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里的发电厂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e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石化能源不可能维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命运,使得人们在开发利用传统能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着新的替代品。继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能源被开发之后,人类的着眼点开始聚焦在无所不在的生物身上,于是开发生物能源就顺理成章成为科学家开辟的一条崭新道路。一种半机械发电的蜗牛也就应运而生了。
  说起“半机械蜗牛”,有人会联想起一部美国老电影:导演乔治·卢克斯的电影《星球大战》,相信里面的机械爬虫让人们记忆犹新,影片里超前的机械生物大战让后继的科幻电影开始争先效仿。随着科技的发展,半机械的爬虫也从银幕走进了现实。于是,半机械蜗牛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但神奇的是这种蜗牛身上隐藏着一个小小的发电厂。蜗牛的缓慢是众所周知的,难道还能从这个不起眼的慢性子身上得到能量?
  发电的蜗牛
  据了解,这只发电的蜗牛来自美国纽约Potsdam的克拉克森大学与Ben-Gurion大学联合研究团队的实验室。团队负责人卡兹介绍,他们将微型生物燃料电池植入蜗牛体内,利用它们血淋巴中的葡萄糖和氧来发电。这只发电的蜗牛经过饲养,可以再生在生物催化电极上消耗的葡萄糖,继而产生新的电能。据说,半年过去后,这只带电蜗牛还正常吃喝胡萝卜,正常发电,状态良好,情绪稳定。
  这项将干电池植入活的生命体内,接着运行的技术,还是全球首例。那么这项技术是如何操作的呢?研究人员们把两个涂有酶的电极插入蜗牛的壳内,停留在她的身体和壳之间的空隙里。而这个空隙,也正是蜗牛赖以生存的葡萄糖所存在的地方。当蜗牛四处爬动的时候,酶就产生一种化学反应从葡萄糖中产生微弱的电量。据称这只带电的蜗牛在45分钟时间内能够产生7.45微瓦的电能,不过此后的电能生产就下降了80%。为了获取持续的电脑,卡兹的团队不得不将获取的能量大幅降低至0.16微瓦。
  生物界的爬虫比比皆是,但缘何选择蜗牛作为此项研究的对象呢?对此,该项目负责人卡兹做出这样的解释:从前有其他团队也有将生物电池移到其他昆虫身上,但限于它们的生命周期太短,实际提供的电量也就微乎其微了。而蜗牛因为生命周期长,往往能持续产生长达数月的电量,因而成为胜任该任务的“不二人选”。据资料显示,蜗牛的平均寿命是5~6年,远远高出寿命只有几周的昆虫。
  蜗牛在自然环境中生活,持续产生的电量,可以激活各种生物电子设备。比如他们被派遣到世界各地进行探索或暗中监视敌人。因此,这项全球首例的技术概念,其最终的研究目的在于创造生化蜗牛或者昆虫,植入一些技术装置来收集蜗牛周围的信息用于军事环境监测,因此,此项目得到了美国国防部的资助。
  但是,除了军事的用途,它的开发意义还是很可观的。这些干电池组的未来几代产品,可以为人工制造器官、纳米机器人等电子设施提供能量,为起搏器或胰岛素泵提供电力。因为是天然驱动,所以就没有定期更换电池的需要。但值得一提的是,依靠这种装置收集到的微弱电流,任何需要高能量的微型装置只能够间断使用,这意味着研究人员还得找到一种能产生更多生物能源的办法。卡兹的团队将目标转移到了龙虾身上,或许能够从它们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可利用能量物质。
  半机械虫的研发
  关于半机械虫的研制由来已久,早就有人建议将生物燃料电池植入活生物体内作为可持续的微型能源,蜗牛也只是被电化改造的动物之一。据《美国化学会志》的一篇论文中提到,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施谢森曾将生物电池植入蟑螂体内。美国CFD研究公司的辛格哈尔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制造了发电甲虫。
  施谢森的蟑螂可能得到数百微瓦,与辛格哈尔的甲虫相类。如果利用电容和脉冲释放的方式就不用长期维持发电,施谢森的发电蟑螂已经能够发送和接收一个无线电信号。
  也有科学家将类似研究引入不同方向。2010年时法国约瑟夫傅里叶大学的桑刚曾将生物电池植入大鼠体内。专家推测,这类设备将可植入人体为起搏器等低功率的医疗设备供电。
  利用活体生物进行能源开发,已经成了科学家逐层探索的新途径。随着研发的深入,专家已经将视角开始转向了体积较大的活物。但是,人们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同时,一定要有节制,万物生长有它独立生存的依据。如果为了经济或其他用途而不加选择的滥用这些活体资源,那么科幻片里因为基因突变而成为庞然大物的虫子们,将不再只是个传说了。
其他文献
[摘要]水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之一,合理的利用和配置可以为未来的发展留出空间,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是一贯坚持的政策方针,有效的调控可满足后代子孙对于资源的需求。本文从我国的水利资源现状角度出发,重点对水利资源治理的方法进行了有效的阐述,提出了未来水资源发展的方向,供相关单位参考。  [关键词] 流域水资源 合理配置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期刊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近年来,经济发展占用了大量优质耕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农用地非农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我国每年净减少的耕地达数量惊人。目前,协调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耕地保护绩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创造、积累了极
期刊
