沟通的跨文化传播转变。例如,新华社2020年3月15日在推特平台发布的9名中国医生抵达意大利的视频,不仅展现了医疗队抵达时的画面,还呈现了当地百姓对医疗队到来的态度与看法。该视频把中国医生与意大利百姓紧密相联,是对国际新闻报道中“对话式传播”的有效实践,也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中国日报》则将各国民众故事制成视频在优兔平台播发。这些视频中,一部分是纪实类作品,如呈现美国家庭在北京的生活状况、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所见所闻的视频等。另一部分则是观点类作品,如表达美国视频博主郭杰瑞(Jerry Kowal)对美国抗疫措施的评价、武汉外国留学生对污名化中国言论看法的视频等。
  3.从“蹭热点”到“制造热点”
  众所周知,社交媒体具有“病毒式传播”特点,与热点话题相关的帖文、图片、短视频等一经发布也极有可能成为“爆款”,获得成倍传播效果。最初,为扩大影响力,中国媒体账号有时会在热点话题引发集中讨论时发布相关内容,“蹭热点”以提升关注度。但随着运维经验的增加,中国媒体越来越多地主动策划、生产能在海外社交网络广泛传播、引起较强关注度的互联网“米姆”(Meme)产品。例如,新华社今年4月30日在推特平台播发了一条动画视频,用兵马俑代表中国,自由女神像代表美国,通过二者简短对话呈现中美两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这条动画视频生动有趣,巧妙运用拟人手法,语言凝练有力,感染力强,引起了广泛关注。
  4.从“借台唱戏”到“搭台唱戏”
  除在海外社交网络平台开设账号、借助别国渠道进行传播外,近年来,中国自有社交媒体在海外市场迅猛发展。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平台Sensor Tower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以超过6330万人次的下载量在全球非游戏类移动应用领域再次登顶,脸书、照片墙等应用均排其后。其中,印尼、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下载量名列前茅,而印度、美国和土耳其仍然是TikTok最大的海外市场。据了解,目前TikTok月活跃用户数为6.89亿人,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十亿级的社交平台。①而微信则以12亿人次的月活跃用户数高居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数排行榜第5名。从全球38亿人的社交媒体用户数总体规模来看,尽管与脸书27亿人的月活跃用户数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但从发展阶段和速度来衡量,中国社交媒体市场占有量已相当可观。②
  中国自有社交媒体走出去采取的是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运营策略,即全球化产品+本土化内容,搭建的是国际化社交网络平台,一方面吸引本地明星入驻,重视本地文化符号;另一方面抓住世界热点,促进世界文化交流。③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新闻、中国故事的传播耕耘了一片文明互鉴、百花齐放,又兼具地方特色的跨文化传播沃土,汇聚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目标受众。   二、困境:他国平台受限,自有平台被阻
  然而,正当中国媒体海外社交网络平台建设和中国自有社交媒体海外市场拓展取得较大成效之时,瓶颈和困难接踵而至。
  今年8月,推特宣布对国家附属媒体账号(the accounts of state-affiliated media entities)添加“政府账号”“国家附属媒体”两类新标签,使用户更易辨识这类账号及其推文。政府账号主要包括国家关键外交领导人、政府外交官、机构实体、大使、官方发言人等的账号,国家附属媒体主要包括国家附属媒体及其主编、高级员工等的账号。有分析指出,“国家附属媒体”标签将造成更大影响。因为当受众看到带有这一标签的账号简介及其推文时,极有可能对其发布内容背后存在的动机提出质疑,进而对是否转发分享产生迟疑。此外,推特还表示将不再在“家庭时间表”“通知”和“搜索”等功能中推荐国家附属媒体账号及其推文。④脸书和优兔也推出了类似举措。这对于一直寻求通过用户转发分享以及与社交网络公司合作等方式扩大传播影响力的中国媒体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打击,因为这些措施加剧了中外社交媒体同台竞争的不公平性,并有可能让中国媒体采编人员精心制作的内容无法得到充分扩散,国际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
  祸不单行,我国自有社交媒体平台在海外也遭遇重挫。先是印度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抵制TikTok的运动,今年5月在其国内又出现了一款名为“移除中国应用”(Remove China Apps)的APP。这款应用能够找到用户手机中已安装的中国应用并一键删除,发布仅两周就跃升Google Play印度免费应用下载榜第2名。印度市场的重创使TikTok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减少了1亿多人。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要求字节跳动公司出售或剥离该公司在美TikTok业务的行政令,使原本进退维谷的中国自有媒体更加举步维艰。过去几个月,英国政府也在调查TikTok的情况,倾向于对其实施限制。⑤原本前景光明的中国新媒体公司在海外市场骤然陷入困境。
