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养成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u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俄国教育家乌申基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他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
  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
  对于学生来说,有明确目标的教育训练对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合理地使用各种强化手段和方式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行为训练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培养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而且还依赖于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一、良好习惯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良好行为习惯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生长点。研究与实践表明,良好习惯是个体能力的重要生长点,学生养成的某些好习惯往往能转化为某种能力,而某些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些良好的习惯为基础。教育家叶圣陶对此的论述非常精辟,他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因此,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二、良好的习惯促进了学生人格结构的优化
  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人格是由各种特质组成的,特质通常是稳定的、不易改变的。特质心理学家们在以下问题上形成共识:(1)特质指人的行为上的规律性或广泛的行为上的一致性。鉴于此,特质代表了机能上的个体差异的基本类别。(2)特质作为人格的基本单元是很有用处的。(3)可以把特质看成是有共同反应的习惯性倾向。
  人格特质除了一部分是受遗传的影响外,大多数是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结果。习惯是人格特质的重要表征之一。习惯所体现出来的人格中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人格的形成与习惯的养成存在密切关系。健康人格是少年儿童全面和谐发展,具备健康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核心。健康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经过长期培育。良好行为习惯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
  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2.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者。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引起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微妙变化。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實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3. 定期评比,促进行为规范化
  养成良好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教师,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密切配合,教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通过实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评比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议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总而言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经过学生的长期努力,需要家长、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宽容的态度,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我们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更高的要求。地方性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是本文的主要着眼点。通过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本文尝试提出了地方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1 背景介绍  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进一步一体化,国家间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显得尤为突出。党中央提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琉球指如今日本冲绳,从明朝开始琉球就与中国关系密切。在明清两代琉球册封使所撰写的使琉球录中,关于琉球的各个方面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其中对于琉球官制的记录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这些史料为基础,从琉球王朝官员的位阶制度及品秩差异下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对琉球王朝的官员制度进行考察。  关键词:官制;职官员额;采地;取士之法;冠服  琉球王朝的官制作为国家政治制度一环,同时也是官员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信息革命给传统高校党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科技信息化的便捷和高效。对此,我们必须迎合信息化的趋势,加以利用,促进高校党建工作新一轮改革。在信息化改革中,坚持党对社会主义高校的领导是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高校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党领导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针对措施,为高校党建工作完善提供研究价值。  关键词:科技信息化;党建;高校改革  互联网自诞生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更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1]。民族的富强兴盛以丰富的物质文化为基础,更要以独特的精神文化为特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向引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长养分,在多样化的校园实践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以更
期刊
摘 要: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心理教育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让学生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这两个教育实质上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来进行实践和探索。高校的教育,不仅要重视思政教育,也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和教育,因此为了顺利开展这两种教育工作
期刊
摘 要:对高等学校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适应国情发展的需要,是适应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科技创新为视角,从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和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导引的社会实践目标机制、激励机制及构建以社会实践促科技创新活动的互动机制等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建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构建
期刊
摘 要:高校是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园地,而戏曲作为高度综合化、艺术化的人文精品,能有效地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促进大学生成才。本文中,我就戏曲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之间的渗透,做了一些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戏曲;高校;教育;文化;价值观  “为什么要进行戏曲教育”?要回答这个问题,似乎有许多话可说。但当与大学生接触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不仅仅是浮在一般性说理的解释了,戏曲作为中国人民曾经的精
期刊
摘 要:多模态教学法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以牛津译林版必修四第一单元Advertising为例,探讨多模态理论如何更好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来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法;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及《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公布,强调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全方位的培养要求。而高中生又正值生理,心理的发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一直都是我国中学英语课堂的教学重点。为了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本文基于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内容依托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试论其中的主题模式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并探讨应遵循怎样的教学原则,如何设计活动任务来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文化知识、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CBI理念;主题模式  一、引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
期刊
摘 要:研究生党组织、团学组织和研究生班级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当前高校研究生组织在研究生治理中面临治理碎片化的问题,包括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制度的碎片化。应当运用整体性治理思维,构建研究生组织整体性治理理念,重塑研究生组织治理结构,优化研究生组织协调整合,强化研究生组织激励和约束,推动实现研究生组织整体性治理实效最大化。  关键词:研究生组织;碎片化;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