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执着和汗水打造不一样的“课堂”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寸草不生的荒凉大戈壁,酷热难耐的一波波热浪,卷着沙砾呼啸而过的狂风,日头刚落就密密麻麻扑过来的蚊虫,危险的毒蜘蛛,硕大的老鼠,或远或近的狼嚎……你相信吗?就是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馆长周洪瑞带领他的同事们一呆就是两个月。
  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遇到的困难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粮食、蔬菜要从200多公里外的县城往回拉,由于天气炎热,运回的生肉在半路就已经馊掉了,到了驻扎地,做饭的时候只能放大把大把的花椒来掩盖肉的臭味;没有水,只能从50公里外的油田作业点运水,水的严重缺乏只能保证基本的饮用,洗澡、洗衣服都是一种奢求。平常衣服被汗一遍遍的湿透,汗碱堆积,衣服都硬成了一个壳;没有任何通讯信号,两个月里和家人取不到一丁点联系;凶猛的蚊虫只要碰到裸露在外的皮肤就一窝蜂似地涌上来…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周洪瑞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为地学博物馆内容的丰富和形象苦苦寻找着标本。不一样的“课堂”
  凭着一种执着的精神,周洪瑞带领大家积极扩大馆藏、调整展厅,使得一向给人印象比較冷清的高校博物馆,在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却呈现出另一种景象:博物馆布展与教材结合,每周接待四五个班的学生来上课。
  “无论什么系的学生,入校培训中的一课就是参观校园博物馆,这是一道不成文的规定。”周洪瑞说,“与社会博物馆定位不同,高校博物馆最希望吸引的参观主体是学生和老师。因此博物馆重新布展时,我们把展厅分为地球科学厅、恐龙厅、地球与生命的历史厅和地球物质厅4个,分别对应地球科学概论、矿物学等7门基础课程。”换句话说,整座地质大学博物馆相当于7套“实体教材”。
  “只要课本上有的标本,在博物馆里都可以找到实物。”周洪瑞自信地说,“从去年春天开馆至今,展厅每周都能吸引不少班级来上课,除了本校的,还有附近的林业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学生,中关村_二小也把地理课搬到了博物馆,平均每周接待四五个班,最多一周接待了24个班的学生来上课。”
  除了“展”教材,这座博物馆将学校历史也“凝固”成石头史,在地球科学展厅的展柜中亮相。指着展柜中错落摆放的十多块石头标本,周洪瑞说:“博物馆的大部分藏品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校时,继承了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质系、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地质系和唐山铁道学院地质科的收藏,历史已逾百年。如今,我们特意挑选出部分经典收藏配合当初的老标签一起展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学校的历史传承。”
  博物馆里,还有一个怪现象。一些展柜空着,里面摆放着写有“标本待采预留位置”的纸条。 “高校的博物馆具有科普性,但更应该具有专业性,布展的时候我们是按照物种类别进行,遇到一些物种暂时没有合适的标本,就将位置空置出来。今后有机会通过采集、购买等方式补全。”周洪瑞说, “每年我们馆都会有新展品补充进来,我就曾经利用暑期发掘了22米长的恐龙骨架,如今就摆在展厅里。”
  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些见证了地球和生命演化历史的珍贵标本。“比如,在地球科学厅的一座展柜里,就陈列着采自南极洲的岩石和地衣。这一组12件标本,是由我们的校友,著名女地质学家金庆民捐赠的,是中国地质工作者不畏艰险探求真知的见证。”
  与采自南极的标本同样难得一见的,是一块珠穆朗玛峰的岩石。周洪瑞告诉记者:“珠峰岩石标本是我们在中国登山队工作的校友的捐赠,它虽然体积不大,却曾经经历了喜马拉雅山脉风雪的洗礼,是来自。‘世界屋脊’的珍贵纪念。”
  “作为高校博物馆,我们需要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兼顾公众的科普需求。”周洪瑞说,“正因如此,我们在布展的时候,才力图用专业的眼光,将博物馆打造成一扇窗口,让更多的人有可能深入地了解这颗星球的奥秘。”
  在地球科学展厅,一组火山喷发模型清晰地再现了火山喷发的全过程。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沙盘与投影设备展示了岩浆在地表火火上喷射而出,带来的火山灰漫天翻滚,火山喷出的岩浆在地表冷凝形成坚硬的火山岩。
  “这些藏品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大部分藏品是几代地质学者与学校师生自上世纪以来在各种艰苦的野外环境下采集和积累起来的,其中也有校友、国际友人馈赠的标本,还有部分购置的标本。四个展厅的布展总投资在1000万元左右,平均每平方米4000元多一点。”周洪瑞说。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本身就是一本书,书里边的故事,是周洪瑞和他的同事们一点点打造出来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书里的故事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周洪瑞,男,汉族,1958年出生,籍贯河南。1975年参加工作,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馆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工作组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出版专著1本,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性成果有:《华北地台南部中、新元古界层序地层研究》、《华北大陆南缘中、新元古代大陆边缘性质及构造古地理演化》、《豫西栾川地区“陶湾群”研究》、 《南天山遣山带综合地层学研究》等。
其他文献
2012年,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并实施过半的时间点。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目前,北京市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取得了哪些效果?带着这些问题,5月29日,《地球》杂志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的理事长赵知敬先生。  《地球》:
