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里的温馨提示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823285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给大班“书吧”定的规则包括“看书时不许说话,要保持安静”“书要轻轻翻”等。一次,我看到天天一边看书一边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我阻止了他并告诉他:“你违反了看书时的规则,请注意!”这下,一向比较有主张的天天不服气了,他对我说:“我们没有在聊天,是在探讨这个迷宫应该怎么走,这不能算违规吧,而且我们声音并不是很大。”天天的一番话促使我思考,有时我们制定的规则确实会阻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所以,我决定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讨论“书吧”里哪些规则是需要的或合理的,哪些是不需要的或不合理的。没想到大家真的说了很多想法。于是,我请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制作成小卡片,以“温馨提示”的形式贴在我特意设计的一本蓝色大书上。如,天天画的是“嘴巴 两个孩子”,表示“看书时讨论应小声点,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看书”。豆豆画的是“小手 书”。表示“书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轻轻地翻”。乐乐画的是“眼睛 书”,表示“看书时眼睛要离书远一点,不能靠得太近”。欢欢画的是“头像 书”,表示“看书时要仔细看、认真思考、开动脑筋”。
  于是,“书吧”里的这本蓝色大书成了活动室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留下了孩子们阅读时的点滴感受和认识,以及给同伴的温馨提示。
  从此以后,孩子们在“书吧”里不仅很有秩序,还会积极总结经验,不时有新的想法和提示出现在蓝色大书上,使“书吧”变得更美、更丰富、更有意义。
  这件事使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把它作为一把钥匙,打开孩子的心灵,启迪孩子的智慧。
  
  谁愿意帮助女孩子
  张皎红
  
  在组织孩子跳蒙古舞“挺着肚皮的小淘气”时,我用手腕带花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分清左右手,女孩带红花,男孩带绿花。在教学过程中,因队形变化的需要,男孩女孩要间隔站。可是这一次男孩子比女孩子多两个,那就意味着有一个男孩子必须充当女孩子的角色。这时,我想起以前在一次游戏活动中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形,结果男孩子怕被人取笑,都不愿意扮演女孩子的角色。怎么办呢?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了一篇关于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文章,就有了主意。
  我对孩子们说:“接下来在我们的舞蹈活动中,女孩子会遇到一个困难。哪个男孩子愿意帮助她们?”这时,全班男孩子都举起了手:“我愿意。”我接着说:“看来男孩子都是愿意帮助女孩子的,真有男子汉风度,可是今天我们只需要一个男孩子来帮助女孩子。”话刚说完,男孩子们把手举得更高了。我看了看大家,走到调皮的阳阳面前:“今天我们就把这个机会给阳阳吧。”其他男孩子用羡慕的眼神看着阳阳,收回了举着的手。我把红花递给阳阳,让他戴在右手上,告诉他:“等会儿你要戴着红花帮助女孩子排队。”阳阳很认真地答应了。
  过程中,阳阳一直站在女孩子的队伍中,当听我说到“男孩子找一个女孩子面对面跳舞”的时候。男孩子也特别乐意找阳阳跳舞。交换舞伴时,有一个男孩子没搞清楚状况,看到阳阳戴着红花,还向我“告状”:“张老师,阳阳带错花了。”阳阳急忙辩解:“不是的,我在帮助女孩子。”我也说:“阳阳很有责任感,他是在帮助女孩子。”阳阳可得意了。这次舞蹈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
  “谁愿意帮助女孩子”这是一句积极的暗示性的提示,激发了男孩子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欣然扮演女孩,从而使活动顺利开展。这件事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在一个问题、一个提示、一个动作上。
其他文献
“她从事幼儿教育工作30年,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幼教事业;她积极探索优质公办园办分园的管理模式,让五所分园快速发展;她潜心研究生活教育模式,让幼儿在快乐生活、学习中茁壮成长;她以博大的胸怀和深沉的爱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赞誉、幼儿的信赖。”这段话是对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天津市河东区第一幼儿园园长高歌今先进事迹的高度概括。高园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什么信念和力量让她如此执着于幼教
