睬脚丫儿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6960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午睡起床后,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荷兰作家阿兰德·丹姆的绘本《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玩游戏》。小熊和爸爸玩的其中一个游戏是“踩脚丫儿”,规则是“熊爸爸抬一次脚,小熊抬一次脚,轮流向前走,看谁先踩到对方”。当看到熊爸爸最后耍赖抬了两次脚,赢了小熊时,孩子们都忍不住帮起了小熊:“熊爸爸耍赖,违反了游戏规则。不行,不行,要重来!”呵呵!看来他们已然进入游戏情境,被父子这种亲密无间的爱所感染!这时,雨悄悄地对吴说:“这游戏真好玩。我回去也要跟爸爸玩!”昊迫不及待了:“我想现在就玩!”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我打趣道:“你们玩游戏的时候可不能像熊爸爸那样耍赖哦!”孩子们异口同声:“那当然!”
  第一回合
  昊和雨先玩,他们面对面站在两头,昊迫不及待地抬脚向前走出了第一步,第二步轮到雨走,吴再接着走第三步,当雨走第四步时,抬起的脚正好踩到了昊的脚丫儿上。第一回合,雨赢了!
  第一次玩这个游戏,不管是雨和昊,还是在座位上观看的孩子,都对这个新游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个个举起小手想到前面玩。
  第二回合
  禹和彤接着玩,两人分别站了昊和雨刚才站的位置。这次,禹发扬风格说他是男生,要让女孩彤先走。彤走第一步,禹走第二步,彤接着第三步,禹走第四步时正好踩到了彤的脚丫儿上,这次禹赢了!
  我发现,在这两次游戏中,两个孩子相隔的距离都一样,而且离得比较近,走到第四步的人正好可以踩到对方的脚丫儿。巧合的是,先走第一步的人都输了,这倒是蛮有趣的现象!我正想着,没想到弱也像发现新大陆般地叫了起来:“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先走的人就会输。”我惊异于玥的敏锐观察力,但这就是结论吗?不妨请碉来试一试。
  第三回合
  玥邀请怡和他一起游戏。玥和怡一起到前面来的时候。我不露声色地把玥往后拉了拉,这样珥和怡的距离就比刚才远了一些。聪明的玥可不想输。果然,他请怡先走第一步,乖巧的怡没有反对,就先抬脚走出了第一步,玥接着走第二步,两个人轮流往前走……当怡走到第七步时,抬起的脚正好踩到了玥的脚丫儿。这次,是怡先走的,她却赢了。玥摸摸小脑袋,脸上写满了疑惑。这次是他后抬脚走的,按之前的逻辑,本来应该是他赢,怎么会输呢?玥百思不得其解,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看我。看来,刚才的结论并不成立!
  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前两次游戏走第一步的人都输了,这次走第一步的人却赢了呢?”我请他们仔细地想想,找出原因。果然,阳说:“这可难不倒我,我知道了,因为这次他们站得远了,相互之间的距离跟刚才不一样!”其他的孩子也纷纷赞同阳的说法。孩子们通过讨论,得出了他们认为正确的结论,那就是:距离不一样,游戏产生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如果距离一样,那么游戏产生的结果就会一样。果真是这样吗?我觉得孩子们的结论似乎有点道理。那就再玩呗!玩一玩才知道啊!
  第四回合
  阳和展游戏(这次他们的距离和刚才玥、怡那组相同),既然距离一样,刚才先走第一步的怡赢了。两人都觉得先走的人就会赢,因此都想先走第一步。为了公平起见,孩子们提议猜拳,猜拳赢了的人先抬脚走。经过猜拳,阳赢了,展有些沮丧,似乎看到了自己输的结果。游戏开始了,阳似乎稳操胜券,先抬脚向前走了一大步,展受心情影响,接着随意走了一步,两人轮流抬脚向前走……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当第七步轮到阳抬脚时,信心满满的他使出浑身的劲向前走了一大步!可是,这一大步走出去的结果是——没有踩到展的脚丫儿(就差那么一点点儿),却把自己的脚送到了展面前不远处!多么“悲壮”的一幕啊!进退两难,大势已去!阳的表情瞬间定格了!接下来展轻轻一抬脚,如蜻蜓点水般轻而易举地踩到了阳的脚丫儿!展出乎意料地赢了!阳的脸上写满了困惑!咦,同样的距离,怎么又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
  孩子们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请阳和展还原游戏场景,当阳走到第七步时,看到他的脚已经快送到展面前,孩子们赶紧提醒阳要把步子收回去走很小一步,这样下一步展就踩不到他的脚丫儿了!看来,除了距离的远近。步子的大小也会引起不同的结果!还有,到了最后几步,还真要运用点策略,就像下棋布局一样,要观察对方的“动态”,及时调整步子的大小,才能取得胜利。看来,这里面的秘密还真不少呢!