期刊
通过将秸秆颗粒化并采用全新的燃烧技术,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的技术人员成功克服了秸秆利用产业化的两大技术瓶颈,成功地将秸秆转化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仅仅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对于缓解农村地区的能源危机,促进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月21日,合肥工业大学教授邢献军等人与安徽丰原生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生物质高温超焓燃烧发电锅炉技术”,攻克了生物质运输困难和
期刊
传统的石化能源不可能维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命运,使得人们在开发利用传统能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着新的替代品。继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能源被开发之后,人类的着眼点开始聚焦在无所不在的生物身上,于是开发生物能源就顺理成章成为科学家开辟的一条崭新道路。一种半机械发电的蜗牛也就应运而生了。  说起“半机械蜗牛”,有人会联想起一部美国老电影:导演乔治·卢克斯的电影《星球大战》,相信里面的机械爬虫让人
期刊
很小的时候,就听老猎手巴土卜讲过一个关于母狼的故事:  “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方的狼。我只见过北方的狼。”巴土卜舒展胸膛,像是恢复了当年的神勇……  曾经,巴土卜追捕过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小狼跑不快,他和狼的距离越来越近,就在快要进入射击范围内的时候,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  按照巴土卜的经验,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木旺盛处绕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就完全
期刊
今年4月底,南方周末报道了一个叫做增田达志的日本人在我国内蒙古二连浩特沙坝种树的故事。在我国曾经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在我们的常识当中,树应该是多多益善的。而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著名草原生态学家刘书润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  治理环境不一定就要绿化,绿化不一定就要种树。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每一棵树都是一个“蒸发器”,不仅带走大量的水分,还会带走土壤
期刊
北海道由日本第二大岛屿(世界上第21大岛)的北海道岛和利尻、礼文、天卖、烧尻、奥尻等小岛构成日本行政单位“道”,介于北纬40度33分至45度33分,东经139度20分至148度53分之间;南北宽420公里,东西长540公里,面积占全日本的五分之一,而人口只有东京的一半,人口密度约70人/平方公里,多集中于以札幌为中心的小樽与旭川之间。  我是今年2月份去的,几天前还在南边的冲绳抱着棕榈树合影呢,从
期刊
鲨鱼早在恐龙之前就生活在地球上,被认为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有“海中狼”之称。1975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片中令人战栗的场景不仅赢得空前的票房收入,也给人们留下了鲨鱼“残暴”“血腥”的形象。就是这样的海洋霸王,在人类面前却是脆弱不堪的,早已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目前,深圳“零鱼翅”活动正在推广进行中。中国香港、杭州等城市的多家高级酒店宣布拒绝鱼翅,多家环保组织发起过“201
期刊
面对客商,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赵锋镝主任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宽甸,把他心目中最美好的宽甸描绘给客人。  “宽甸空气清新、风景秀丽,被誉为世界六大无污染地区之一,是辽东天然绿色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来过的客商称这里是神仙居住过的地方。”  “宽甸位于辽宁省东部,鸭绿江中下游西岸。东南与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东北与吉林省集安接壤,西接凤城,北邻桓仁,西北与本溪毗邻,西南与丹东
期刊
类型多,规模小,多分散,埋层浅,是凤城市的矿藏特点;山多,林密,地少,是凤城市的地表自然概貌。如何让地球赋予凤城的资源,在现代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可持续的发展?辽宁省凤城市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生态文明理论,在有限资源上架构更大的广阔的发展平台,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向前发展。  整合资源算好发展一本账  凤城市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管理的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按照“有序有偿、供需
期刊
[摘要]针对煤矿企业生产管理智能化问题,分析了地测空间信息系统对煤矿设计、生产、安全、管理等领域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较典型的MsGIS系统,讨论了煤矿地测空间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基本功能与应用流程等问题。最后,指出了当前地测空间信息系统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煤矿 空间信息系统 地质测量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