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是实施少教多学的前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它是少教多学的前提,是上好课的基础。课前预习是在教师讲读之前的预先对课文或知识进行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得好,学生的语文学习容量就增大,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随之形成并发挥作用,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也会相应提高,学习效果更能提升。尤其是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实践证明,兴趣激发、方法指导、学案化简,检查督促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好方法。
  【关键词】课前预习 少教多学 指导 学案
  当下课堂教学存在的四个普遍问题:学生对新授内容不知情,打无准备之仗;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深入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不清楚“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哪些是学生最疑惑最想解决和突破的问题”;教师的备课是单项的,重难点的确立是一厢情愿的,师生间缺乏双向的交流。所以我设想以“预习”为突破口进行“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少教多学”是就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而言的,不同于“先学后教”的先后性师生关系和教学顺序,核心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教”(一言堂霸权式讲解),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变为获取知识的“超市”,让他们大胆地问、思、辨、说、读、做,使他们在自己的原有起点上“各取所需”,各有所获。而课前预习,是少教多学的前提,是学生应当形成的一种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热身活动。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预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它是上好课的基础,预习把课堂探究引向深入,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而探究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课堂上的思考会更深入,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让探究学习更深入、更有效。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怎样认识和对待课前预习的呢?就这个问题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作了调查,发现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他们不能够正确对待课前预习,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备课组承担了一个关于少教多学的重要课题,就“在少教多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进行了研究,深究过上述的现象及原因。发觉那原来都是学生“不会学习惹的祸”。大家想想: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预先没有预习过文本,你叫他们学什么?他们哪有兴趣去听课?让人欣喜的是我找到了避让这“祸害”发生的办法,那就是——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我们经过研究实践,成效还不错,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明确预习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经常无预习习惯的高中学生,要求他们预习课文是件难事,所以首先讲清预习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不预习造成的严重后果。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但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对预习亦然,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乐意投身于预习当中呢?我认为首先就要激发他们预习的兴趣,并要做到贴近于学生的情感、生活,这才更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快乐地学。所以设计在课前预习时,要善意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及形式多样的练习牵引,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兴趣地预习课文,还能锻炼能力。当然,这当中少不了教师激情与智慧的“煽风点火、火上浇油”,就更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所有好奇心与积极性,乐学便水到渠成。不过,要谨记:在布置预习时,切忌用命令的口吻。因为以生硬的语气强迫学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使预习流于口头或泡影了。若将单调乏味的语言化为激励的话语,亲切、平等、商量式,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学习,将大有帮助。
  二、循序渐进地指导,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会用知识。预习也是一样,只有掌握了好的方法才能更好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更有条理地、循序渐进地先学预习。所以,我们老师要给学生指导一些方法,让方法带领深究。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指导,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针对我们高中生来说,我认为预习的要求应该有所深入的。除了要求学生课前把课文读熟,把生字词解决,能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以外,应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结合课堂探究题让学生在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艺术特色上做一些思考。让学生关注这些思考题,读后想一想,口头做一做。另外高中的学生应在书上空白处有针对性地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的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这在新课标中对高中的学生有相关要求。预习的方法可用四个字概括:读、画、写、记。也叫“预习四字法”。
  1.读
  读,即课前预读,也就是阅读新课教材及参考资料,必要时还需要阅读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课文,有针对性地复习新课可能涉及到旧课知识。这里首先牵涉到一个读书方法问题。要进行预习,必须学会读书。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学习,应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和要求。课前预读对阅读的理解层次要求不高,如果将读书划分为粗读、细读和精读三个层次的话,那么课前预读只要求达到由粗读到细读的层次。
  预习前最好能草拟预读提纲,然后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和理解课文。预习提纲可根据我们设计的导学案拟定。导学案中对每一篇课文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预习提示。因此预读提纲不一定专门去写,可直接在导学案上画或作些说明即可,只是要求心中必须有目标,有预习提纲。像这样一种有目标导向的预读课文比完全盲目地去阅读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安排的课堂预习,一般都会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我们应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新课知识点演变成一个个阅读思考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新课知识导学系列,将学生的预习阅读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巩固训练熔为一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刚开始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要求配合使用这种预读提纲和思考题,这样可使学生较快上路,并能提高自己对预习的信心。   2.画
