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版基金科技类出版项目申报的几点经验

来源 :现代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i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出版业可分为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学术出版三大类,其中学术出版承担着传播学术思想和成果的重要使命。做好学术出版,对于出版社提升学术品位、打造品牌及扩大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对专业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而言,学术出版更成为立社之本。
  国家出版基金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最具权威性的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由国家设立、国家主导,体现国家意志,以公益性、重大性、精品性和传世性为指导原则,正在成为打造精品、引领方向、繁荣文化、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其导向性、权威性和示范作用日趋明显,已成为学术出版的风向标。
  国家出版基金获资助项目选题几乎囊括全部学科门类。近五年获资助项目中科技类出版项目占总获批项目的比例,2011年至2015年分别为19.5%(36项)、22.4%(46项)、26.5%(90项)、28.1%(89项)、23.1%(80项)。科技类学科领域众多(科技类学科大类39项,人文社科类学科大类19项),每年只有少量学科方向的著作能够获批。根据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92),科技类学科大类39项,医药科学类占6项,临床医学为其中1项,以临床医学为例进行探讨,具备—定代表性。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临床医学类选题,2011年至2015年分别为5项、8项、9项、6项、4项。笔者所在单位近年共获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7项,有5项为临床医学类项目。可见在项目申请之初,提前进行仔细遴选、良好规划、悉心准备,有助于提高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成功率。现以临床医学类项目申报为例,对如何提高国家出版基金科技类出版项目申报成功率进行探讨。
  一、选择有特色、背景好的选题
  通过分析公开数据不难发现,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科技类项目都有很好的选题背景,选题方向有特色。选题方向能突出反映医学领域重大科研成果,或是实用技术创新。以笔者所在单位经验来看,本着“凝聚原创成果、追踪科技前沿、推动技术发展”的策划指导思想,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不论社会价值还是学术价值都很高,以这些项目成果为背景的选题,在学术专著出版层面上应成为基金项目的首选。另外,获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重点出版选题规划的项目通常会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青睐。这也是很多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一个特色。不久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下发的通知提出了《规划》编制的10个方面的重点,明确符合条件的将获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支持。
  选题背景好还表现在选题方向能充分体现出版社的优势领域,在该领域出版社拥有强大的作者队伍、编辑队伍,能够集中出版社资源服务于项目的各个流程。
  二、遴选有影响力的作者
  有影响力的作者有助于评审专家对项目价值的评判。
  对于规模较大的项目,可以选择有学术整体影响力的作者。所谓有整体影响力,不仅要求作者具有学术上的权威性,而且要求作者在自身研究领域及相关领域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可以调动相关资源。对于科技类较大规模的专著,不同章节需要专业方向迥异甚至其他专业领域的作者进行撰写,临床医学专业图书由于涉及许多学科的交叉内容尤其如此,有整体影响力的作者容易更快速地组织编委会、分发编写任务。临床医学著作的编写人员以临床医师为主,他们的日常工作十分繁重,除临床诊疗任务外,还要花费许多非工作时间进行科研工作,编写书稿对他们而言是优先度较低的工作。选择有影响力的作者,有助于参编人员提高编写该项书稿的优先级,有利于按照出版社的计划催回稿件,进行统稿等后续工作。这对按时完成出版计划很重要。
  对于突出科技前沿的项目,可以优先选择目前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专家。这些专家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对科技前沿了如指掌。从项目的学术性来说,这样的作者是不二之选。此外,他们有精力,有活力,有持续的影响力,在专业领域内不断进步,影响力也会不断扩大。
  对于丛书项目,尽量选择作者群,而非单个作者。作者群最好涵盖不同类型的单位,如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丛书作者多,影响范围广。丛书各分册之间相互联系,专业读者有时愿意成套购买,可获得两个效益的统一。
  三、项目实施计划要详细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请要求有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申请者对于项目管理的经验和项目实施的能力。以《生育力保护与生殖储备》为例,该项目由4本专著组成,分别反映了生殖医学领域整体研究、实验室技术、疾病诊断和外科手术方面的内容。项目计划在2年内完成。每本专著在时间流程上都有重叠,很考验项目负责人与编辑人员对于流程的掌控能力。
