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气球做的简易物理实验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20303622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建立浮力概念
  传统的物理实验通过称重法测浮力,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可伸缩性制作而成,气球与弹簧测力计的共性就是都具备良好的伸缩性质,利用气球的可伸缩性,设计出了气球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首先,在气球的颈部画两条平行的线,两线之间的间隔约为1 cm(如图1);然后往气球里面加水,测量两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如图2);将气球放入水中再次测量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如图3),该实验通过气球的伸缩的变化来确定物体浸在水中存在浮力.
  2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
  往气球中装入少量水,稍稍吹气后用细线扎紧,制成“软体浮子”,将制成的“软体浮子”放进剪去底部的塑料瓶中后注入水,发现软体浮子浸入水中但却不能浮起来(如图4),通过细线将软体浮子轻轻地稍微提起,当有水进入浮子底部,浮子便立即浮起(如图5).表明浮力是由于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存在上下压力之差.
  3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在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教材一般选用的是告诉学生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托里拆利实验,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马德堡半球确实是说明了大气压很大,却让学生凭空想象难以感受到大气压在生活中的确存在.通过利用气球、塑料瓶等简单的器材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首先,选择一个硬度适中的塑料瓶,将气球放入瓶中且气球口套在塑料瓶上,往气球里面吹气,发现吹气球很费力并且怎么都吹不起气球(如图6);之后,再将塑料瓶的底端打一个小孔,再往气球里面吹气,气球膨胀了起来,用手按住小孔,气球没有瘪下去(如图7),然后把手放开,气球又瘪了下去(如图8);用一根吸管插进小孔,对着吸管吸气,观察到气球又膨胀了起来.通过对气球的膨胀与收缩的比较,得出了生活中大气压的存在.
  4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将气球吹得膨胀起来,然后用手指按压气球,保持同一个手指按住气球,按的力越大,气球的形变越大,当按的力达到一定限度时,气球就发生爆破,说明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将气球放在一根针上,发现气球炸了,当把气球放在一块砧板上,发现气球没有炸,说明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同时也可以用两个吹了适量气体的气球相互挤压来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将两个吹了适量气体的气球用细线栓紧,然后用两只手分别拿着两个气球相互挤压,发现两个气球都变瘪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演示声音的产生
  拉住气球,使气球紧绷,然后摩擦气球,发现气球发出声音,通过观察,发现气球在振动;吹起气球,使气球膨胀起来,然后摩擦气球,气球发声,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用手摩擦气球幅度越大,气球发出的声音越响,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当摩擦气球的频率加快时,发现音调变高,说明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6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往两个气球里面吹入适量的气体,用两根细线将气球栓紧,固定在相距30 cm同一高度,往两个气球中间吹气,发现气球没有被吹开,而是相互聚拢.这个实验说明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7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往气球里面吹入适量的气体,用细线封住气球口,在桌子上撕一些碎纸屑,把气球在头发上摩擦一段时间后靠近碎纸屑,发现碎纸屑被气球吸引了过去粘在了气球上,说明了摩擦起电的现象.再吹起一个气球封住口以后在头发上摩擦,将两个在头发上摩擦过的气球相互靠近,发现两个气球相互排斥.之后将一个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另外一个气球在毛巾上摩擦,将两个气球相互靠近发现两个气球相互吸引.这两个实验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8演示热传递现象
  学生学习热传递的相关知识后,知道了“纸锅烧水”的实验,同样的原理,可以利用“气球烧水”的实验来解释热传递的现象.首先往气球里面吹入适量的气体,将气球放在点燃的蜡烛上,发现气球爆炸了,之后往气球里面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将气球放在点燃的蜡烛上,发现气球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爆炸,原来是水的导热性强比热容大,水吸收气球膜传递来的热量升温较慢,同时水汽化带走部分热量,使气球薄膜的温度低于气球膜的着火点,所以气球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被烧破.
  9研究凸透镜规律
  往一个透明的气球里面装入一定量的水,用细线将气球口扎紧.用此时形成的水球模拟凸透镜,将水球拿到太阳光下,让太阳光照射在水球上发现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在气球后面较近的位置放置一个物体,通过观察气球,发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气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够通过气球做的实验很多,像气球一样的实验小器具还有很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这些实验小物品运用到学习物理的知识过程中,一方面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这些小实验的加入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这些小现象.
其他文献
总结反思是我们日常学习的必要环节,它能够使我们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更完整,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強大.下面分享我的一些做法,希望能给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1 反思总结物理知识  为了提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我们需要对知识进行自主的归纳整理,既要逐点理解总结,又要对全章甚至是整个单元进行总结反思.  对基本概念应从这些方面总结把握:①物理意义(产生背景);②定义(是什么);③矢量/标量、过程量/状态量
2017年5月,一部50余万字的纪念文集《张礼香与南昌三中》正式出版,为我们展现了一则新中国教育的典范。  张礼香是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南昌三中”)的老校长。1957年,张礼香调入南昌三中担任书记,后又兼任校长,直至1969年1月。后来他在南昌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任上退休。在他任职南昌三中期间,这所普通中学跃居并一直位居全省“榜首”,享誉社会。60年后,虽然张校长已离世多年,接受过
期刊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要求,笔者认为在三个维度中,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而言“过程与方法”是核心目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本文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个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1 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保护目标达成的土壤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看到的是一个知识渊博、反应敏捷的“物理专家”,
初中物理是初中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新课改的推行实施下,初中物理教学要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着力对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提升策略加以探究及梳理,力求在教学课堂、实验组织、学生实践和教学评价等诸多环节进行优化.笔者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围绕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提升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参考.  1做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为教学效率提升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学科带
由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演示教学可以对科学发现的过程进行还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点.但就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而言,并不乐观,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急需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因此,改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使初中学生更好地学好物理这门学科.  1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被弱化的体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
案例背景笔者曾在《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看到了这样一段话: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3届(2000)报告明确指出:“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养,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学科课程相整合.”这里所强调的“数字化内容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就是我们国内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信息技术就是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其处理结果都是“数字化内容”)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是方法,教育改革和
实验,是高中物理这门科学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实验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来源.受到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教学思想与教学能力的影响,许多学校并不重视实验活动,很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观察或者设计、实施实验活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的存在,让物理教学改革缺少动力,也影响了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  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然而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还是习惯于自己思考决定多,征求学生意见少,班级管理工作被动而低效。如何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做自己和班级问题的“解决者”?这是我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在一次偶然事件中,我通过召集班委会向学生“访谈求助”的方式,成功解决了班级管理中存
古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去感受古诗的魅力,去追寻其中所要传达的意境和
对于教学来说,广大教师都在摸索着各种方法,而且在课堂上尝试运用,总结着哪些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益处的,使学生进步得更快,就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教学方法用得是否得当,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讲课之前必须细细思量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求全部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  1 精心设计语言,激发学习期待  教师能吸引住学生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