  画,即阅读时对课文中有关内容和重点圈点画线,或者是注眉批、分段落。必要时还需要准备一个专用的练习本,圈点画线虽然并无统一的规定,但多数人却有一些习惯性的标记方法。要注意:有所不画,才能有所画,阅读中也不要到处去勾画,勾画的太多反而有碍于重点的突出。但有时单靠符合是不能完全表达其意义的,这时就需要眉批,一般在书的天头、地脚、段尾或篇末的空白处都可以随读随写。内容诸如段落篇章的简单提要,阅读中的个人见解,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以及对课文中的问题质疑,等等。
  3.写
  即写预习笔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要求,以及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少,预习笔记中的书写有不同的方式。最简单的预习笔记可以只写出本节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个人的初步见解,以及阅读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在写预习笔记时应留出一定的空白,以便听课时把教师讲授的有价值的内容补充进去。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课文,一般只要求写简单的预习笔记,预习时把更多时间用在阅读和思考上,待上课听讲时再按教师的讲课思路写出课堂笔记。
  4.记
  记,即预习的最后阶段对新课重点知识进行记忆,如重要的词、句和段落,重要的内容等,要求能基本记住。回读、默想、反思比较是一种有效的阅读记忆法。比如,在预习《窦娥冤》时,对故事的复述,可采用这种记忆方法。在阅读记忆中,尽量让新课知识与学过的旧知识建立联系,也就是说在预习时应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这样不仅为新课学习做好了知识准备,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记忆起来也容易多了。如预习《辛弃疾词两首》,前后两首词在情感写法上都很相似,预习是前后联系比较,这样预习投入的时间不多,利用较少的时间记住一些重要的新课知识,进入课堂学习时,便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新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听课水平也就相应提高了。虽然快速记忆的有些内容保持时间不长,但在其后续的学习环节中这些知识还将不断得到强化,因而能实现预习中的高效率记忆。
  三、导学案铺垫,促进养成
  先说: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而我们设计学案,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练习这四个环节。有清晰的指引,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学习能力等“以生为本”来设计学案引领预习,使学生易于进入角色,循序渐进地先学,为少教做好准备。我们一般至少提前一周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按照“学案”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也可相应提出更完备的提纲,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说,学案是一步步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的好阶梯。比如在预习《辛弃疾词两首》时,导学案是这样设计预习的:【课前预习】
  一、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2.了解写作背景
  3.整体感知课文,比较两首诗在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的异同。
  二、基础积累
  1.给生字注音
  2.解释重点词
  遥岑: 断鸿: 流年:
  脍: 揾:
  3.积累成语
  求田问舍?摇?摇?摇?摇?摇金戈铁马
  4.背诵名句名篇
  这样具体的预习提纲有助于学生较全面的预习课文,为上好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四、注意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评比
  教师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如果光口头布置作业,而不实施检查,这样的作业等于没布置,学生们十有八九都不会自觉完成。因此,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教师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则必不可少。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应进行认真地考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总之,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因此,对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先驱。只要用心激发兴趣、方法指导,化难就简,循序渐进,督促检查,那你所教的学生的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定会如叶圣陶所说的“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作者单位:甘肃渭源一中。
其他文献
【摘 要】年轻教师为不知怎么教而苦恼,老教师为写不出论文而苦恼,生活中少不了苦恼,怎样解决这些苦恼,答案在于勤读书,做笔记。  【关键词】做笔记 储备知识 智慧撞击 教学相长 调节心情  喜欢读书的人不少,但会做笔记的人寥寥无几。闲暇之余,找本书翻翻看看,既打发了时间,又增长了知识,也给生活增添了不少靓丽的色彩。虽然不能有古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感受,但书籍确实带给
[本刊讯]为解决水产品中氯霉素及其它禁用药物(以下简称禁用药物)的残留问题,提高水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增强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水产品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核心要素。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控制手段,提升企业绩效的管理系统被赋予了目标设定、资源配置、内部控制和业绩评价等多重功能。
上世纪80年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传入我国,此后,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开始了对人力资本的相关深入研究,并引领了我国人力资本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我国经济学界对人力资本的研究也开始与西方学者的研究接轨。由于国内外制度政策的迥异,国外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适用我国的人力资本经济状况,在此情况下,作为一个拥有十三億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有着较好的人力资源基础,研究和梳理世界人力资
本文分析了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实施后对浙江海洋捕捞业及渔区经济的严重影响,探讨了浙江渔业应对新挑战的基本思路及其标本兼治、堵疏结合,努力促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方针政
<正>~~
期刊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情境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内涵 价值 策略    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虽然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慢慢形成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着重要作用。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具体的、感
本文分析了南麂列岛的环境条件,论述了生态渔业建设的基本原则,并探讨了南麂列岛生态渔业的开发内容、实施方案及项目可行性评估.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系武陵山区,乌江干流流经本区4县27个乡镇310km。全区有主要江河221条,均属长江水系,河流蜿蜒流淌,各具特色。全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水质好、溶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