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宏观着眼、微观着手的生动历史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ang198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学设计要在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既要从宏观着眼,使学生建构起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促进知识体系的形成,同时又要有从微观着手的细节设计,以使课堂顺畅和丰富二者巧妙结合,才能打造出生动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宏观着眼;微观着手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1-0073-02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科类学科,蕴含着大量的人文信息,承载着古今中外的文明,可以说是一门博大恢宏又贴近生活的学科。然而中学教材由于课程要求和篇幅限制等原因,表述呈现出浓缩性和结论性等特征,让人觉得“可读性”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相关资源,为学生打造生动的历史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有滋有味”。
  在教学设计中,怎样选择角度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课堂的生动与魅力呢?笔者认为在教学设计时不妨试着切换视角,将宏观着眼与微观着手相结合,做到立意高远、情感细致,于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于宏观处见大格局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让学生仅仅围绕教材来建构知识体系,难度较大。历史核心素养指的是“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品质和能力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宏观的知识框架是十分必要的。
  1.紧扣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模块
  部编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知识点多、内容庞杂,学生读起来“摸不着头脑”。既然本课以“道路”为话题,那么课堂导入不妨从“路”下手。中国近代以来的道路艰难曲折,白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和耻辱。回首历史,无数的爱国人士和仁人志士曾试图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因此本课的导入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切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曾经走过哪些救国之路?”引导学生说出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爱国道路、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地主阶级自救道路、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道路、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教师顺势追问:“事实证明这些道路行得通吗?那么中华民族的出路到底在何方?谁才能领导中国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呢?”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在脑中进行梳理和总结,同时本课的主题也呼之欲出。
  在新课设计中笔者运用模块教学的方式,立足宏观,紧扣“道路”二字设计出四个模块:“寻路”——亮剑出鞘攻城市;“开路”——革命摇篮井冈山;“守路”——武装割据燃星火;“引路”——井冈精神助梦网。学生从四个“路”中即可清楚地获取本课的知识体系,其中“寻路”涵盖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等重点知识,“开路”涵盖了开辟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等重难点,“守路”涵盖了包括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游击战争在内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如此一来,学生便可轻松地对本课内容从宏观上进行知识建构。
  2.整合历史知识,升华教学主题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前人的革命成果也永远给我们激励。本课既然以“道路”为话题,那么伟人在民族危难之际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仅仅是一句爱国的空话吗?笔者设计了第四个路——“引路”。回首本课所学,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依据国情做出了正确选择,开辟出了“井冈山道路”。事实证明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今天我们依然在路上,而且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接近伟大复兴的民族之梦。然而这条复兴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此时,教学主题的升华水到渠成:“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便是新时代指引我们的精神之光。
  至此,本课的教学主题由革命时期的“井冈山道路”上升为今天中国的“复兴之路”,而且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也落到实处: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它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为之付出不懈努力!
  二、于细微处品大情怀
  宏观的知识框架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一味地从宏观人手,就容易使学生对历史“敬而远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从微观人手,通过细节让学生走进历史,使课堂鲜活起来。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时选取的史料、故事、诗词、民谣等都是课堂的佐料,正是这些细节让历史课“有滋有味”。
  1.重回历史路口,思考抉择
  共产党人的革命道路困难重重,然而今天的中学生很难体会当时共产党人的艰难处境,更是难以理解他们站在历史路口所做出的抉择是如何的伟大。教师不妨从细微处着手,创设情境,让学生重回历史路口,设身处地感受中共和毛澤东的选择。
  笔者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两个历史路口,让学生思考抉择。路口一: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抓捕和屠杀,摆在年轻的共产党人面前的道路有三条,一是解散,二是投降,三是继续革命。学生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出中共的抉择,从而明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路口二:秋收起义失败以后,面对城市敌强我弱的事实,摆在中共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是继续攻打长沙,二是放弃长沙。让学生根据当时的国情做出抉择,从而得出毛泽东放弃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是正确决定的结论。正是这一决定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而这也是中共从具体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的鲜活事例。
  2.重忆艰苦生活,感受挫折
  今天我们常常捉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而真正能理解红军“乐观主义”的学生并不多。开路容易守路难,年轻的红军在井冈山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重忆那段艰苦的井冈山岁月,红军在生活必需品奇缺的情况下到底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呢?此时的细节描述远比空洞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笔者提供了“红米饭”“南瓜汤”“金丝被”等图片,“红米饭”是过去山区由于条件限制,稻米去壳不充分造成的,这样的“红米饭”既难以吞咽又难以消化,“南瓜汤”也并非我们今天偶尔会享用的那般美味,“金丝被”更是严寒天气之下缺少棉被棉衣的无奈之举。“红军一面要打仗,一面又要筹饷。每天除粮食外的五分钱伙食费都感到缺乏,营养不足,病的甚多,医院伤兵,其苦更甚。”在学生感叹红军生活艰苦的同时播放一首轻松昂揚的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罗咳。干稻草那个软又黄哟咳罗咳,金丝被那个盖身上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心里暖洋洋,暖洋洋咳罗咳。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咳罗咳,反围剿那个斗志旺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天天打胜仗,打胜仗咳罗咳。”
