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p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中学习知识,在玩中发展智力,在玩中培养情感。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就是在主客体和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建构实现智力发展的,也就是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是个体发展的实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之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在所有游戏载体中,积木是最典型的建构性玩具,它所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全面性、知识性、差异性和趣味性等均符合幼儿的发展目标。积木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从基本的感知觉训练到高级社会情感发展,从基本的动作技能训练到高级思维能力发展。
  一、积木建构游戏是促进幼儿动作技能和动作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
  1.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
  诸多研究发现,幼儿早期动作技能的发展是幼儿个体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幼儿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在他的《0~3岁幼儿发展》一书中就以动作发展为例描述了幼儿的发展,布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发展评定也以动作发展为指标,格赛尔则以动作发展作为早期儿童发展的主要指标。积木对幼儿动作技能发展,尤其是精细动作技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积木游戏过程中,幼儿必须运用平铺、拼搭、叠高、错位、围合、收拢等基本技能,而这些基本技能的获得,不仅要求幼儿具有平衡、协调、灵敏等大肌肉运动能力,更要求幼儿具有拿、抓、戳等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因此,幼儿开展积木游戏的过程,实质就是动作技能发展的过程。
  2.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动作思维的发展
  动作思维是指在具体操作活动中,通过主客体交互作用达到对客体内在属性逻辑关系的把握和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促使个体原来的经验图式得到整合和更新。积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以完成某一模型或任务为目标,寻找积木各个组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游戏过程中,当已有经验不足以支持个体顺利完成任务时,个体需依据当前情境,整合或更新原有经验,最终完成积木建构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就是动作思维的过程,它体现了动作思维发展的目的性、调控双向性、过程逻辑性等基本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讲,积木建构过程能较好地促进幼儿动作思维的发展。
  积木建构游戏同时可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的基本成分包括创造性想象、发散性思维、聚合思维等。积木具有可供随意组合的灵活性特点,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幼儿对积木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构思的过程,因此积木建构游戏可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二、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空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1.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空间能力的发展
  空间能力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中物体空间关系的反映能力,主要包括空间知觉和空间想象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又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空间定向等。空间想象能力则是个体对二维图形或三维空间特征(方位、远近、深度、形状、大小等)和空间关系的想象能力,它是空间知觉表象在头脑中的再现、重组与转换。
  在积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需参照实物拼出相应的积木模型,为此,幼儿首先要认知某特定实物构成的各个部件的空间结构、大小比例、基本形状等的特点,然后选用同比缩放的积木,建构相应的积木模型。这一过程能较好地训练幼儿的空间能力。如果是想象型积木建构任务,幼儿需要利用头脑中原有的实物表象,依据操作情境,重组出相应的模型,因此,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同时,积木建构游戏还不同于二维平面操作的纸张游戏,它是三维立体建构游戏,更有利于幼儿空间能力的发展。
  2.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积木建构过程包含数学、物理等原理。例如,搭建一座房屋会涉及如何构建稳固的墙底,找准墙体的支点等问题,同时还需注意墙体的厚度、受力面积及搭建高度等。盖房顶时则需注意选用不同几何形状的积木,以使房屋更加逼真。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在这些实际操作中,能够不断实现感性经验的积累与内化,并逐渐将之转换为抽象概念。因此,许多智力测量方案都把积木建构游戏作为测评工具,如比奈量表、丹佛量表以及韦克斯勒幼儿量表等。总之,积木建构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朴素知识”,为幼儿以后正式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1.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注意力及观察力的培养
  在积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依据任务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操作,这有助于培养个体的注意能力。同时,当幼儿被要求完成某些模仿性建构任务时,他必须仔细观察实物模型特征及特征之间的关系,因此,积木建构游戏有助于幼儿注意力与观察力的培养。
