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及产褥期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颅内出血(ICHDPP)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7例ICHDPP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及母儿预后。

结果

7例ICHDPP患者中,无妊娠早期发病者,妊娠中期发病2例,妊娠晚期发病3例,产褥期发病2例;2例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2例为产褥期静脉窦血栓导致颅内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原发脑室出血、子痫导致颅内出血各1例。7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头痛;4例伴恶心、呕吐;4例伴抽搐;2例伴肢体瘫痪;1例伴意识障碍;1例伴肢体麻木。7例ICHDPP患者经手术治疗5例、保守治疗2例;孕产妇存活6例,死亡1例。随访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4例,4分2例,1分1例;7例新生儿(含1例双胎)均存活且无畸形发生。

结论

多学科协作诊疗,综合分析胎龄、胎儿状况、孕产妇状态、出血的病因及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有助于改善ICHDPP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圆锥角膜是一种扩张性角膜疾病,表现为中央或颞下侧角膜局部变薄扩张呈圆锥状隆起。研究显示其发病与体内组织蛋白、酶、免疫功能、遗传基因等的改变相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以性激素为代表的多种激素已被发现对于圆锥角膜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综述旨在总结分析激素对圆锥角膜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探求激素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可能作用,以期发现圆锥角膜治疗中的新靶点,为临床及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是目前矫正近视眼及散光新的手术方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但其在飞秒激光切削中心定位方面主要依赖术者的经验和患者的配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使SMILE中心定位准确是术后获得良好视觉效果的关键。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探讨SMILE中心定位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开展SMILE提供参考。
老视是指因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调节功能衰退,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老视治疗手段众多,包括光学镜片、角膜接触镜、人工晶状体植入、角膜切削术等,其药物治疗的研究亦是重要的探索方向。基于各项研究成果,老视的药物治疗机制可基于增加景深来提升眼球光学成像质量,或通过改善晶状体弹性恢复部分调节力。由此,以调节瞳孔大小为代表的缩瞳药物和恢复晶状体弹性的为代表的药物在老视药物治疗领域内受到重视,部分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将从这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进行介绍。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包括卵巢癌35例(恶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20例(良性组);收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妇女15例(正常组)作为对照。抽取3组妇女的外周静脉血,采用商品试剂盒分离、纯化血清外泌体;外泌体的鉴定: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NanoSight纳米颗粒分析技术分析外泌体的粒径分布,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外泌体的
目的分析转诊系统内不同临床转诊时机由基层医院转诊至三级医疗中心的重度子痫前期(SPE)孕妇的母儿结局,探讨转诊时机对延缓早发子痫前期、减少SPE及其严重并发症发生和改善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转诊并治疗后终止妊娠的159例SPE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转诊时的临床阶段分为发生SPE严重并发症后转诊38例(SPE-C组)、诊断SPE后转诊72例(a-SPE组)、诊断子痫前期后转诊15例(a-PE组)以及发现PE预警因素后转诊34例(War
目的探讨影响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11日至2018年7月1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初始治疗的208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术前有无腹水、有无新辅助化疗、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以及术前和化疗后血清癌相关抗原125(CA125)水平、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影响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健康妇女和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析其经期和非经期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2)分析同期在本院住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45例(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29例(非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指标。(3)分析同期在子宫出血期于本院门诊行诊刮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54例(出血期观察组)和经妇科超声检查子宫肌层无病变的妇女147例(出血期对照
目的分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发病特点、诊断要点及预后,指导AFLP孕妇的管理。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34例AFLP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情况、诊断特点、治疗情况及母儿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AFLP的发生率为0.022%(34/152383),发病年龄为(30.6±4.9)岁,诊断孕周为(35.3±2.4)周,多数以妊娠晚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53%,18/34),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肝酶水平升高。97%(33/34)采用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