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恐龙育儿所”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ras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的考古研究发现1.9亿年前的“恐龙育儿所”中含有340枚恐龙蛋,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恐龙巢穴。这个远古恐龙巢挖掘地点位于南非,是原蜥脚大椎龙的巢穴,大椎龙是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长颈蜥脚龙的近亲物种。恐龙胚胎的头部在死亡之后从蛋壳中挤出,可能是由于尸体腐烂后产生气体所致。
  皇家安大略湖博物馆脊椎古生物学馆副馆长戴维·埃文斯(DavidEvans)说:“即使我们发现大量的远古恐龙化石,但我们却很少掌握恐龙生殖生物学化石信息,尤其是恐龙早期。”
  而此次大量的最早恐龙蛋的发现,无疑是一个契机,通过这项发现考古学家将提供早期恐龙复杂生殖进化方式的线索和证据。同时,通过这项考古发现暗示着在南非金门高地国家公园里还隐藏着更多的远古动物化石。
  独特繁殖的恐龙育儿所
  最新研究恐龙繁殖特性的负责人古生物学家罗伯特·雷斯兹(RobertReisz)教授描述称,在该考古遗址不同地质层发现至少10个恐龙巢窝,每个巢窝至少有34颗恐龙蛋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许多恐龙蛋附近还有微小的恐龙足印,从而提供了最古老的证据一一恐龙蛋壳仍存留在巢窝内直至小恐龙孵化体长增长至恐龙蛋的两倍。
  在沉积层这些恐龙巢窝的分布状况显示早期恐龙经常返回巢窝,这一行为被称为“造巢忠诚度”,同时,成群产卵的行为被称为“殖民造巢”。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恐龙蛋考古证据,研究人员推测母体恐龙的体长约6米,最小的恐龙蛋大约直径在6~7厘米,巢窝中恐龙蛋的紧密排列方式表明雌性恐龙可能在产下蛋之后非常细心地排列恐龙蛋。
  1.9亿年前令人惊异的恐龙巢窝使考古学家首次洞悉了解到恐龙早期进化史上的繁殖特征,并记录了远古恐龙筑巢策略,雷斯兹教授说:“这些恐龙蛋、胚胎和巢窝来自干邻近垂直道路切面岩石层,该岩石层仅长25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发现了10个恐龙巢窝,这表明有大量的恐龙巢窝安置在悬崖附近,我们预计还存在着更多的恐龙巢窝,伴随着历史推移和自然气候影响这些恐龙巢窝都已被侵蚀。”这些恐龙化石存在于早期侏罗纪的艾略特沉积层。
  艾略特沉积层,长久以来盛产恐龙化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标本。早在1977年,詹姆斯基钦就在此地发现了7颗1.9亿年前的蛋化石,基钦鉴定它们极可能属于大椎龙。直到将近30年之后,才能将蛋化石中的15厘米大胚胎取出。它们是目前所发现最古老的恐龙胚胎。大椎龙:陆地上最早出现的植食性恐龙之一
  火椎龙又名巨椎龙,属名在希腊文意为“巨大的脊椎”。人椎龙是原蜥脚下目的一属,生存于早侏罗纪(赫塘阶到普林斯巴赫阶),约2亿年前到1亿8300万年前。大椎龙是住1854年,由理查欧文根据来自南非的化石而命名。因此它们是最早命名的恐龙之一。大椎龙的化石已经在南非、莱索托、以及赞比亚等地发现。
  长久以来,大椎龙被描述成四足恐龙,在詹姆斯·基钦发现的7颗蛋化石胚胎中,专家也曾作出这样推测:这些接近出生的胚胎,四肢民度一样,显示它们刚孵化时是采取四足方式行走。與身体相比,头部与眼睛很大,这点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年幼个体相同。这些胚胎的四足性,显示之后的蜥脚类恐龙会采取四足步态,是因为成年个体保有了幼年个体的特征,这种演化现象名为幼体性熟。但一份2007的研究认为大椎龙是二足恐龙,从它们的动作范围,排除了惯常四足步伐的可能,提出大椎龙会将短前肢用在抵抗掠食动物、物科,内打斗、或是协助进食,但它们的前肢太短,无法碰到嘴部。科学家们假设大椎龙会使用拇指指爪来打斗,或是折下树上的食物。这个研究也认为大椎龙手部转动的幅度有限,排除了以指关节着地或其他形式的行走方式。大椎龙用后腿站立起来采食,其前肢的爪子很大,拇指上长着大而弯曲的爪,这种结构的手可能用来捡取树叶。虽然原蜥脚类恐龙被推论可能为杂食性动物,人椎龙却可能是草食性动物。
  在其他方面,大椎龙是种典型的原蜥脚类恐龙。它们的身体修长,颈部长,具有大约9节长颈椎、13节背椎、3节荐椎以及至少40节尾椎。耻骨朝前,如同人部分的蜥臀目恐龙。与同为原蜥脚类的板龙相比,大椎龙的身体较为轻型。一个近年的发现,显示大椎龙具有发展良好的锁骨,并连接成类似叉骨的型态,由此可知它们的肩胛骨固定不动,更可知这些锁骨不像那些没有真正叉骨的恐龙一样地缺乏功能。这个发现也指出鸟类的叉骨是从锁骨演化而来的。
  在早侏罗纪时期,世界各地的动物群与植物群都很类似。蕨类适应炎热的气候,成为常见的植物,而各地的恐龙动物群主要由原蜥脚类与旗础兽脚类恐龙组成。早侏罗纪时期的非洲南部应该是沙漠环境。与大椎龙共存在非洲的同时期动物包含:早期的鳄形超目动物、兽孔目的三瘤齿兽科与三棱齿兽科、哺乳类的摩尔根兽科,其他的恐龙则包含:小型兽脚类合踝龙、黑丘龙的一种、早期的鸟臀目莱索托龙、畸齿龙科的醒龙、畸齿龙、与狼鼻龙。
  掠食大椎龙的肉食类恐龙尚未确定。目前在非洲南部发现的早株罗纪兽脚类恐龙,例如合跺龙,大部分比大椎龙还小。经推测,这些小型掠食动物使用快速攻击的方式,消耗原蜥脚类恐龙的体力,而原蜥脚类恐龙会以手与脚上的大型指爪,来防卫自己。而在2006年,南非艾略特组发现了‘种新的兽脚类恐龙——龙猎龙,身长约6米,生存于赫塘阶到锡内穆阶,约跟火椎龙同一时期,很有可能成为大椎龙的天敌。
其他文献
传统的石化能源不可能维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命运,使得人们在开发利用传统能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着新的替代品。继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能源被开发之后,人类的着眼点开始聚焦在无所不在的生物身上,于是开发生物能源就顺理成章成为科学家开辟的一条崭新道路。一种半机械发电的蜗牛也就应运而生了。  说起“半机械蜗牛”,有人会联想起一部美国老电影:导演乔治·卢克斯的电影《星球大战》,相信里面的机械爬虫让人
期刊
