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给大班“书吧”定的规则包括“看书时不许说话,要保持安静”“书要轻轻翻”等。一次,我看到天天一边看书一边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我阻止了他并告诉他:“你违反了看书时的规则,请注意!”这下,一向比较有主张的天天不服气了,他对我说:“我们没有在聊天,是在探讨这个迷宫应该怎么走,这不能算违规吧,而且我们声音并不是很大。”天天的一番话促使我思考,有时我们制定的规则确实会阻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所以,我决定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讨论“书吧”里哪些规则是需要的或合理的,哪些是不需要的或不合理的。没想到大家真的说了很多想法。于是,我请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制作成小卡片,以“温馨提示”的形式贴在我特意设计的一本蓝色大书上。如,天天画的是“嘴巴 两个孩子”,表示“看书时讨论应小声点,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看书”。豆豆画的是“小手 书”。表示“书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轻轻地翻”。乐乐画的是“眼睛 书”,表示“看书时眼睛要离书远一点,不能靠得太近”。欢欢画的是“头像 书”,表示“看书时要仔细看、认真思考、开动脑筋”。
于是,“书吧”里的这本蓝色大书成了活动室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留下了孩子们阅读时的点滴感受和认识,以及给同伴的温馨提示。
从此以后,孩子们在“书吧”里不仅很有秩序,还会积极总结经验,不时有新的想法和提示出现在蓝色大书上,使“书吧”变得更美、更丰富、更有意义。
这件事使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把它作为一把钥匙,打开孩子的心灵,启迪孩子的智慧。
谁愿意帮助女孩子
张皎红
在组织孩子跳蒙古舞“挺着肚皮的小淘气”时,我用手腕带花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分清左右手,女孩带红花,男孩带绿花。在教学过程中,因队形变化的需要,男孩女孩要间隔站。可是这一次男孩子比女孩子多两个,那就意味着有一个男孩子必须充当女孩子的角色。这时,我想起以前在一次游戏活动中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形,结果男孩子怕被人取笑,都不愿意扮演女孩子的角色。怎么办呢?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了一篇关于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文章,就有了主意。
我对孩子们说:“接下来在我们的舞蹈活动中,女孩子会遇到一个困难。哪个男孩子愿意帮助她们?”这时,全班男孩子都举起了手:“我愿意。”我接着说:“看来男孩子都是愿意帮助女孩子的,真有男子汉风度,可是今天我们只需要一个男孩子来帮助女孩子。”话刚说完,男孩子们把手举得更高了。我看了看大家,走到调皮的阳阳面前:“今天我们就把这个机会给阳阳吧。”其他男孩子用羡慕的眼神看着阳阳,收回了举着的手。我把红花递给阳阳,让他戴在右手上,告诉他:“等会儿你要戴着红花帮助女孩子排队。”阳阳很认真地答应了。
过程中,阳阳一直站在女孩子的队伍中,当听我说到“男孩子找一个女孩子面对面跳舞”的时候。男孩子也特别乐意找阳阳跳舞。交换舞伴时,有一个男孩子没搞清楚状况,看到阳阳戴着红花,还向我“告状”:“张老师,阳阳带错花了。”阳阳急忙辩解:“不是的,我在帮助女孩子。”我也说:“阳阳很有责任感,他是在帮助女孩子。”阳阳可得意了。这次舞蹈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
“谁愿意帮助女孩子”这是一句积极的暗示性的提示,激发了男孩子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欣然扮演女孩,从而使活动顺利开展。这件事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在一个问题、一个提示、一个动作上。
于是,“书吧”里的这本蓝色大书成了活动室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留下了孩子们阅读时的点滴感受和认识,以及给同伴的温馨提示。
从此以后,孩子们在“书吧”里不仅很有秩序,还会积极总结经验,不时有新的想法和提示出现在蓝色大书上,使“书吧”变得更美、更丰富、更有意义。
这件事使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把它作为一把钥匙,打开孩子的心灵,启迪孩子的智慧。
谁愿意帮助女孩子
张皎红
在组织孩子跳蒙古舞“挺着肚皮的小淘气”时,我用手腕带花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分清左右手,女孩带红花,男孩带绿花。在教学过程中,因队形变化的需要,男孩女孩要间隔站。可是这一次男孩子比女孩子多两个,那就意味着有一个男孩子必须充当女孩子的角色。这时,我想起以前在一次游戏活动中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形,结果男孩子怕被人取笑,都不愿意扮演女孩子的角色。怎么办呢?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了一篇关于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文章,就有了主意。
我对孩子们说:“接下来在我们的舞蹈活动中,女孩子会遇到一个困难。哪个男孩子愿意帮助她们?”这时,全班男孩子都举起了手:“我愿意。”我接着说:“看来男孩子都是愿意帮助女孩子的,真有男子汉风度,可是今天我们只需要一个男孩子来帮助女孩子。”话刚说完,男孩子们把手举得更高了。我看了看大家,走到调皮的阳阳面前:“今天我们就把这个机会给阳阳吧。”其他男孩子用羡慕的眼神看着阳阳,收回了举着的手。我把红花递给阳阳,让他戴在右手上,告诉他:“等会儿你要戴着红花帮助女孩子排队。”阳阳很认真地答应了。
过程中,阳阳一直站在女孩子的队伍中,当听我说到“男孩子找一个女孩子面对面跳舞”的时候。男孩子也特别乐意找阳阳跳舞。交换舞伴时,有一个男孩子没搞清楚状况,看到阳阳戴着红花,还向我“告状”:“张老师,阳阳带错花了。”阳阳急忙辩解:“不是的,我在帮助女孩子。”我也说:“阳阳很有责任感,他是在帮助女孩子。”阳阳可得意了。这次舞蹈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
“谁愿意帮助女孩子”这是一句积极的暗示性的提示,激发了男孩子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欣然扮演女孩,从而使活动顺利开展。这件事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在一个问题、一个提示、一个动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