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作文系列教材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o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互相渗透、有机联系、互相促进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与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系统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实现作文教学训练系列化。文章从选编系列化的教学内容、编制系列化电教作文教材、系列电教教材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着手,以小学一至三年级的作文系列化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小学作文系列化教学实验的成果与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材编写;说写能力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互相渗透、有机联系、互相促进的。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与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系统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实现作文教学训练系列化。近年来,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编写作文系列教材,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一、选编系列化的教学内容
  作文教学是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的共同任务,但要求各有不同,各年级既有系列性又有阶段性。低年级主要是抓基础训练,即词句训练和说写训练;中年级在词句训练的基础上突出段的训练,开始要求学生写简短的记叙文;高年级在段的训练的基础上,以篇的训练为重点,开始讲究写作技巧训练。根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笔者分两阶段进行设计(第一阶段是一至三年级,第二阶段是四至六年级)。下面,笔者重点介绍第一阶段的情况。这一阶段是在抓好学前教育的识字工具教学(汉语拼音、偏旁部首、笔画名称、写字的笔顺规则、构字规律,执笔、写字姿势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大体是:一年级的重点是言之成句,从看图说写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写包含四素句的长句,以“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图学句——看图学文——看图答问——看图说话”为主线;二年级的重点是言之成段,看图或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话,以看图说话为主线;三年级的重点是言之有物。这样,一开始训练写作,学生就容易从内容入手,做到内容具体,不说空话。重点抓状物、叙事、绘景、写人四个单元的读写训练内容。把各年级每学期的系列训练内容均列成表格整理成计划,附在实施方案后面,作为电教教材编制的脚本和实验教材的教材方案。
  二、编制系列化电教作文教材
  电教作文的系列化编制,笔者以新课标为依据,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年级的递升,绘制形式由夸张到写实;形象材料由绘画、摄影、录像、实际生活组成,材料呈现由静态到动态,再到动静结合;观察图画的说、写由简单的单幅图到简单的多幅图(组画或连环画)再到较复杂的单幅图。其中,形象材料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减少;逐步把直观材料转化为储存材料,使直观材料再现逐步转化为储存材料再现。渗透学习的迁移规律,优化教材间的联系与组合。
  三、系列电教教材的应用研究
  系列化电教教材来自系列的教学内容,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电教作文的系列教材。教材是否先进、科学、可行,要通过教学应用来体现;教学内容、教材形态、教学的组合是否优化,要通过应用效果去检验。因此,教学内容的编排、形象教材的研制和教学的实施,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系统工程。从总体上说,整个小学阶段,各年级每个学期都有训练重点,形成主线,构成先导教学和迁移训练体系。大体是:
  一年级以“看图识字(图字转换)——看图学字学句(图词、图句转换)——看图学文(图文转换)”为教学训练的主线,以观察图像为依据,以训练词句、发展语言和思维、从说写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写包含四素句的长句(第一学期重点在说;第二学期先说后写,说写结合)为目标。例如,生字“马”的教学,在借用识字工具快速掌握字音、字形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投影图像让学生认识“马”字。再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各种各样的马和与马有关的事物的图像,让学生用“( )马、马( )”的形式组成新的词语,不断拓展“马”字的意义范围。在充分组词的基础上,再投影马的生活、马做工等图像,让学生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最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口头造句训练。看图学词学句,就是让学生在图像的帮助下理解新词和句子,在词句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和新词,运用生字组词、新词造句,使知识与能力不断相互转化,不断开辟知识的新领域。看图学文,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从看图入手,进行图文对照,把图像情景与文字内容相互转换,从中学会观察事物和阅读教材的方法,为看图说话、写话打基础。
  二年级在继续做好看图学词学句的基础上,从看图学文入手,以看图说话写话为教学训练的主线。看图学文,就是从看图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等方法看懂图画,在理解图画的基础上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怎样用文字去准确地表达图意的。通过反复的图文对照,学生能从中掌握观察与阅读的技能转换的方式方法,以及形象的情景与抽象的文字的变换方法。看图说话,就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画面主体,初步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掌握一般的观察方法,用普通话思维习惯来组织语言,把看到的、想到的结合起来表達;从说几句连贯的话再到说一段话的说话训练。第二学期起重点抓看图说写训练。这一训练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先观察简单的单幅图说写,再观察简单的多幅图(包括组图和连环画)说写。为便于学生学习迁移,我们编制了简单的单幅投影片和简单的多幅投影片作为观察说写先导教学教材。如单幅说写先导片《植树》的教学,共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步,投影基片(一男一女在植树),让学生观察后直感再现(谁和谁在做什么),说一句简单的话。第二步,覆上复合片,使图中事物能体现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具体内容,让学生按“什么季节(或具体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思路说几句连贯的话。第三步,启发学生边看边想,在第二步训练的基础上,看图说一段话,即按“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思路组织语言。先组织学生看图说话,后要求学生把话写下来,写时用上已学过的标点符号。课堂实践情况如下:写话的时间40分钟,全班50人,按时完成38人;学生一般使用文字300个左右,最多的使用453个;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想象合理、语句通顺,半数学生能较准确地用上学过的标点符号。