  2.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积木建构游戏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合作、个性品质培养等。积木既适合单独游戏,也适合群体游戏。在某些主题类积木建构游戏中,幼儿之间需要通过相互协商、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习如何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积木建构游戏本身具有的灵活性,能够促使游戏者找到自己喜欢的玩法,建构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从这个角度讲,积木建构游戏有助于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感,获得自信心。同时,积木建构游戏的主题常常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幼儿在进行这些建构活动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例如,让幼儿建构“中华名胜”,有助于促使他们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本文先从总体上对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作简单阐述,本专栏还将陆续刊登各地开展积木建构游戏的经验以供大家分享。让我们帮助幼儿在愉快的积木建构游戏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2012年9月,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结果揭晓,安徽省淮南市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孙明霞作为幼教界的唯一代表入选。孙明霞老师已在幼教园地上辛勤耕耘了26个年头。26年来,她无论在管理工作上、教学工作上还是在其他社会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很想了解这些成绩背后的故事。于是我们对孙明霞老师作了一次专题访谈。  记者:您分别在5个幼儿园当过管理者,并且走到哪个幼儿园就能把哪个幼儿园带好,
2006年12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承办的全国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学术研讨会在海滨城市厦门举行。全国16个省市的4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或主持了学术讨论。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思明区政府及教育局有关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并给大会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此次研讨会,大家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
“她从事幼儿教育工作30年,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幼教事业;她积极探索优质公办园办分园的管理模式,让五所分园快速发展;她潜心研究生活教育模式,让幼儿在快乐生活、学习中茁壮成长;她以博大的胸怀和深沉的爱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赞誉、幼儿的信赖。”这段话是对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天津市河东区第一幼儿园园长高歌今先进事迹的高度概括。高园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什么信念和力量让她如此执着于幼教
为什么孩子会把人物头像画得很小?从幼儿角度思考,原因可能是幼儿手部动作控制能力较弱,导致不会画大圆;可能是幼儿对于如何将立体事物转化为平面图像尚缺乏经验;也可能是幼儿的空间布局能力有所欠缺,等等。教师也要考虑自身教学方面的原因:我在设计活动时是否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能力水平,是否预计到了幼儿人物绘画中的这一难点并在活动中加以引导和支持?我所提供的绘画材料是否限制了幼儿的创作?发现问题后,我是否秉承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咖啡桌对面的人拿出厚厚一叠稿纸堆放在我面前,对我说:“最开始只是一两个老师发现混龄班孩子的表现不同于同龄班孩子所做的记录,后来就有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了。从那时到现在,我都没把它当成一项硬性任务布置给老师们,我希望他们是因为自己想写而写,为了孩子而写,不是为了任务。”咖啡桌对面坐着的是上海闵行区依霖幼儿园的徐刚园长,她从事幼教工作几十年,曾提出并实践了“我和孩子一样高”“让环境说
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实现路径,但也往往因为其循环往复而被熟视无睹。本文从儿童体验的视角,揭示了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的时空结构、内容情境与儿童生活和学习质量的隐性关联,并尝试提出重构建议。本文所呈现的案例具有西部地区的特点以及个案研究的独特性,但所透视的问题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幼儿在园的生活与学习质
以区角游戏和幼儿自主建构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积木建构活动在幼儿园常见,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积木建构活动对不少教师来说是个新课题。我园自参加华南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部与“邦宝教育”联合开展的“建构性玩具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课题研究以来,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兹做简要介绍。  一、制定计划,确定目标  在开展积木建构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制定计划,确定目标。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活
目标:  1 发现名字中隐藏的秘密,初步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准备:  1 认识自己的姓名,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2 有单、双数的知识经验。  3 全班幼儿名字图、姓氏图、人物关系图。  4 纸、笔人手一份。  过程:  一、我的名字  师(出示全班幼儿的名字图):哪个是你的名字?你们每个入的名字都在这里吗?  二、名字的秘
一次外出参观学习时,我们看到一所幼儿园在班级活动室幼儿茶杯箱附近创设了一面记录墙,墙上粘贴了若干纸杯,每个纸杯上都贴有一名幼儿的头像和姓名。班上教师让孩子每喝一次水就在自己的纸杯里插一根吸管,以实现对孩子喝水情况的观察和记录。据介绍,这个办法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督促和激励孩子多喝水、主动喝水的作用。当时我们就觉得这个做法很好,也简便易学,于是,回来后,我们就在全园推广。大家立马在各自的班里实施起来
午睡起床后,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荷兰作家阿兰德·丹姆的绘本《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玩游戏》。小熊和爸爸玩的其中一个游戏是“踩脚丫儿”,规则是“熊爸爸抬一次脚,小熊抬一次脚,轮流向前走,看谁先踩到对方”。当看到熊爸爸最后耍赖抬了两次脚,赢了小熊时,孩子们都忍不住帮起了小熊:“熊爸爸耍赖,违反了游戏规则。不行,不行,要重来!”呵呵!看来他们已然进入游戏情境,被父子这种亲密无间的爱所感染!这时,雨悄悄地对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