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素材,自然露真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gr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参加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八年来,每每批阅学生作文正如学生自己所言,“头疼若裂,心力憔悴”。学生写作困难主要原因有二,一为素材枯竭,二是难有真情。自我校2009年申报安徽省级课题——《引入桐城民间文学资源的高中作文教学改革研究》以来,茅塞顿开,作文教学中有的放矢,学生写作时拨云见日,腹有诗书气自华!
  下面由四种常见高考作文题型来看学生如何将地方民间文学资源与高中教材课本资源结合,运用后做到的“下笔如有神”。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一切写作形式的基础。写作命题作文,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1.细致审题。现在存在一种误区,以为命题不设置障碍,就是不要审题,其实是大错特错。特别是近年来,为了防止猜题、押题,命题人员在不断变换作文题的设计形式,限制性的话语明显增多。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审题,换言之,就是吃透命题意图。善于突破题目的“迷惑点”,对题目作深层理解,虚实相生,拓展出新的境界。审题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具体地说要注意两点:
  (1)认真寻找题眼
  比如“我终于战胜了自卑”,题眼在于两个字“终于”(表明可能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它对考生提出了潜在的要求,即文章应铺垫出如何战胜曾经的自卑,并引发了哪些令你难忘的事件。这道题与“我战胜了自卑”,显然是有区别的。
  (2)认真研读提示
  如果命题人在出示命题或话题前,加了几句提示语,那么对这些提示语一定要逐句加以研读。如上海2007年作文提示语: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研读这一提示语,我们将会发现,是“我们”,不是“我”。因而“这一天”不仅仅是“我”需要“铭记”的,而且是“我们”都应“铭记”的,自己是在“这一天”中与大家共同度过的。
  2.精心选材。选择自己最熟悉,又最能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从而达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的功效。选材要做到“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3.巧妙构思。构思对于一篇命题作文来说,显得十分的重要。因为命题作文对题目的限定要比其它题型显得严(范围窄)一些,因此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在构思上下功夫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构思可采用“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的方法。下列构思方法值得学习:
  (1)虚实相生,意蕴丰富。虚实相生就是指在写作中,有时步步写实(虚)而又处处显虚(实),通过象征、暗示、以物喻人等表现手法来表现主题的一种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或者虚题实做,化虚为实;或者实题虚做,化实为虚。虚实巧妙换位,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2)彩线串珠,环环相扣。彩线串珠就是作者在处理安排材料时,选择最能体现文章主旨,能联系全文各个材料的具体事物,作为组织材料的线索(彩线),将一组精选的材料(珍珠)连缀成篇,从而形成文章的基本结构。这种“彩线”,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也可以是某种思想感情。
  4.个性表达。只有有个性的文章,才是有生命的文章,因此,个性化的表达在写作中显得十分重要。表达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给了考生选材和立意的自由。
  怎样才能写好半命题作文呢?
  1.细读题目,领会命题意图。每一道试题,都有命题者的意图,因此,读题时必须领会命题者的意图。
  2.突破常规,补出小巧题目。补题首先开口要小,要善于从某一个侧面入手,从某一个具体情景、具体人物、具体场景入手,让内容实实在在。决不能笼而统之地泛泛而写,决不漫无边际地兜圈。其次要巧,这个巧可以有两个含义,一是新巧,二是奇巧。“新”以“老”“旧”相对;“奇”以“俗”“庸”相对。
  3.调动积累,选出新颖材料。
  “喜新厌旧”是作文评卷人的共性。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篓。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经常抱怨生活太平凡,可供选择的材料太少。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写作的材料,而是缺少发现材料的眼睛。如果我们平时在阅读中能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话,写作时便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入文”了。怎样选出新颖的材料呢?
  (1)提炼亲历材料。亲历材料,是指作者体验人生的亲身经历的、深有感触的人事物。这样的材料,作者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诉诸语言,实话实说,往往显露真情本色,因而朴实动人。
  (2)捕捉热门材料。热门材料,是指时下流行的极富时代感的聚焦社会热点的材料。它的魅力在于贴近大众,具体可感,把握时代脉络,彰显时代精神。在作文中运用这些材料,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容易引起阅卷教师的共鸣。
  (3)巧用经典材料。经典材料,是指那些令人不容置疑、具有传统型与权威性的事实或公理,它们具有永恒的魅力。但这类材料大多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所以不宜过多,要在巧字上下功夫。
  4.深入开掘,写出最佳作文。如有一位同学在写作《故乡的_____》时,以《故乡的桥》为题,小作者不仅描写了“桥”与“文明”之间的发展关系,更在文章结尾写出“它架在故乡人们的心中,延续着温暖和力量”,深化到对历史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这就做到了深入开掘。
  三、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相比多了一份拟题的自由。
  要写好话题作文,必须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
  1.字斟句酌细审题。
  2.紧扣话题拟妙题。话题作文的拟题形式主要有两种:话题入题和话题不入题。拟题的基本原则是大题小做,虚题实写,开口要小,切入要准。
  常用的拟题技巧有:
  (1)形象修辞迷人眼。如:《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经失落的我》(比喻),《安逸与磨练的对话》(拟人),《梅花香自苦寒来》(引用),《包容是一把双刃剑》(比喻)。   (2)巧妙化用显活力。如:《在桥一方》,《不能当副手的N种理由》,《女孩也可做太阳》。
  (3)设置悬念扣心弦。如:《谁进那扇门》,《地球上最后一次拍卖会》,《幸福拴在老鼠尾巴上》。
  (4)意蕴深厚似佳酿。如:《阳光·朝霞·欣赏着的眼光》,《那山·那树·那水》,《馨香·心香》。
  (5)中外结合好新鲜。如:《我的感觉,I am fine》,《搞笑课堂One and Two》。
  (6)巧用算术真奇妙。如《1 1 =?》,《成功=实力 创新 机遇》。
  3.巧取角度选新材。
  4.独辟蹊径出新意。
  无论是平时练笔还是考场作文,都应力求有创新。
  5.要匠心独运,善于在表达上求新。下列方法值得学习:
  (1)抑扬有致,跌宕多姿。抑扬有致就是为了达到赞扬(贬低)某人或事物而先予以贬低(赞扬),然后再赞扬(贬低)的一种艺术手法。抑(扬)的目的是为了扬(抑),从而让读者在对比中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也使文章摇曳多姿,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一唱三叹,气韵流畅。一唱三叹就是写作时运用排比的手法,重章叠句的形式,回环往复地叙事、咏叹,从而达到强调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既能产生结构的复沓美,也能使情节逐步发展,形象逐渐丰满。
  6.要独辟蹊径,善于在文体上求新。
  话题作文兴起以来,各种创新文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可以说,话题作文的兴起,使考场文体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崭新天地。在这五彩缤纷的创新文体面前,值得仿效的主要有:日记式,书信式,自传式,童话式,寓言式,小说式,剧本式,说明式,报告式,访谈式,辩论式,诉状式,留言式,表格式,处方式,求证式,广告式,检讨式,报道式,直播式,故事式……
  四、材料作文
  怎样写好材料作文呢?