  三年级的作文系列训练是二年级的继续和延伸,以单元读写训练为主线,以言之有物为目标,即写一篇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头有尾,内容具体,不说空话。开始时,以看图说写进行段、篇训练为先导,段的训练从比较复杂的单幅图观察先说后写入手。比如《辛勤的老师》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画面,让学生熟悉画面中的各种物象,要求学生用记叙文“四要素”把画中事物分层次分解出来。其次,让学生按“时间(包括环境)、地点、人物、事情”的思路深入观察,边看边想,边进行内部语言的思维训练。然后,指导学生按一个层次作为一个自然段进行表达(先说后写)。篇的先导训练使用多幅带有题目的连环(童话)画投影教材《贪吃的猫》。这一训练是命题看图作文,既有看图说话的特点,又有命题看图作文的成分。教学时分五步走:第一步,从题目入手,板书题目后,启发学生理解题目。让学生知道写文章要有个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认识题目与内容的密切关系。第二步,提示学生观察画面(顺次提示、同步放映),让学生逐幅图观察,带着问题思考。看完了图画,就让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各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第三步,在观察说话后,为加深学生对段的理解,逐幅放映投影片,让学生把每幅投影的内容概括成小标题(教师板书)。这样,就由题目和小标题构成了文章的框架。第四步,教师提示:“故事说的猫是贪吃的,但这猫是否原来就贪吃?如果不是,后来又是如何变成贪吃的呢?贪吃后的结果怎样?”结合提示,再依次放映投影片,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贪吃前——贪吃的过程——贪吃后”,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意义结构,进一步理解中心,从而深入理解题目与内容、内容与结构、内容与中心的关系。第五步是写的训练,要求学生以“贪吃猫”为题,以画面内容为素材,以每幅画的内容为一个自然段,并以此画幅的小标题为提纲组织材料,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进行写作。实践表明,这一先导教学能够达到预定目标,为命题作文的教学与写作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为以后的单元读写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作文系列化教学实验周期长、内容多、涉及面广,要研究的问题复杂。在实验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今后,笔者将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以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上探索出一条新路来。
其他文献
摘 要:微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空间,带动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文章以课内的《陋室铭》及课外的名著阅读《西游记》为例,就微课在中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从四个方面出发对微课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阐述和系统的分析,以翻转课堂助力高效阅读教学。  关键词:微课;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名著阅读  现在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浙江省嵊州市育英小学,嵊州312400)  【摘 要】作为三大课型之一的练习课,其作用与功能不可小觑,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学生的喜爱。本文拟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小班化背景下数学练习课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现象与困惑,并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小班化;模式探索  小学数学课一般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新授课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知识的建构,练习课则是让学生
摘 要: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往往是“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总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农村小学的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对教学的要求和质量也越来越高。因此,我校对小学英语翻转课堂进行初步探索,不断改进,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实现师生间的互动。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这种教育模式最初
【摘 要】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发展阶段使然。为此,本文对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还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当前高效课堂在构建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在要求,高效课堂体现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研学后教”课堂的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最终会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阅读数量和品位;提升教学语言感染力;提高自身人格魅力等。本文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提高  近年来,番禺区提出“研学后教
【摘 要】后进生的教育问题虽然是老话题,但是面对新时代,多数是独生子女,加上家庭结构的变化大,不同时代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面对后进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转化?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一是爱有方,严有度;二是析根源,等时机;三是多鼓励,慎惩罚;四是家校合力,双管齐下。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的。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健康;自卑;宽容  不少老师都感叹,现在的学
摘 要:新课标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掷一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笔者以该课教学为例,着重分析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数学
摘 要:班级管理的艺术需要教师用心体会。班级管理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并需要学生在参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罗杰斯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中,让学生热爱学校、成为学习的促进者、通过自由培养自律的观点,给班级管理者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教师可以运用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做班级的主人。为此,文章提出了三个应用策略:培养学生对自由的认识;在班级中给予学生自由和规则;为学生创设更多合作的空间。  关键词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小学语文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小学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本文从新课标中小学语文课程的理念转变入手,探讨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的理念转变  教学方式转变: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发挥学生的智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本义在于在整体的教学目标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数学核心素养影响学生的思维。数学核心素养内含创新意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强调与培养,也是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体现。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素养指路,研究数学教材中的创新点;依据素养,创新意识教学多样化;素养生根,在教学中落实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