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家庭教育出现的四种误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ba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许多为人父母者,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等到发现之时,问题已经很难解决。本文结合了一些具体的事例,分析了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以期引起家长和学校的注意。
  关键词: 高中阶段 家庭教育 误区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许多事是不能如愿的,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的,烦恼纠缠,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这是载记著名作家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中的一段话。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都要面临同样的考验。从满怀期望到高中的不闻不问,随其发展,心理落差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教育孩子,从古到今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孩子在高中这样新的环境中生活,难免感到苦恼和困惑。许多为人父母者只凭自己的想当然办事,不认为到了高中阶段还需要有家庭教育。随学生自己去发展,等到出了问题,再回过头来找学校、找班主任,问题往往已经很难解决了。
  
  一、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是赵老师吗?我想让自己的孩子转回你的班级,我想让他学理科,将来考医学类的学校。”“我是今天才知道他学文的,我想让他学理,学文的没有好前途,他居然不告诉我就学文了……”“本来他在初中时学习特好,而到了初三快要中考时,突然不学了,逃课进网吧。”林旭的家长一脸无奈地说。林旭一个聪明的、有前途的孩子,学习的接受能力很强,进入普通高中第一学期分入我们班参加全校四次考试以来,一直是全年级的第一名。在学校的文理分班时,选了文科。
  第一回月考时,林旭考了全理科班十几名,物理是拉分的科目。参加第二回月考时,考了全理科班二十几名,物理和语文是拉分的科目。
  语文老师说:“这么有前途的孩子,我得好好管着他。”在背诵语文课文时,林旭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第二天语文老师匆匆地来找我,说:“你快去看看,林旭坐在地上不起来,说什么时候背会了什么时候起来。”我到班里见到他,他说:“老师,我没有针对任何人,只是在生自己的气。”随后一段时间里,林旭成绩日渐滑落,不想进班,时有旷课的现象。我和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他的父母说:“以前林旭回家总是和我们有说不完的话,现在一句也不说。”而他说:“老师我不想回家,我学不懂物理,我也不想学理。但我父母不行。”“我小时候总是一个人睡,我很害怕,听到楼梯有脚步声就发抖。”“我不想活了,我那天在家里,把手放到了电源插孔里,全身麻了一下,但没死了……”我的心中无比震撼,这么小的年龄,承受的是如此多。
  我向他的父母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不要一味地责怪他,也不要过分地安慰他。用平常心去看待他,理解他。二是当孩子安静下来时,和他一起认清生命的价值。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生命是1,金钱、友情、学业都是零,失去其中一个零还是有希望的,丢了1,一切都没了。三是让孩子转学文科,发展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潜质。再见林旭时,是一张快乐的笑脸。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的心情特别沉重。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的理由去逼孩子。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法国诗人海涅常说:“即使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二、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一位60多岁的母亲,为了孩子能考上一个好学校,从村里搬到了市里,开学那天她亲自把儿子李志博送到我的班里,“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为了供他念书,我给看大门,只要他好,我们受什么苦都行。我儿子理科特好,尤其是化学”。我留心注意了一下李志博,清清瘦瘦,看起来是蛮听话的孩子。他自荐被选为班级团支部书记。在高三上半学期,李志博早恋了,把父母辛苦挣来的钱都给对象花了,一日三餐都在一起吃,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在一次月考中,他给恋爱的对象用手机发短信答案。学校的处理意见是从优班出去。但父母来请求、哭诉,他继续留在优班。但在第二次月考中,又一次给恋爱的对象发短信答案。母亲打电话说:“赵老师我们再也无脸见你了……”这多么令人悲哀。
  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但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承受适当的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会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会走向反面。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出在自己的身上。
  
  三、过度的放任,带来孩子的骄横
  
  在高三即将毕业时,从三班转到我班一个学生,很擅长英语,在建档案之前,我发现这他没有学籍号,也就意味着没有毕业证书,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于是他让学校给开证明,证明他是被现在学校接受就读的。学校给他解释说:“学校只要见到转学证明,才能给上学籍。”但这学生立即说:“我要上诉,我要告你们。”之后了解到,这个学生是被原来学校因搞对象问题开除后到我校的,并且现在还在外面租房与女生同居。这件事震惊了全校。
  他的父母亲至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件事,从来也没到学校与老师沟通过,学生留了一个电话号码,联系过去只有一个姐姐,并指责学校的过失,恶语相向。
  人生下来有两种基本要求:一是物质要求,二是精神需要,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可以无限满足,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漠然,结果造成了孩子心灵的荒芜,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走到社会,有的甚至会走向犯罪道路。
  家长们,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吧。
  
  四、过度的“自我”,带来孩子的痛楚
  
  有的家长,生下孩子,就认为任务已经完成,对孩子不闻不问,抛家弃子。
  “赵老师,王龙驹的爷爷去世了,我给他请两天假。”“赵老师,你班的王龙驹和我是最好的朋友,他打小在爷爷家长大,前几年刚没了奶奶,现在爷爷也不在了。”“你知道吗?你班的王龙驹每天就吃馒头。”一句句关心的话让我一次次震惊了,我和他母亲做了一次深谈,得知父亲在王龙驹三岁时与母亲离婚带一个女人去了北京,与家庭断绝关系。王龙驹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母亲经常探望,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来说,他所遭受的打击何其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家庭、生活和责任,但有很多人贪图享乐,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让人感到无比痛心。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家庭教育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与经验的传播,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对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勤.告诉孩子你真棒.长江文艺出版社,1.1025.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要求给每一个学生自身发展的机会。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一、中职旅游地理教材的现状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所用的旅游地理教材大多是由高校组织编写的,其对象虽然是中职学生,但是仍然难以脱离高校的烙印,尤其在中国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始终摆脱不了应试的理论框框,教材中理论研究式的内容痕迹很重,同时存在“看高”中职学生的现象,即将中职学生放在学习习惯较好、基础较好的学习前提之下,因此,编写的教材与中职现行教学有不吻合的地方。  1.理论“大于”实践。
“身在福中不知福”是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弱,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林竹子有深浅”。这些自然现象都深刻地揭示了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既具有多样性又存在着差异。当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汇聚到我们这个班集体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形貌各异的男女学生,更应该认识到他们是有着种种差异的学生。  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这也是客观规律。因此,教师更应关注学生,与学生
黄献军是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办事处仓屋榜村二组的青年农民,全家5口人,上有80多岁的奶奶和65岁的父亲,下有上初中的儿子,四世同堂,去年全家仅种柑橘一项就创收33万元
2009年上学期开始时,我就计划在坚持常规管理的同时,开展更多形式新颖的活动,“六一”国际儿童节时我们决定到福利院去,和那里的小朋友们共同度过。  孩子总是讨人喜欢的,特别是两三岁的,长得健康漂亮的孩子更是如此。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漂亮美好的东西总是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那些残缺的,不漂亮的就会被弃之一边,不闻不问。儿童福利院里孩子大多带有一些毛病。看到那些因为有些残疾或是长得有些异于常人的
摘要: 本文分析了“趣”、“情”、“美”是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重要因素,是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并且探讨了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 音乐课 参与意识 培养    1.引言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课堂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