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让个性在阅读中徜徉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54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另一个层面上,语文和情感教育、德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生活中,我们使用语言、与人沟通、交流感情,都要涉及语文学科的知识,而语文也是表达美、展现美和感受美的基本方式之一,可见,它对于人们的日常交往意义重大。小学语文重在打基础,学习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而初中语文则从实用拔高到应用的操作层面,对于学生成长期语文功底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实现宜德达情的目标,教师除了要具备知识渊博、德才兼备的素质外,还要掌握一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我看来,初中语文应该立足文本,让学生迥异的个性在阅读中展现,在书海中徜徉。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在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实践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决定了语文课的教学质量。阅读作为语文最重要的基本功,体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语文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能全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培养兴趣,积极引导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俗话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阅读直接和文学相关,在教学上,不应仅限于课本内容,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和文学经典,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阅读的渴望,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使阅读成为一个爱好甚至是生活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内涵和魅力影响学生,同时立足于课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极思考,品味文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带领学生迈进文学殿堂。
  二、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经过教师的引导和教授,在预设的学习情境中,在生活实际中展开阅读,学会自主阅读。教师应该立足课本,转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教”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并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可以尝试“先学后讲”,即学生首先在主动学习和小组探究中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和理解,师生之间双向互动、共同参与,教师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在诵读中感受美文的美好和情感,更能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同时通过略读、速读、精读、默读等多种方式的实践,使学生们多角度理解文章,对字句进行品读和推敲,进行更深层次的鉴赏和研究。
  三、讲究方法,行之有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督促和指导学生阅读,还要把阅读的有效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才能高效阅读,吸收和汲取文章中的精华和营养。
  (1)阅读的基础是积累。积累是学会阅读的基本方法。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阅读,学生才能在阅读中积攒语文功底,培养语感,做到头脑中有文章,让语文真正融入生活。同时,在阅读的精读阶段,教师要意识地培养学生摘抄的习惯,摘抄自己欣赏、需要、喜欢的段落。摘抄不仅能加强对文章词句的印象,而且能养成学生的文学思维。学生在博览群书之余,要综合精读、略读两种方式,试着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呈现的情趣,在积累经典、品读经典时,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充实自己的交际资源。
  当然,这是一个动态而持续的过程,为后面的拔高阶段做铺垫。学生应在语言材料(包括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基本句型结构、文章思想感情等方面做相应的积累。通过大量阅读经典课文和课外的文学作品,尝试理解和消化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深层内涵,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提升阅读靠实践。阅读是一个在实践中得到提升的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时应扮演导演的角色,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如阅读茶话会、读书演讲比赛、故事会、舞台剧表演等,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的宽阔舞台,让学生在讲述、比赛、交流中发现自身的缺陷,提升自我的阅读水平,也能在学生中形成阅读的良好氛围。进而纳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优秀者促动后进生,形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班级气氛。
  (3)阅读拔高在评点。在经过一定的阅读积累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拔高,对阅读的好文章进行点评,也就是常说的“书评”。当然,开始时可以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抒发自己的感想,从感想再形成升级到一定的观点、看法,对具体的人物、故事情节、某一观点作评价,一点点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评鉴能力。也可以经常组织课堂讨论,先进行文章欣赏,再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阅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技巧,它是传递美的渠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阅读中,我们品味着人情冷暖、人间百态,感受着爱与美好,也体味着生活的喜怒哀愁。通过阅读,我们读到的不仅是文字,还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幅幅真实的社会图景。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通过教学使学生乐于阅读、爱上阅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捷径之一。立足文本,让学生的心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吧,感受阅读的乐趣,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这门课,提高语文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茵药物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117例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茵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更换品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对青少年体质的重视。针对皖东汉族青少年体质现状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提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英语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成为英语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针对中学生自学能
均陶是中国七千多年制陶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众多均瓷器早在宋代就著称于世.传统均陶美在釉色,绚丽多彩,有宜均、蓝均、红均、铜均、白均等数十种.大拇指“堆花”技艺是均
提到学习语文,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课堂上老师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学生背背写写而已。其实不然。《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语文不仅在课堂,身边处处都有语文知识,都有语文的用武之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学习语文的途径很多,而不局限于课堂。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机械设计中,能否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解决公差配合的正确选择呢?本文依据国家标准推
摘 要:以赏识的眼光关爱学生,鼓舞学生,激发兴趣,培养信心,引导他们获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是转化后进生、促其早日成才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成才;后进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一、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长期的教育实践表明,后进生不是生来就“后进”,而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缺失,养成贪玩、上网玩游戏等不良习惯而造成。主要原因是:一是认知差异,丧失信心。一个班由几十名学生组成,他们
对贵钢高碳弹簧钢连铸坯中心碳偏析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电磁搅拌、钢水过热度、拉速、二冷水量等连铸工艺参数对高碳方坯碳偏析的影响,指出低过热度浇铸和二冷
潮绣作品偏重于民俗用品,花纹、样式贴近乡间生活,其工艺复杂多变,秀法独特,“垫高绣”更是极大地丰富了潮绣的表现力和装饰意味.潮绣主要取材于民间人物故事或花鸟类题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