  三、突围:借力算法优势,寻找新的蓝海
  尽管中国社交媒体国际传播的外部环境看上去并不乐观,但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中国媒体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足以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成绩。特别是TikTok独特的推荐算法是当前业界瞩目的焦点之一。这充分说明中国新媒体核心技术已居世界领先位置,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优势之一。因此,为实现早日脱困,可从以下三大方面发力。
  1.继续深耕内容提高品质,用实力赢得国际社会尊重和国际受众肯定
  首先,诉诸共情和共同价值观,多讲跨文化的、普通人的温暖故事,善用拟人手法讲述国家故事。可借助社交平台或地方媒体,持续收集国内普通民众的动人故事,挖掘勤劳工作、孝敬父母、爱护环境等符合中外共同价值观的主题,以平凡中国人不平凡的故事,打破外界对中国的偏见与刻板印象。在策划选题时,应注重提高故事的跨文化比重来增强传播效果,例如,某国友人的在华故事会使该国受众感到更加可信,而中国人到某国发生的故事则会使发生国受众感到更加亲切。
  其次,持续关注国际媒体舆情和网民舆情,搜集、预测国际受众议题并适当回应,主动设置议题并顺势引导。媒体可主动发起话题讨论,邀请用户分享观点,积极引导海外受众参与互动,并及时回应帖文下的评论与转发。脸书、推特等平台本质上是海外民众多向交流互动的社交媒介,中国媒体也应像交朋友一样,以友好的姿态向其分享中国故事,真诚回应他们的疑惑或诉求。在互动过程中,若发现较为普遍的误解或广泛传播的谣言,应优先尝试合理解释适度引导,而不能强烈反击或置之不理。
  此外,要多路径齐发力,既从内部深入发掘传统优质内容资源,又从外部广泛吸纳国际受众的自制内容,巧妙开展碎片化传播。除传统报道方式外,可利用海外社交平台不同功能与特点,以可视化数据图表、H5网页动画、微录(Vlog)短视频、全景直播等多元形态呈现碎片化内容,适应当下受众的阅读和观看习惯。从长远来看,还应制定一套针对国际网友自制内容的流程规范,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合法前提下,对个人拍摄或创作的素材进行二次加工或转载。要与商业图库开展广泛合作,以最优成本构建遍布全球的素材网络,助力国际传播活动的开展。
  2.善用核心技术优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差异化传播策略
  尽管当前美国、印度等国对中国新媒体公司不太友善,但TikTok、微信等中国社交媒体仍然拥有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数量众多的用户,发展趋势良好。中国公司应保护好核心技术,本着全球本土化原则,针对具体市场环境和条件采取适当策略。中国媒体也可适度将国际传播重心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国自有社交平台转移,促进技术和内容的无缝对接,把中国声音“润物细无声”地传播出去。
  3.创新思路和渠道,通过自主研发、深入合作等方式寻找新蓝海
  在当下的中国传媒业中,新媒体思维已无处不在,参与社交媒体国际传播的一线从业者们更是日益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推出从内容到形式都日趋成熟的新产品。面对挑战,中国媒体一方面应坚持创新,自主研发新平台,制定新策略,拓展新渠道。另一方面,要开辟更多合作路径,特别是与新技术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算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开展国际传播。还要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媒体伙伴深入合作,既可借船出海,又可合作开发新的媒体形态。要与航空、游戏、餐饮等其他领域公司合作,丰富传播载体,寻找新的蓝海。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冷战后全球主流媒体意识形态演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国际舆论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ZDA320。)
  「注释」
  ①TikTok Leads Social App Downloads Again in August,https://www. socialmediatoday.com/news/tiktok-leads-social-app-downloads-again-inaugust/584960/,2020-09-12.
  ②The Social Media Universe in 2020 [Infographic],https://www. socialmediatoday.com/news/the-social-media-universe-in-2020-infographic/584862/,2020-09-12.