为什么孩子会把人物头像画得很小?从幼儿角度思考,原因可能是幼儿手部动作控制能力较弱,导致不会画大圆;可能是幼儿对于如何将立体事物转化为平面图像尚缺乏经验;也可能是幼儿的空间布局能力有所欠缺,等等。教师也要考虑自身教学方面的原因:我在设计活动时是否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能力水平,是否预计到了幼儿人物绘画中的这一难点并在活动中加以引导和支持?我所提供的绘画材料是否限制了幼儿的创作?发现问题后,我是否秉承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咖啡桌对面的人拿出厚厚一叠稿纸堆放在我面前,对我说:“最开始只是一两个老师发现混龄班孩子的表现不同于同龄班孩子所做的记录,后来就有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了。从那时到现在,我都没把它当成一项硬性任务布置给老师们,我希望他们是因为自己想写而写,为了孩子而写,不是为了任务。”咖啡桌对面坐着的是上海闵行区依霖幼儿园的徐刚园长,她从事幼教工作几十年,曾提出并实践了“我和孩子一样高”“让环境说
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实现路径,但也往往因为其循环往复而被熟视无睹。本文从儿童体验的视角,揭示了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的时空结构、内容情境与儿童生活和学习质量的隐性关联,并尝试提出重构建议。本文所呈现的案例具有西部地区的特点以及个案研究的独特性,但所透视的问题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幼儿在园的生活与学习质
以区角游戏和幼儿自主建构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积木建构活动在幼儿园常见,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积木建构活动对不少教师来说是个新课题。我园自参加华南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部与“邦宝教育”联合开展的“建构性玩具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课题研究以来,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兹做简要介绍。  一、制定计划,确定目标  在开展积木建构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制定计划,确定目标。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活
目标:  1 发现名字中隐藏的秘密,初步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准备:  1 认识自己的姓名,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2 有单、双数的知识经验。  3 全班幼儿名字图、姓氏图、人物关系图。  4 纸、笔人手一份。  过程:  一、我的名字  师(出示全班幼儿的名字图):哪个是你的名字?你们每个入的名字都在这里吗?  二、名字的秘
一次外出参观学习时,我们看到一所幼儿园在班级活动室幼儿茶杯箱附近创设了一面记录墙,墙上粘贴了若干纸杯,每个纸杯上都贴有一名幼儿的头像和姓名。班上教师让孩子每喝一次水就在自己的纸杯里插一根吸管,以实现对孩子喝水情况的观察和记录。据介绍,这个办法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督促和激励孩子多喝水、主动喝水的作用。当时我们就觉得这个做法很好,也简便易学,于是,回来后,我们就在全园推广。大家立马在各自的班里实施起来
午睡起床后,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荷兰作家阿兰德·丹姆的绘本《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玩游戏》。小熊和爸爸玩的其中一个游戏是“踩脚丫儿”,规则是“熊爸爸抬一次脚,小熊抬一次脚,轮流向前走,看谁先踩到对方”。当看到熊爸爸最后耍赖抬了两次脚,赢了小熊时,孩子们都忍不住帮起了小熊:“熊爸爸耍赖,违反了游戏规则。不行,不行,要重来!”呵呵!看来他们已然进入游戏情境,被父子这种亲密无间的爱所感染!这时,雨悄悄地对吴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中学习知识,在玩中发展智力,在玩中培养情感。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就是在主客体和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建构实现智力发展的,也就是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是个体发展的实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之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在所有
幼儿园课程由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现,一系列同质的或异质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某种方式组合而成某种课程。每个幼儿园教育活动都具有自身特定的性质和价值取向,各种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价值取向汇成该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取向。  幼儿园教育活动按性质可分为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形式和内涵不同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分别被称为纯游戏(无结构)活动、以游戏为主(低结构)的活动、以教学为主(高结构)的活动和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