  1.粗读题目,审清要求。
  文题要求是题目中的指令性文字,是构思写作之前必须认真审读的基本内容。
  跑题偏题的两种情况
  (1)因混淆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对材料的基本要求而导致跑题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二者都提供材料,考生完成一篇作文实际上就是实现一次写作与材料的对接;但是这两种作文对材料的要求是大不相同的。话题作文的材料只起激发思维、引起联想、限定范围的作用,考生无需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而材料作文则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总结,依据材料确定主旨,然后进行写作。但是有些考生模糊了两类概念,把话题作文写成材料作文。
  (2)因审题不清而导致跑题
  主要是混淆近义词。如“体验”不同于“体会”。前者在于通过亲身实践来抒写对事物的认识,要重点写亲身实践,如果仅写成心得感受,那就是“体会”而不是“体验”。
  2.细读材料,找动情点。
  任何一则材料,可供写作的角度往往是多方面的,由于个人的生活与阅历的不同,每个人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所受到的触发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动情点。
  3.研读材料,定写作点。
  题目中的材料,有的含义明确清晰,一读便知。更多的材料则需要细细揣摩、体味、提炼,才能明确其含义,因为它们或者以比喻的形式表达意义,或者用象征的手法表达意义。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出自己最为熟悉,平常积累材料最多的一点,作为我们的写作点,这样我们差不多就可以开始构思全文了。
  做完上述几步工作之后,其余过程和前面的一些题型大同小异,不再赘述。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形成自己的能力,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于是创设课堂氛围,进行开放式教学,是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开放式教学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是先导。对于当今语文素质教育的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笔者广纳博采,兼收并蓄,将大家的经验与自己的探索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之中,形成了笔者所谓的“三导”式教学思路,扎扎实实地抓好以  “导读、导思、导练”为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素质。  【关键词】语文 课堂 导读 导思导练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要完成这一任务
【内容摘要】初中作文是学生作文的关键时刻,关系着学生以后作文水平的好坏,是学生作文的基础阶段。本文主要从审题、中心确定、选材、写提纲,撰初稿几个方面对如何写初中作文做一简单交代。  【关键词】初中作文 辅导 审题 中心 提纲 选材 初稿  要写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平时要加强阅读,上好每一堂课。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技巧要深刻理解,还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和
新时期形式下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从多角度,多方面等各个角度来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核心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而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课堂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灵感  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将课堂联系生活,从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思维的发散提供思考点,提供
【内容摘要】本文对高中“五步三段式”学案教学模式,从问题提出、理论依据、实验目的、学案设计、操作程序、课堂形式及优势与问题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旨在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五步三段 学案教学  我校在深化素质教育,落实学生主体性与发展性理念的过程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出了“五步三段”学案教学模式,以此作为打造高效课堂的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方式。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对于文言文教学则更为重要。文言文教学要突出诵读,灵活运用诵读方法,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发挥诵读淋漓尽致的作用。我在教学《陋室铭》这篇简洁精深的文言文时,注重诵读的训练,让学生在教师的
【内容摘要】音乐既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也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是通过时间的流逝作用于人的感官,从而与之产生情感共鸣的。这种情感的获得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才能得到。本文探索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初中音乐 表现力 训练方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教材中聆听的作品很多是作品,无歌词的提示,没有准确的音乐形象。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一
【内容摘要】新课改理念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基于以上,我校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尤其语文课堂师生进行了大胆地尝试,效果很好。此文就语文课堂教学作了一些总结。  【关键词】新型课堂 课堂模式 教学方法  新课改就是改革过去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也就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新课改为我们课堂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促进学生的生活与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文言文教学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与模式的束缚,导致文言文教学缺失人文性,同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也普遍较低。由此来看,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文言文学习,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  一、当前文言
【内容摘要】古诗文教学理当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学中很头疼。“小组自学、竞赛检查、师生评议”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始终要注意老师和学生角色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古诗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还是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效率,而不仅是追求形式的热闹。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自学 竞赛 评议  现行初中教材中古诗文篇目占有相当的比重,对于初中生来说,古诗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