  在项目申报前期,做好遴选专家、组建编委会、确定编写框架与体例、提交样张、组织编写的工作,并完成60%以上的稿件。至于后续编写、统稿、交稿、初审、编辑加工、二审、三审、各次编辑与校对、排版和印制以及期间召开编委会等,根据经验进行详细的时间预估。
  详细的执行计划有助于评审专家加强对项目已完成部分的了解以及对全部项目的评估。一旦项目获批,严格按照计划实施项目,也可保证项目如期完成。
  四、合理制订预算
  申请资助经费预算表是项目申请书的核心内容之一。表中项目涵盖了项目全部直接成本,分为资助经费和自筹经费;也包括与经济效益相关的其他数据,如定价、预计收入与预计亏损等。预算制订应实事求是,力求准确。超范围列支可能会严重影响项目的获批。
  资助经费指直接成本总预算中申请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的部分。填表时,每项支出都应参考行业标准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测算。不建议支付标准明显高于行业标准,因为不但需要额外进行说明,项目获批时高出标准部分不被支持的可能性也较大。近年来,“数字化同步加工费用”和“其他支出”审核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其他支出”,2015年申报指南中已明确基金“只支持编纂大型出版项目所必需的编委会会议费”,还要求必须根据需要据实测算,分项进行详细说明。   临床医学类项目的特点是经常需要重新绘制手术示意图,由于国内医学美术人才缺乏,绘制合理且精美的图片价格不低,这就需要在填报绘图费用前进行精准预估。此外,外科类项目常需要配套手术视频,根据作者提供的视频进行配音、配字幕工作也需要根据情况支付数字化加工费用,这些也都需要仔细预估。
  五、科学填写项目申请书
  国家出版项目基金申请书的撰写,是项目申请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评审专家主要根据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价,从而提出是否资助的建议。可见,申请书撰写质量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申请能否成功。
  “值得做”和“能够做”是基金申请的重点。基金申请书一定要说明项目选题的确值得被资助。对于项目本身而言,要准确描述项目筹备进展,项目基本情况应体现选题的意义、特色、重要性。由于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项目要特别重视体现理论与技术的创新。著作责任者和主创人员的简介可以尽量详细,主要体现作者在选题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这有助于评审专家对项目价值进行评判。“能够做”则是在项目实施计划书部分进行详细说明,表明出版社能够按计划完成选题。
  还有一些影响申请成功的的原因值得注意:书稿不符合要求,稿件量不足,翻译类项目仅提供原版样稿而未提供译稿,音像电子类项目未提供策划书或提供的样盘时长不够,提供的书稿电子版使用特殊格式造成无法打开等。
  六、结语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以前世没有、当世急需、文化传承为目标,突出公益性、重大性、精品性和传世性。尤其是科技类项目的高标准和创新要求,不仅有助于出版社形成良好的选题策划论证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还可以提升出版社的专业度、品牌形象及核心竞争力。因此,出版社应该高瞻远瞩,注重选题质量、注重内容创新、遴选主创队伍、细化实施规划、合理制订预算、科学填写申请,并聘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论证项目的学术价值,参与图书的编写,不仅促进学术精品的产生,而且能够更好地把项目推进和推广下去,追求出版的价值。
  出版杂谈
  读书说序
  因为看重书序,作者们炼字造句更是不遗余力,书序中不少精警之语千载传颂,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大凡物不得平则鸣”(韩愈:《送孟冬野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新五代史传序》);“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钟嗣成:《录鬼簿序》),清词丽句,妙语连珠,文辞之美、思虑之深、想象之奇让人感佩不已。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因为自珍自爱,序跋结集梓行的为数也不少。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序便被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不再视为书作的附庸。我由此想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序文,这篇序文的作者被认为独具慧眼,最早发现了鲁迅的价值,标定了他在现代新文学史上的地位,而《鲁迅杂感选集序》也因此成了修习中国现代新文学史必读的文献。
  1949年后的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极受尊崇。然而考量鲁迅生平,他在上海滩上坚守革命文学的阵地时,情形其实十分尴尬。不仅受国民党御用文人的围攻挞伐,一度还被通缉;在左翼作家内部也颇受猜忌,冷箭四射、伤痕累累。瞿秋白编《鲁迅杂感选集》,亲写序文,对鲁迅杂文的战斗品格,对鲁迅的进取精神作了公允的分析与阐发,其中“鲁迅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一语,高度概括了鲁迅坚持韧性战斗、思想情感不断与中国革命合辙的人生轨迹。鲁迅读后感慨万分,说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摘自《书屋》2015年11期,作者庄锡华)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正处于政策利好时期,其基本融合形态包括资本融合、运营主体融合、组织结构融合、技术融合、编辑出版流程融合、渠道与营销融合。传统出版企业需顺势而为,以便把握融合大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出版;融合;组织;技术;营销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带来内容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的深刻变化。微信微博、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的涌现及强势崛起,对传统出版业形成巨大的冲击和挑