很小的时候,就听老猎手巴土卜讲过一个关于母狼的故事:  “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方的狼。我只见过北方的狼。”巴土卜舒展胸膛,像是恢复了当年的神勇……  曾经,巴土卜追捕过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小狼跑不快,他和狼的距离越来越近,就在快要进入射击范围内的时候,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  按照巴土卜的经验,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木旺盛处绕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就完全
期刊
今年4月底,南方周末报道了一个叫做增田达志的日本人在我国内蒙古二连浩特沙坝种树的故事。在我国曾经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在我们的常识当中,树应该是多多益善的。而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著名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  治理环境不一定就要绿化,绿化不一定就要种树。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每一棵树都是一个“蒸发器”,不仅带走大量的水分,还会带走土壤
期刊
北海道由日本第二大岛屿(世界上第21大岛)的北海道岛和利尻、礼文、天卖、烧尻、奥尻等小岛构成日本行政单位“道”,介于北纬40度33分至45度33分,东经139度20分至148度53分之间;南北宽420公里,东西长540公里,面积占全日本的五分之一,而人口只有东京的一半,人口密度约70人/平方公里,多集中于以札幌为中心的小樽与旭川之间。  我是今年2月份去的,几天前还在南边的冲绳抱着棕榈树合影呢,从
期刊
鲨鱼早在恐龙之前就生活在地球上,被认为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有“海中狼”之称。1975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片中令人战栗的场景不仅赢得空前的票房收入,也给人们留下了鲨鱼“残暴”“血腥”的形象。就是这样的海洋霸王,在人类面前却是脆弱不堪的,早已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目前,深圳“零鱼翅”活动正在推广进行中。中国香港、杭州等城市的多家高级酒店宣布拒绝鱼翅,多家环保组织发起过“201
期刊
面对客商,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赵锋镝主任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宽甸,把他心目中最美好的宽甸描绘给客人。  “宽甸空气清新、风景秀丽,被誉为世界六大无污染地区之一,是辽东天然绿色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来过的客商称这里是神仙居住过的地方。”  “宽甸位于辽宁省东部,鸭绿江中下游西岸。东南与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东北与吉林省集安接壤,西接凤城,北邻桓仁,西北与本溪毗邻,西南与丹东
期刊
类型多,规模小,多分散,埋层浅,是凤城市的矿藏特点;山多,林密,地少,是凤城市的地表自然概貌。如何让地球赋予凤城的资源,在现代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可持续的发展?辽宁省凤城市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生态文明理论,在有限资源上架构更大的广阔的发展平台,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向前发展。  整合资源算好发展一本账  凤城市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管理的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按照“有序有偿、供需
期刊
[摘要]针对煤矿企业生产管理智能化问题,分析了地测空间信息系统对煤矿设计、生产、安全、管理等领域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较典型的MsGIS系统,讨论了煤矿地测空间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基本功能与应用流程等问题。最后,指出了当前地测空间信息系统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煤矿 空间信息系统 地质测量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
期刊
寸草不生的荒凉大戈壁,酷热难耐的一波波热浪,卷着沙砾呼啸而过的狂风,日头刚落就密密麻麻扑过来的蚊虫,危险的毒蜘蛛,硕大的老鼠,或远或近的狼嚎……你相信吗?就是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馆长周洪瑞带领他的同事们一呆就是两个月。  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遇到的困难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粮食、蔬菜要从200多公里外的县城往回拉,由于天气炎热,运回的生肉在半路就已经馊掉了,到了驻扎地,做饭的时候只能
期刊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其他物种几千年来的灭绝史。这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话,也不是信口雌黄。人类的所谓文明,即是建立在其他物种的痛苦之上。  最近的考古发现证明,人类在至少40万年前,当还是“直立人”的时候,发生过一场“动物脂肪补给”危机。这场危机从非洲的某一个地方开始,很快波及全洲。  毫无争议的考古证据证明,那个时代的人,脑容量还很小——这句话在现在主要用于骂人,但那个年代,确是事实。有一天,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