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新的时期的英语教学应采取的态度是:取其糟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英语的环境。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创新能力,学生应在教师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并逐渐从教师营造的教学情景中走向生活。
【关键词】创新;鼓励;语境;语感;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11-01
什么是创新素质教育?从英语教学来看,传统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只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因此,倡导创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是:集中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其核心应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性技能训练。通常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语法、词汇,学生被动的任由老师的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束缚,根本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知识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协调一致,同步发展,就显的十分重要。
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最大乐趣在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最后的成功。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和结果得到认同和应有的赞许,这样能够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并确认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外部世界的肯定,进而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寻找积极的一面,最终使学生在他的学习探索中得到真正的成功。学生只有在积极鼓励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校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对任何一位学生进行评价时,切不可以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评价中教师应用申请的赞许或者是热情的鼓励,以巩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基础不太理想的同学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的一点进步,如经常说“Great!Dont be shy!Boy and girls,clap your hands. You are right.”这类句子,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要让其充分发展潜能,让他们真正的体验到成动的快乐。
1 创造语言环境,培养语感能力
受到母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时会不知不觉的陷入中国式的表达误区。因此,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和和谐的英语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的表达氛围中,会使他们更自如的用英语进行交流。这种环境的设计要以英语的知识获得为目标,以交际、能力、素质的培养为核心,鼓励教师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把语言变得形象生动,或充分利用图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现实的生活模拟中,学生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教师、警察、农民等等。生动、形象的创造语言环境,会有效的消除他们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开创敢说,爱说的局面。在开放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来到英语角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用英语交流,提高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在练习过程中,以语感带动听说读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知道,语言的要素有语音、词汇、语法、这些都不能是单一的、独立的分割开来。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语言逻辑训练,也不仅仅是语言规则的推理和演绎,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实践而逐步形成语言直觉,即语感。语感越强,就越能促进对语言的学习和对语言的创造性的运用。
2 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学生想象力丰富,积极地探新求异,坚持独立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蕴涵创造性的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景,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大胆的进行发散思维。如在教现在进行时时,出示图片:有一具体时间,一位学生正在听收音机,他的妈妈正在厨房烧饭。在出示图之前我们可以先把这正在干的事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are the students doing when his mother is cooking?”这时可以让同学们一起来猜,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的发散,编写新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摸索解决新的问题,掌握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学生在得到教师鼓励,有了自信之后,不仅能积极主动的在教师营造的一个英语环境中进行英语的交流,而且还能以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成为一个自课堂走向生活的英语学习者,这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总之,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训练语言的教学活动,其中可开发的潜能是巨大的。只有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真正人才。
作者简介:严慧(1982.1-),江苏省阜宁陈集中学,初中英语教员,研究方向: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关键词】创新;鼓励;语境;语感;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11-01
什么是创新素质教育?从英语教学来看,传统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只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因此,倡导创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是:集中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其核心应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性技能训练。通常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语法、词汇,学生被动的任由老师的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束缚,根本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知识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协调一致,同步发展,就显的十分重要。
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最大乐趣在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最后的成功。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和结果得到认同和应有的赞许,这样能够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并确认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外部世界的肯定,进而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寻找积极的一面,最终使学生在他的学习探索中得到真正的成功。学生只有在积极鼓励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校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对任何一位学生进行评价时,切不可以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评价中教师应用申请的赞许或者是热情的鼓励,以巩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基础不太理想的同学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的一点进步,如经常说“Great!Dont be shy!Boy and girls,clap your hands. You are right.”这类句子,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要让其充分发展潜能,让他们真正的体验到成动的快乐。
1 创造语言环境,培养语感能力
受到母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时会不知不觉的陷入中国式的表达误区。因此,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和和谐的英语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的表达氛围中,会使他们更自如的用英语进行交流。这种环境的设计要以英语的知识获得为目标,以交际、能力、素质的培养为核心,鼓励教师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把语言变得形象生动,或充分利用图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现实的生活模拟中,学生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教师、警察、农民等等。生动、形象的创造语言环境,会有效的消除他们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开创敢说,爱说的局面。在开放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来到英语角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用英语交流,提高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在练习过程中,以语感带动听说读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知道,语言的要素有语音、词汇、语法、这些都不能是单一的、独立的分割开来。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语言逻辑训练,也不仅仅是语言规则的推理和演绎,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实践而逐步形成语言直觉,即语感。语感越强,就越能促进对语言的学习和对语言的创造性的运用。
2 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学生想象力丰富,积极地探新求异,坚持独立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蕴涵创造性的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景,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大胆的进行发散思维。如在教现在进行时时,出示图片:有一具体时间,一位学生正在听收音机,他的妈妈正在厨房烧饭。在出示图之前我们可以先把这正在干的事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are the students doing when his mother is cooking?”这时可以让同学们一起来猜,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的发散,编写新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摸索解决新的问题,掌握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学生在得到教师鼓励,有了自信之后,不仅能积极主动的在教师营造的一个英语环境中进行英语的交流,而且还能以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成为一个自课堂走向生活的英语学习者,这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总之,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训练语言的教学活动,其中可开发的潜能是巨大的。只有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真正人才。
作者简介:严慧(1982.1-),江苏省阜宁陈集中学,初中英语教员,研究方向: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