  通过鲜明的对比,学生自然而然将红军的乐观精神印人脑中、刻在心里。
  3.重读伟人诗词,引领精神
  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韵律和谐、言简意赅。诗词虽属文学,但谁说不能为历史课堂所用呢?生动的历史课堂正因为包罗万象而引人人胜,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原本名不见经传。中共红军的井冈山斗争仅仅历时两年零四个月,但毛泽东对井冈山却一直情有独钟,专门创作了《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首词。这些词作,寄寓了他深厚绵长的井冈山情怀。1965年,毛泽东以72岁高龄重游井冈山,抚今追昔,豪情满怀地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在大气磅礴的诗词朗诵中,黄洋界的隆隆炮声已定格在历史深处,时间飞逝,往事如昨,井冈山的意义与影响却永不消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格言呢?至此,井冈山精神又穿越历史,照亮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在诗词的浸润下自然而然地达成。
  总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课堂的设计者、学生的引路人。学生的思维和品质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设计是否完善。单个的知识点是孤立、松散、杂乱的,只有从宏观着眼的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建构起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促进知识体系的形成。同时,在宏观建构之下,从微观着手的细节设计更是不可或缺,它使课堂顺畅而不生硬、丰富而不空洞、生动而不苍白。二者巧妙结合,一节课便可以行云流水、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 袁妮)
其他文献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直观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任何事物都具有他的两面性,化学实验的危险性、实验现象展示的局限性、化学实验时间长短的制约性等等,这时就需要我们在化学课堂上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  一、多
我国技工教育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下,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形成了技工学校、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多层次良性发展的格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合格的技术人才,为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技工教育的龙头,技师学院和高级技校在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任重道远,责无旁贷,而且大有可为。  一、强化内涵建设,实现科学发展  近年来,各类职业教育院校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我国中等职
成立  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  日前,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据悉,该委员会是受教育部委托,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牵头组建和管理,对相关行业(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的专家咨询机构,包括物流、机械、化工、服装等43个行业(专业)。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政府要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文章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文《三峡》为例,论述如何运用文言文教学“四读法”来引导学生感知内容、品味语言、体悟情感、积累语言素材。  [关键词]以读为本;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
[摘 要]叶圣陶先生曾說:“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文章结合从《魔法保姆麦克菲2》中获得的启发,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探析了一些培养语感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语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4-0019-02  影片《魔法保姆麦
[摘要]议题式教学是实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打开方式。议题式教学具有生活性、思辨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的特点,突出强调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联系,使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之一。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7-0050
[摘 要]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现状进行分析,文章从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充满温情的学科,需要回归生活。同时,从教师、课堂等几个角度阐明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赋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该有的温度,使学生从内心认同这门课,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法治教育落地生根。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温情;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一、现实状况  中职技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都应建立在学生对文本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  在学习中职技校语文第四版下册的《雷雨》前,笔者在班上做了个小调查,请读完《雷雨》的同学举手,全班竟无一人。于是降低标准,请只要是读过的同学举手,竟然只有两个学生很迟疑地举起了手。问这两个学生能不能说出大概的内容、相关的人物,有一个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另一个说好像有一个叫周
摘要:本文立足于本院实际,从实用的角度,探讨校园文化的考核评价,提出考核指标体系,对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加以考量,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办学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考核机制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在校生规模都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迟,大多是从中专升格或新建的,校园文化的底蕴和文化氛围相对较弱,校园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功能
[摘 要]随着新课程在初中阶段的推行,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做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史为鉴,用经典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他们能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以史为鉴;经典讲述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