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1985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的责任和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合作意识以及开放的视野。语文课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好语文课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感,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作为以语言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学科,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下面就课堂提问的艺术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目的要明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或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让他们开动脑筋,深入思考文章的精髓以及要表达的主旨;或者引导学生突破疑点难点,由原来的百思不得其解而忽然进入柳岸花明又一村、拨开乌云见太阳的明朗。我们在设计问题备课的过程中,应当带着非常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将相和》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记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丞相和大将之间的一段故事,文章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故事背景,通过对于完璧归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叙,刻画了廉颇蔺相如两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的远见卓识,表现了廉颇勇于承认错误有错就改的高贵品质,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怀。
  在课堂问题设计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设计如下问题:题目《将相和》中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既然是将相“和”说明他们肯定有过一段“不和”,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和”呢?他们为什么最后又和好如初了呢?你认为将和相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老师尽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内涵,掌握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做到中心突出目的明确。
  二、层次要清楚
  在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对于所设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结构与文章内容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吸收,给学生以清晰的的层次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步入知识的殿堂。例如在《九色鹿》一课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选自印度民间故事,情节生动、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在设计课堂提问中,我们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发展来设计提问:九色鹿救的那个人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出卖九色鹿?国王捉住了九色鹿为什么又把她放了?是国王不遵守诺言吗?他为什么要把报信人扔进恒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些问题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得到了做人要恪守信誉知恩图报、任何背信弃义恩将仇报都不会有好下场的结论。
  三、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
  语文科的主要特点就是它是以语言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的运用与问题的设计上,要灵活多样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导入新课和复习旧课的内容时,可以提一些记忆性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为了再现所学的知识并把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例如我们在讲陆游的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我们以前还学过陆游的哪些诗词作品呢?我们以前还学过宋代那些诗人的作品呢?在学习王维的《渭城曲》和高适的《别董大》时,我们可以提问:我们还知道王维的哪些诗?我们还学过唐代哪些诗人的诗?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时,我们可以提一些探讨性的问题。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那句“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什么意思?体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和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根据课文的内容在问题的设计形式上,可设问,可追问,可疑问,可互问,灵活多样的提问方法,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反馈教学信息,检查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难易要适度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设计的过难,学生不知从何答起,会感到茫然,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受挫感。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脱口而出,就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主线来设计问题。如果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把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以旧导新,由难到易,使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和思考,能一步一步地解答问题。在《祖父·后园·我》这篇课文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祖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你眼里他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后园是个怎样的地方?它为我的童年带来了什么?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设计,学生会逐渐理解课文的内容,一個慈祥可爱的老祖父,一段美好的童年回忆会浮现眼前跃然纸上。
  五、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的目标决定了课堂提问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回答问题,必须让所提问题带有普遍性和全面性。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设计问题不能只针对一个层次的学生,而是能让好学生稍作思考便能得出答案,中等生在老师的启发下也能答出,差一点的学生虽然有可能答不上来,但通过积极思考,在得到答案后,他们也能尽快地吸收和掌握。
  六、角度要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教学提问要注意把问题变得有趣味,主要在于变换问题的角度,使学生感觉新颖和奇特,学生对问题有兴趣,积极性会迅速被调动起来。例如在《用奇谋孔明借箭》一文问的教学中,如果我们把问题设计成这样:诸葛亮答应周瑜要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但他一不找工匠,二不找木料,他是怎样得到这十万支箭的呢?学生们的兴趣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后,学生会对课文内容产生极大的好奇,加快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见,角度新颖的问题设计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课堂提问只是众多教学方法当中的一种,如果我们能恰当地运用好,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如果再辅助以其他教学方法,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大自然开展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让幼儿尽情地享受阳光、空气、水等大自然的沐浴,还能增强体育活动的野趣,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幼儿动作,启迪幼儿智慧,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自信,勇敢的品质。本文以“小水坑游戏”为例,讲述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怎样巧妙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开展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启迪幼儿智慧。  【关键词】大自然运动游戏 幼儿发
“课程改革的任务艰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去面对、去解决,其中小字部分就是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新问题。”【1】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用好小字部分内容呢?本文试就此观点谈点个人看法。  一、导语类小字内容的应用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正文内容进行探究学习外,还应巧妙地利用课本上的导言材料,对待这类小字,可以用它来制造悬念、激发兴趣、引出
根据近年来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各级领导部门结合实际的安排,我曾几次参加上海新纪元集团举办的培训和镇、校的教师培训,加上从教以来的不断总结,使我对教学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感受极其深刻,知道要做和怎样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师。  一、热爱教育,自我陶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落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谈何容易,正所谓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为师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无
摘要:伴随着我国信息与经济化社会的进程发展,全面开展素质化教育,以《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教学纲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本文就针对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的教学困境、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成果进行讨论,从而取得其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 空间几何体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采用五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感化班级中差生,使他们最终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爱心 制度 耐心 诚心 方法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几乎每年都要遇到一些学习差、表现差的“双差生”。其实,我们看到的“差生”只是该生的外在表现,而没有看到他的发展潜能。他们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以爱心感化他们  爱心第一,我觉得也应该表现在师生关系的平等,不得认为当老师的给学
[摘要] 眨眼间,孩子们进入了中班,幼儿园生活也都步入了正轨,但是每当到了带领孩子们上楼进午睡室睡觉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都喜欢一哄而上,挤在午睡室门口脱鞋,你推我挤,不断的有幼儿向我告状:“马老师,xxx小朋友总是挤我,把我的鞋子都踢走了”,放眼望去,孩子们的鞋子横一双,竖一双的堆放着,七零八落的鞋子就好象是给我设置的层层“路障”,可谓一片狼藉。午睡起来后,孩子们一脸茫然的寻找着自己的鞋子,还常有
无论在哪个年级教英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是一项令人头痛、需要耗费大量心力的工作。不仅是因为学生写作水平不高,更要命的是很多学生惧怕写作,在被迫的写作中无话可写,或者用汉语思维方式写作,从而出现字词错误、语法错误、结构混乱、内容空泛等诸多问题。  确实,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写是高于听、说、读之上的一个综合要素,是一种综合的脑力劳动,要求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和流畅地道的表达能力。只要动手写,哪怕是写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运用。有人说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便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我认为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更加优化语文教学,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下面我就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融合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借以抛砖引玉。  一、语文课堂中融合信息技术,激发乐学情绪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容易被动听的声音和色彩鲜艳的画面所
【摘要】: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致力于影響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我们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数学 实验 直观 教学 操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