  活动室的场地毕竟有限,孩子们都还想玩。接下来刚好是户外活动,原定的体育游戏就改天再玩,干脆带孩子们下楼到操场上玩玩这个游戏吧!孩子们两两一组。自定距离,尽情地玩着这个游戏,不管是赢了还是输了,快乐都写在他们的脸上。这是一个好玩的游戏,益智的游戏,能带给孩子挑战的游戏!也许。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会有新的发现,出现新的争论,而那正是他们发展所需要的。我甚至想,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玩这个游戏时又会出现什么状况呢?下次,一定要请他们把和爸爸妈妈玩游戏的过程也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宝跑来:“老师!我想请你一起玩!”“好啊!来咯……”“哎!轻点!你可不要用劲踩。要轻轻地踩哦!”“哈哈!不许耍赖!”……
  快乐在操场上荡漾……
  一次寻常的绘本阅读活动引发了这个有趣的游戏,这是我原本没有想到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有趣的和能引起孩子共鸣的事情,作为教师,应该珍视它,因为它往往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其他文献
案例中教师的烦恼也曾是我们的困惑。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本着与家长合作的理念,一步步赢得了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1.认同:完成“任务”的基础  我们常常通过幼儿作品、亲子互动作品、录像等形式,展示家园合作的案例、成果及其与幼儿成长的关系,逐步使家长明确参与的意义,认同幼儿园的课程理念。    2.适度:完成“任务”的保证  为了更好地让家长完成“任务”,“适度”非常重要。比如,在开展“
2012年9月,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结果揭晓,安徽省淮南市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孙明霞作为幼教界的唯一代表入选。孙明霞老师已在幼教园地上辛勤耕耘了26个年头。26年来,她无论在管理工作上、教学工作上还是在其他社会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很想了解这些成绩背后的故事。于是我们对孙明霞老师作了一次专题访谈。  记者:您分别在5个幼儿园当过管理者,并且走到哪个幼儿园就能把哪个幼儿园带好,
2006年12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承办的全国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学术研讨会在海滨城市厦门举行。全国16个省市的4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或主持了学术讨论。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思明区政府及教育局有关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并给大会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此次研讨会,大家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
“她从事幼儿教育工作30年,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幼教事业;她积极探索优质公办园办分园的管理模式,让五所分园快速发展;她潜心研究生活教育模式,让幼儿在快乐生活、学习中茁壮成长;她以博大的胸怀和深沉的爱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赞誉、幼儿的信赖。”这段话是对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天津市河东区第一幼儿园园长高歌今先进事迹的高度概括。高园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什么信念和力量让她如此执着于幼教
为什么孩子会把人物头像画得很小?从幼儿角度思考,原因可能是幼儿手部动作控制能力较弱,导致不会画大圆;可能是幼儿对于如何将立体事物转化为平面图像尚缺乏经验;也可能是幼儿的空间布局能力有所欠缺,等等。教师也要考虑自身教学方面的原因:我在设计活动时是否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能力水平,是否预计到了幼儿人物绘画中的这一难点并在活动中加以引导和支持?我所提供的绘画材料是否限制了幼儿的创作?发现问题后,我是否秉承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咖啡桌对面的人拿出厚厚一叠稿纸堆放在我面前,对我说:“最开始只是一两个老师发现混龄班孩子的表现不同于同龄班孩子所做的记录,后来就有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了。从那时到现在,我都没把它当成一项硬性任务布置给老师们,我希望他们是因为自己想写而写,为了孩子而写,不是为了任务。”咖啡桌对面坐着的是上海闵行区依霖幼儿园的徐刚园长,她从事幼教工作几十年,曾提出并实践了“我和孩子一样高”“让环境说
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实现路径,但也往往因为其循环往复而被熟视无睹。本文从儿童体验的视角,揭示了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的时空结构、内容情境与儿童生活和学习质量的隐性关联,并尝试提出重构建议。本文所呈现的案例具有西部地区的特点以及个案研究的独特性,但所透视的问题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幼儿在园的生活与学习质
以区角游戏和幼儿自主建构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积木建构活动在幼儿园常见,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积木建构活动对不少教师来说是个新课题。我园自参加华南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部与“邦宝教育”联合开展的“建构性玩具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课题研究以来,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兹做简要介绍。  一、制定计划,确定目标  在开展积木建构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制定计划,确定目标。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活
目标:  1 发现名字中隐藏的秘密,初步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准备:  1 认识自己的姓名,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2 有单、双数的知识经验。  3 全班幼儿名字图、姓氏图、人物关系图。  4 纸、笔人手一份。  过程:  一、我的名字  师(出示全班幼儿的名字图):哪个是你的名字?你们每个入的名字都在这里吗?  二、名字的秘
一次外出参观学习时,我们看到一所幼儿园在班级活动室幼儿茶杯箱附近创设了一面记录墙,墙上粘贴了若干纸杯,每个纸杯上都贴有一名幼儿的头像和姓名。班上教师让孩子每喝一次水就在自己的纸杯里插一根吸管,以实现对孩子喝水情况的观察和记录。据介绍,这个办法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督促和激励孩子多喝水、主动喝水的作用。当时我们就觉得这个做法很好,也简便易学,于是,回来后,我们就在全园推广。大家立马在各自的班里实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