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精心设计基本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如果说课堂练习是一个登楼梯的过程的话,那么,基本练习就是这楼梯中的第一阶。只有这第一阶踩稳、踩实,才能使后面的问题迎刃而解,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顺利发展。因此,教者要根据所授课的内容,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一些基本习题,突出习题设计的目的性、针对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消。在完成基本练习这个环节中,同学们根据刚学到的解题路径和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使他们的思维更为正确。
  同学们在学习了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后,出示相关练习,通过代入数值、举例等形式,加深对这些知识的正确理解。在学习了应用题时,通过改变数据的方式,进一步验证思路的正确性。例如,在教学了例题:“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后,同学们已理清了归一类型的应用题的思路,为了巩固理解解题方法,我出示了一道基本练习题,把第三个条件中的“200元”改成“350元”。通过变数,同学们能立刻说出解题方法,验证了自己的正确思维,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思维的正确性。
  二、精心设计变式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指一个人能根据已具备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因此,我在设计习题时,先设计基本题,然后在基本题的基础上,再设计一组练习题或变条件、或变中间量、或变换语言表达方式等,以增强训练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学生的思维随着题目的变化,循序渐进地掌握解题方法,同学们会从变化的题目中发现问题的“同”和“变异”,使同学们对题目中数量关系的分析由紊乱趋于有序,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后,我设计了一组变式练习题:
  (1)一块长方体石料的长是4米,宽3米,高6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通过课件演示,将(1)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变为“高是宽的2倍”。
  (3)变换(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一块长方体石料的体积是72立方米,长是4米,宽3米,高是多少米?
  (4)再将(1)题中加入第四个条件“如果每立方米石料重800千克”,问变成:“这块石料共重多少千克?”
  这组练习题以题(1)为基础,通过变条件、变问题,让学生从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出发,把长方体体积这部分知识所涉及到的题目巧妙地串连起来。学生在接受时并不会感到吃力,也不觉得太突然。既培养了学生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也使同学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维灵活流畅,能根据题目的变化而灵活运用一般原理、原则解决具体问题。这种举一反三的变式练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精心设计对比式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路广泛,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能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本质。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对比式练习,让同学们运用已有的认知规律,综合辨析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掌握知识间内在联系,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对比习题:
  (1)甲有50元,相当于乙的15 ,乙有多少元?
  (2)甲有50元,乙相当于甲的15,乙有多少元?
  (3)甲有50元,比乙多15 ,乙有多少元?
  (4)甲有50元,乙比甲多15,乙有多少元?
  (5)甲有50元,比乙少15,乙有多少元?
  (6)甲有50元,乙比甲少15,乙有多少元?
  通过这组对比练习,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量”等概念的理解更透彻。
  在对比中,更加清楚地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这样,学过的知识并不是孤立地呈现给学生,同学们在认真思考,正确解答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做到了见多识广,进而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精心设计开放式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江泽民主席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人只有有了创造性思维才能有创新行为。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一个问题面前,尽量提出多种答案,在解决问题时能从多方位去探寻方法、途径,而不遵循单一模式。因此,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开放式习题,启发学生进行一题多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
  例如练习: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
  25 ×( )=()×3= 43×()=0.5×()
  这是在学生学习了“倒数的意义”后,所出示的练习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得出此题有无数种解法,即每个乘法算式的结果不仅可以是1、 2、3……还可以是一个分数或小数。
  再如,教学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设计这样的开放式练习“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立方分米,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此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学生在解答开放式练习时,充分联想,敢于创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各知识点上,通过猜测、讨论、实验等形式,找到了符合要求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
其他文献
现在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中,主要都分三大块:即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而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  一、小学生阅读的当前现状  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造成阅读水平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部分教师不善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部分家长忽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限制课外阅读;还有学生
期刊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仰望历史的星空,那举世闻名的传统文明还在星光闪烁,熠熠生辉。认识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当前语文教育的总目标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现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注重读写,感悟积淀  读和写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读,
期刊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心理规律  心理学家曾经调查过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良好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住,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例如,有的学生形成上数学课不集中注意听讲的坏习惯,即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了改正的决心,经常是好了几天又犯了。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掌握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心
期刊
一、创设情境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人说: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看过了一阵阵热闹与轰动之后,我们自然应该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在肯定教学改革,强调师生互动,倡导合作学习,重视兴趣激发,引导自主学习,重视主题构建等策略的同时,我们更关注的是教学的有效程度,也即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一、提问目的明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我们的课堂提问要目的明确,绝不能干篇一律,每节课一定要提够多少个问题。通
期刊
一、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教师的观念真正转变了,不再把自己当作是权力的代表,而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学习主动性比较差,确定学生的学习
期刊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小学生的辍学现象较少,文盲的现象已付之东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又有一个新的现象产生,那就是农村小学生队伍中的后三分之一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原因之一:就是“农民工”的出现,给村小教育带来了一个新的话题。“留守儿童”在这些孩子中,多数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作为他们的监护人。在老一辈人的眼中,他们多数是听从孩子的指挥,让他爬他就爬
期刊
体育课堂语言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必不可免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1声势变化技巧。在这种有身语言中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又迟到了。”这句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施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于是过去的“复习型”、“开门见山型”等导入课题的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
期刊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一改以往的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的教学模式,利用了猜测与验证的方法,让学生在开课伊始就带着兴趣和好奇心走进课堂。此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老师这有一张三角形的彩纸,你能根据彩纸上提供的数学信息算一算这张彩纸的面积是多少吗?  生:能。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3x4xl/2=6平方厘米)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3x4=12平方厘米)  师:两种答案,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