[摘要]矿井运输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但与此同时也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难点,据相关统计,在煤矿发生的事故中,由矿井运输造成的位居第二,因此,矿井运输安全管理开始得到我国各矿区普遍重视。本文就矿井运输安全管理出发进行研究,试图从一些矿区的矿井运输安全管理考核创新中寻求新的发展,以获得新的成效。  [关键词]矿井运输 安全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 TD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
期刊
近期,国土资源部发布新修订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有业内人士称,该《办法》将在闲置土地的认定、查处等环节更加规范。  长期以来,土地开发过程中有法不依现象较为普遍,而《办法》将加大力度,重点解决长期困扰土地开发中的土地闲置问题,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闲置土地的准确认定  了解《办法》,首先要弄懂何为“闲置土地”。根据《办法》第二条规定:闲置
期刊
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土地整治内涵外延也发生了深刻转变:在范围上,已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综合整治转变,逐步演变为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在内涵上,已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在目标上,已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在手段上,已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工程为载体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
期刊
当前社会的各种矛盾,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的问题,都可能集中体现在土地问题上。自国土资源部按季度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违法违规案件以来,我们确实看到不少的土地违规违法的行为得到遏制和纠正,但有些地方企业仍然我行我素、不管不顾。怎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样的现象?  随着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对土地案件的进一步查处,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案件后面总是有一些涉及更深一层的后台,这些后台仍然在发挥着一些我们看不清楚的作用,要
期刊
“小产权房”并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它只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目前通常所谓的“小产权房”,也称“乡产权房”,是指由乡镇政府而不是国家颁发产权证的房产。小产权即不完全产权,只包括房屋的使用权,它与大产权的本质区别在于土地使用权。大产权即完全产权,包括房产使用权证与国有土地使用权。通俗的解释,买的房再转让时不用再交土地出让金的叫“大产权”,再转让时要补缴土地出让金的叫“小产权”。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如何进行工程机械的维护与保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程机械 恶劣条件 维护 保养  [中图分类号] U463.341+.5 [文献码] B[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268-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对于基础性建设投资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对于工程机械的需求也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广泛。然而,由于工程机械
期刊
2012年,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并实施过半的时间点。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目前,北京市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取得了哪些效果?带着这些问题,5月29日,《地球》杂志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的理事长赵知敬先生。  《地球》:
期刊
通过将秸秆颗粒化并采用全新的燃烧技术,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的技术人员成功克服了秸秆利用产业化的两大技术瓶颈,成功地将秸秆转化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仅仅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对于缓解农村地区的能源危机,促进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月21日,合肥工业大学教授邢献军等人与安徽丰原生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生物质高温超焓燃烧发电锅炉技术”,攻克了生物质运输困难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