  ③宋建武、王一帆:《探析中國互联网应用的国际化策略——以短视频平台“TikTok”为例》,《媒体融合新观察》2020年第3期。
  ④Twitter Adds New Labels to Accounts from State-Affiliated Media,https:// www.socialmediatoday.com/news/twitter-adds-new-labels-to-accounts-fromstate-affiliated-media/583076/,2020-08-20.
  ⑤TikTok Faces Restrictions in UK,Launches New“Not Going Anywhere”Merch,https://www.socialmediatoday.com/news/tiktok-faces-restrictions-in-uklaunches-new-not-going-anywhere-merch/584211/,2020-09-09.
其他文献
对外援助培训(以下简称“援外培训”)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实施方式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不断增加援外培训力度,在农业、教育、环保等诸多领域,采取技术培训、官员研修等多种形式,向受援国传授知识和经验,合作开发人力资源,通过提升受援国的“造血功能”,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仅2014年至2017年间,通过境内外援助培训,培训了来自发展中国家、“一带一
期刊
当前,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以下简称“一带一盟”对接)过程中开展的合作有效推动了欧亚地区的发展,其中一个关键领域就是人文交流。而孔子学院在推动中俄“一带一盟”对接过程中的人文交流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孔子学院在俄罗斯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为方便中国与世界沟通,让世界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2004年,第一家孔子
期刊
讨论人:  张毓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尹海涛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副院长  赵瑞琦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  刘 朋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教授  刘 俊 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现代传播》编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加速了“逆全球化”浪潮。始于新大陆的开辟,因应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逻辑展开的全球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期刊
后疫情时代,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尤其中美关系陷入“新冷战”,美国不断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继威胁“封禁TikTok”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恐吓:TikTok必须卖给美国,否则必须退出美国市场。在美国突围成功的中国社交媒体TikTok正遭遇至暗时刻,全球化发展接连受阻。本文将从TikTok在海外被围剿这一实例入手,分析地缘政治环境下中国社交媒体的全球化发展困境,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一、美国打压Ti
期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美苏冷战的国际格局下,遭遇到重重包围封锁,世界很难听到中国的声音。在此背景下,《人民中国(日文版)》(以下简称《人民中国》)在周恩来、廖承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应运而生。《人民中国》是面向日本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日文月刊,隶属于中国外文局。创刊以来,除对日集中报道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内容外,还设立了小说译作专栏,对中国当代小说进行译介,旨在通过对中国当代小说
期刊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次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百年罕见的突发性,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为中国经济对外报道提供了新语境。  全面、辩证、长远的视角  在疫情背景下开展经济新闻报道,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待当下的经济表现。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曾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黑天鹅”事件,我们更
期刊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①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也给了人们一些启示,本文以中国新闻社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主题的对外传播实践为例,总结中新社在此次疫情中的报道方式与传播效果,探讨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一、聚力核心,全方位展現大国领袖风采  中新社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指挥战疫的关键举措和推动
期刊
中国西藏自治区一直是西方社会涉华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关注的重点往往偏重于宗教自由、民族压迫以及所谓人权等角度。受限于西方民众对西藏地区情况的信息源以及对中国政府和中国媒体的偏见,大部分西方民众不能对该地区实际情况形成正确认知,从而强化了其对中国民族政策和中国政府的偏见与刻板印象。在目前国内媒体在西藏形象对外传播中国际话语权较为弱势的背景下,通过影视作品向国际社会展现真实的藏区社会,成为西藏对外
期刊
该书作者戴维·亨顿(David Hinton)是美国著名作家和翻译家,他沉浸在杜甫、李白、王维等中国诗人的诗歌里,以翻译山水诗而闻名,这些译诗皆收录在《以山为家:古代中国的隐逸诗》里。他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首位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部哲学典籍《论语》《孟子》《道德经》和《庄子》独自全部译成英语的西方翻译家。作者认为,禅是中国本土精神哲学道教的一种延伸,同时受到佛教影响。不过,不同于印度佛教的抽象感性,
期刊
作者斯科特·卡斯特纳(Scott L. Kastner)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政府与政治系教授,著有《海峡两岸及其他地区的政治冲突与经济相互依存》(2009),其文章还多发表在《国际安全》《国际研究季刊》等期刊杂志上;玛格丽特·皮尔森(Margaret M. Pearson)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政府与政治系教授,著有《中国合资企业》(1991)和《中国新商业精英:经济改革带来政治影响》(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