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与名士——向子諲、朱敦儒的词风丕变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an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子諲、朱敦儒都是经历了靖康之难的南渡词人。他们的词作当中不乏早年享乐、轻狂的生活写照,北宋灭亡之后的故国之思,身遭离乱的颠沛之悲,以及最终归隐山林的人生感怀。不过,两者由于身世背景、仕宦经历、个性气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总体显现出动荡时代志士与名士的风格区别;而且他们承继了东坡词的不同侧面,又有所变异,对南宋词风的演进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其他文献
顾际盛与柳桥居士合著的《鸳鸯镜传奇》,是一部道光时期京剧新兴之际的文人皮黄剧作。《鸳鸯镜传奇》的情节设置和审美表达,剧本体制和形态,都带有学习模仿京剧舞台演出实际情形的鲜明特征,体现了作者遵循剧种文化特色和舞台艺术特征进行创作的理念,我们称之为“拟台本”创作观。这种创作观,不仅使得该剧反映了早期京剧文学(舞台)形态从而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对人们认识戏曲文体嬗变以及戏曲创作规律也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期刊
在百回本《西游记》成书之前,“西游”故事经历了漫长的累积过程,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皆在变动之中。除《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等为大家所熟悉的文本而外,成书于宋元间的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的意外发现,又为“西游”故事平添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蜕变印痕,三藏法师最终证果宾头卢尊者即是显著一例。围绕宾头卢尊者这一特殊身份深入开掘,可为我们理解从玄奘到三藏,从凡夫求法到神佛谪降的演变提供特殊途径。玄奘这一历史人物原型,因其传奇经历、(罗汉)信仰,在民间记忆中被逐步改造、整合、神(圣)化,完美地嵌入神
中国古代诗歌经过了一个由古典向近代转化的历史过程。徐渭是明代中晚期最具纯粹文学艺术家气质和最富独创性的诗人和书画家之一,他的诗作偏爱描写世俗化甚至丑陋的事物,消解神圣化主题,诗歌意象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突破古典诗歌的自足性、封闭性结构,语言呈现出明显的口语化倾向,已具有一系列非古典或曰近代性特征。用古典诗歌的审美标准来分析和评价徐渭诗歌,难免隔靴搔痒。但徐渭当时还不可能完全摆脱古典诗歌强大传统的影响,因此他的诗作呈现出古典诗歌和近代诗歌艺术特征交织杂糅的状态,成为分析古今诗歌演变轨迹的一个典型样本。
中国诗学主体精神创新建构的原点问题是:一、创新阐释“开山的纲领”,在先秦与秦汉的大历史视域下,聚焦个性怀抱与公共关怀相互生成的机制问题,思考艺术自由的社会保障机制和个性主体的公共关怀精神;二、申论孔子“吾与点也”之意,探究程朱之阐释理路而引入孔子“尧舜其犹病诸”之批评理性,剖析苏轼“高风绝尘”之说而发掘陶渊明之典型意义,提炼农耕文明和耕读文化交织而成的田园诗情画意,以阐发“诗意栖居”之当代范式;三、推敲关乎“众妙之门”的先哲言说,通过发掘《老子》命名言说之主体智慧,确认以终极探索的深邃眼光发现生活真实之美
2019年3月9—10日,“中日周秦汉唐文学学术的再出发”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周秦汉唐读书会在日本九州大学伊都校区中央图书馆举行。此次会议同时作为第三届唐宋八大家讨论会(东英寿教授主持)、第303届文艺座谈会的联合会议,由周秦汉唐读书会与九州大学主办、九州大学人文科学府与比较社会文化研究院共同承办。九州大学静永健教授致开幕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会长刘跃进研究员发表基调演讲,大阪大学教授、日本宋代文学学会会长浅见洋二发表特别演讲。
“险”范畴在南朝文论中屡屡出现,多属贬义,用来形容鲍照一派的诗风。吴均是这种诗风的代表人物,因此也遭受了“险”的批评。然其遭受批评的诗句“雁足印黄沙”在后世看来并不“险”,沈约的险句“山樱发欲然”更成为汉文化圈内的体物典范。究其原因,是当时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主张在传统文学的规矩内圆转流美,拒斥尖新的用语和自由的想象,以“险”的对立面“圆”为纲领;而鲍照诗风则相反,所以尽管他们的才能受到肯定,诗法在齐梁却始终被质疑。险、圆、奇、正这一组诗学观念从南朝至唐代的展开证明,文学没有绝对的“险”与“圆”,“险
2019年4月13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清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清代文学研究”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本次工作坊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蒋寅教授、陈志扬教授共同召集,共有十二位学者提交论文并发言。
在北宋中期,社会上出现了《韩退之别传》一书,惊骇士林,影响巨大,是北宋“韩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作品。此书又称《韩文公别传》,主要内容是记载韩愈被贬潮州后见到了大颠和尚,与其往来论辩,后被大颠和尚的禅理机锋所折服,一改辟佛之志,转尊佛理。饶宗颐先生《宋代潮州之韩学》(《韩山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论元祥迈注〈韩文公别传〉》(《饶宗颐佛学文集》,北京出版社2014年版)、台湾学者洪淑芬《儒佛交涉与宋代儒学复兴——以智圆、契嵩、宗杲为例》(台湾大安出版社2008年版)中亦有涉及《韩退之别传》一节,皆讨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