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低段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之点滴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荏苒犹如流水,转眼之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屈指算来,新接的三年级学生已经接受了我任教4个月的教育教学生活。当我回过头来细数这段时间学生与我的共同收获时,才发现怎样也离不开“习惯”二字。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时刻不敢忘记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的话:“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时刻牢记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告诫:“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为我深深知道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教给学生做人、学习的方法,其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影响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本学期我注重了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总结如下。
  一、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1.书写姿势的摆放习惯。书写时坐姿要端正,腰杆挺直,视线与水平面约80度,接近直角,眼睛与桌面距离在一尺即约33厘米左右,这样既保证了脊椎正常发育,又做到了用眼卫生。胸部与桌面距离约一拳,握笔处与书本约一寸。为了让学生持之以恒,我安排了班干部每次动笔之前提醒同学们要做到“三个一”。
  2.书写态度的认真习惯。要想把字写好,三心二意,心不在焉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要把字写好就得认认真真,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揣摩笔画的呼应、避让、穿插,还要做到脑、眼、手相互配合,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疾徐。要培养学生的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准确朗读的习惯。每一次读课文时我都要求学生力求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字、不读错字,而且力求读准儿话音和变调音。
  2.培养学生经常质疑的习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初的阶段是我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知道什么叫质疑,逐渐的我再培养学生针对课题、文中不懂的词语提问,并对提出问题的同学大加赞赏。
  3.培养学生阅读插图的习惯。课文中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而且更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学生上课习惯的培养
  1.课前准备学习用品习惯的培养。上课前,我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教科书、铅笔、橡皮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声一响就安静下来,小憩收心,准备上课。
  2.课堂坐、立姿势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高速发展期,因此,对学生在听课时怎样坐,回答问题时怎样站,老师都要提出明确要求。也只有当学生坐姿端正时才能够更好地集中思想、专心致志听讲与思考问题。
  3.勇敢自信表达习惯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常鼓励学生说:“每位同学都有比其他同学优秀的地方,所以应该记住自己永远是最棒的。因此,我们同学说话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站立要精神。”教师要学会在当学生出色地回答了问题时恰如其分地用诸如“你真善于思考!…你的眼睛真亮!”“你的发言与众不同!”等给予鼓励;在学生基本正确回答问题时毫不吝啬地用赞许的微笑或轻轻地拍一下给予肯定。
  4.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习惯的培养。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做到眼睛跟着老师走,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倾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想、多说、多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就喜欢听他的课,同时也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上课。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让课堂教学节奏紧凑,形式多样,从而不给学生分神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常尝试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鼓励他。当发现学生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努力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我都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
  以上所述对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得学生们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望,对学习知识充满了兴趣,对自我的能力充满了自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良好的学习性格特征都会在这些良好的习惯中逐步养成。因为好的习惯造就好的人格,更会造就好的人生。作为教育者,《道德经》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我们不能不懂。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在于抓好日常点滴小事,所以我们要不懈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乘优良习惯之风破浩瀚学海之浪,顺利到达成功之彼岸,最终成就美好的人生!
其他文献
创新意识也可称作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欲望等。创新意识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创新的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发挥体育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研究,有效教学理念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益的最佳途径。它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超越一般的共同技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怎样提高45分钟效益”、“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等等。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实施有效教学的想法和做法。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从教材中挖掘有效教学的点滴信息  新课改下的教材一改
阿黛尔可谓是货真价实的大家闺秀.可此人终日郁郁欢,笑逐颜开的日子少得屈指可数.那富丽堂皇的别墅,神秘的深宅大院冷清得令人毛骨悚然.rn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现今小组合作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是采用积分制将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是管理学生的一个关键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我们不由地对过去的课堂教学加以回顾,以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以求总结经验,走出误区。  一、关于教材的使用  新课标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并逐步形成受益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新教材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依赖教材,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作为一个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地理教学更是如此。  一、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直观,把兴趣培养贯穿始终  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就使他们产生兴趣。高中地理第一章的内容正是容易培养学生兴趣的开篇。学生对于宇宙的奥秘、自然奇观,
本刊讯2011年12月24日-25日,全省物价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省级有关部门领导和中省企业负责人,各设区市物价局、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和扩权县(市)物价局主要负责人,省物价局
近日,记者从德国农业协会(DLG)北京办事处获悉,每两年一届的AGRITECHNICA——德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将于2013年11月10—16日在德国汉诺威拉开帷幕(10、11日为专业观众日)。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部分身体锻炼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
中学历史教师除了具备中学教师的一般素质和修养外,还应具备历史教师专业方面的素养。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方面的素养也是多方面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树立牢固的唯物史观:古往今来,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有两种基本的看法,这就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由马克思创立的,是科学的历史观。中学历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时必须树立牢固的唯物史观,其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