期刊
摘要:2015年是媒介融合关键之年,中国数字出版业快速发展。技术创新、内容为王、商业模式、平台建设、竞合优势、人才创新、管理创新等形成综合力,驱动了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通过梳理2015年学界关于数字出版的研究成果,分析上述因素,为研判我国数字出版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出版;发展动力;2015年;研究综述  2010年以来我国传媒行业发展逐步转型,即由传统媒体向媒介融合转型,至2014年
期刊
摘要:通过对出版业务收入、出版业务利润、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动销品种占有率和海外馆藏品种数量等量化指标的分析可知,我国主要上市出版企业的出版业务近年来都实现了较快增长,“走出去”步伐在逐步加快,今后还应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坚守社会责任。  关键词:上市;出版企业;出版业务  一、出版业务发展状况评价指标的比较与选择  对企业业务发展状况的测算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并且不可避免地带有或多或少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很多传统出版社开始尝试数字出版,将纸质图书开发成APP。本文对目前移动终端两大系统的优化方式及APP市场上的主流推广方式进行简单介绍,并以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小语种APP为例,分析目前教育类APP推广中可尝试的推广方式。  关键词:APP推广,教育类APP;小语种APP  随着智能手机和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APP营销时代已然来临。教育类APP使用率达到76.1%,在所有APP应
期刊
摘要:中国古籍有“图文互融”的传统;插图融入文字使得古籍图书实现审美和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图书内容的传达,促进了读者群体的培养和扩大,带来了良好的出版效应。  关键词:古籍;插图;图文互融;审美;出版  插图是插附于书刊文字间的特殊图画形式,插图中的形象和图案有利于图书信息的表达,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就中国的古籍图书来说,插图往往随处可见,所谓“无图不成书”。文艺作品的插图具有特殊的艺术和审
期刊
摘要:现代出版业需要的编辑是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较高的文学修养、较强的审美能力以及熟练使用现代技术的人才,同时还要有某一门学科专业背景,以适应不同专业类型编辑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4+3+3”人才培养模式:“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以编辑技术为能力,以专业素养为特长”,培养适合现代出版业的编辑人才。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文学素养;“4+3+3”模式  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教育,一
期刊
摘要:中国汉语教材“走出去”已经有若干年,有成有败。《体验汉语》成功走进泰国汉语课堂,为汉语教材在泰国乃至更多国家的传播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汉语教材;泰国;走出去  近年来随着中泰两国问交往的增多,特别是双方旅游业的发展,不少泰国人热衷于学习汉语,“汉语热”在佛教之国升温迅速。在泰国的机场、旅游景点随处都可以看到中文。2013年,泰国共有1524所院校开设汉语课程,有近一百万人学习汉语。据20
期刊
摘要:在“融合发展”“互联网+”态势下,传统出版格局中处于竞争相对劣势的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应在类似二次创业的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奋起直追,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  目前,我国不少有实力的出版单位已经启动了数字出版的进程。数字出版前期投入巨大、至今仍缺乏盈利模式的事实,使得中小型大学出版社迟迟不敢迈出数字出版转型的步子。但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否做好准备,中小型大学出
期刊
摘要:简单化、绝对化并不符合丰富多彩的出版业实际。凡事都不要强调到非此即彼的地步。进入新世纪,我国出版业有许多新的发展。对于这些发展,既需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也需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可以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也不可以盲目跟风、胡乱作为。在出版业改革发展中,我们要多谈一些行业的本质要求,多谈一些改革发展的条件准备,少来一些天马行空的浪漫想象,少说一些迎刃而解的乐观词语,更不要搞大跃进式的假大空宣传
期刊
摘要:将英国社会学家约翰-汤普森提出的“深度解释学的方法论架构”运用于出版研究,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二者的结合既凸显了出版研究的解释学意义,有助于拓展出版研究的边界、丰富出版研究的路径、搭建出版研究与其他研究对话的平台;又为象征涵义的解释提示了出版方面的社会一历史条件,从而有助于解释学方法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解释学;出版研究;方法论 解释学(Hermeneutics),又称诠释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