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出一个春天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090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导入
   生活中处处有“顶”。你看,一粒种子,顶出土层;一只海燕,顶风冒雨;一座大山,顶天立地;一个团队,合力相顶……它们都顶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春天!“顶”意味着承受,担当,碰撞,支持……
   请以“顶出一个春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习作展示
  顶出一个春天
  季王钰洁
  春天来了,但天气还是有点冷。我打开窗户,伸了伸懒腰,看了看对面楼下的迎春花。
   它们小小的,根茎十分细,好似直不起腰来。被这春天里若有若无的寒意压弯了腰吧,我想。
   在我收回目光时,对面窗户里露出一个扎着马尾的头顶,她似乎在写作业。我这才想起妈妈昨天说的话:有个高一的学生住在我们对面。人家一天到晚都在努力学习,除了数学成绩有点差外,其他科目都学得很好。你看看你的成绩,下滑成什么样子了?当时的我不以为然,暗自笑道:努力了不是还有遗憾吗?可是此时,看到对面女孩一直埋着的头,我不由得想到了外面的迎春花,它们弯着腰裸露在这还未散去的春寒中。我笑了笑,关上了窗。
   第二次打开窗户,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随着开窗的“吱吱”声,我向下望去,借着微弱的灯光,隐隐约约看到了那仍弯着腰的迎春花,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也许是开窗的声音惊扰了埋头学习的她,又或许是周围过于安静,没有虫鸣,没有喧闹,她抬头向我挥了挥手。我也挥了挥手,并朝她笑了笑。她见我这样,向我比了一个加油的手势,然后又埋下了头。
   我的心莫名地紧缩了一下,好似有什么要破土而出。
   我又一次打开窗户是在一个早晨。春寒已过,天气温暖了许多。这次我以为对面的她还在埋头学习,没想到迎接我的是一张笑脸,她手里还拿着一张清晰地写著“138分”的试卷。她高兴极了,愈笑愈欢,似春天绽放的花朵。
   待我再向楼下看时,那迎春花终于挺直了腰杆,努力向上生长,它们似乎已经顶破了冰冻的土层,驱散了春寒!
   我笑了笑,陡然间,明白了心中要破土而出的东西是什么。
   迎春花,即使弯腰,也不折腰,用尽全力去冲破重重阻挠。
   她,即使数学成绩黯淡,也还是埋下头,凭着自己昂扬的斗志,顶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是啊,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谁都能顶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江苏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学校)
  师生互动
  管老师:“顶出一个春天”,关键词是“顶”和“春天”。我们先来看“顶”。它是一个动词。结合引导语“一粒种子,顶出土层;一只海燕,顶风冒雨;一座大山,顶天立地;一个团队,合力相顶”来分析,不难发现这里的“顶”具有丰富的内涵,正如引导语明示“顶,意味着承受,担当,碰撞,支持……”。因而,写作中,情感应该是积极的,奋进的。再结合“一粒种子”“一只海燕”“一座大山”“一个团队”,不难看出写作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因而,该文可以写个人奋斗史,即个人的春天,他人的春天;可以写集体的奋斗史,小到一个家族的春天——写家族的兴旺,一个团队的春天——写团队的壮大,大到写一个民族的春天——民族的兴盛,一个国家的春天——国家的繁荣。
   再来看“春天”。显然它在这里有了象征意味,可以是自然的春天,但更多应该是指奋斗后的美好前景。结合引导语,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个简单补充:一粒种子,顶出土层(顶出了成长);一只海燕,顶风冒雨(顶出了勇敢);一座大山,顶天立地(顶出了巍峨);一个团队,合力相顶(顶出了成功)。瞧,春天的象征义就显露出来了。依此生发,“春天”就来了。
   季王钰洁同学写楼下的迎春花、“那个扎着马尾的头顶”和“我”,意象与主体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作文的内涵极为丰富。文中的伏笔照应也很到位,整体结构严谨精巧,笔法灵活,令人叹服。下面就请同学们拓展思维,回望自己生活学习的经历,说说你对“顶出一个春天”的想法。
   石祎晨:我要写一次心结的打开,写我用心中的“栀子花”“顶”开了自己心灵的枷锁。由实物栀子花联想到心中的栀子花,继而将其比作打开心门的钥匙。文中,我会多次点题。栀子花“顶”出了自己生命的灿烂,我深受感动和启发,我要着重写好自己的内心感受。
   季施航:我想仿照贾平凹《一棵小桃树》的写法,设置明暗两条线索,通过叙述我家门前那株三角梅的生长过程来映射我的拼搏之路。
   管老师:跟着课本学写作,学以致用,很好!不过要注意扣题,要将三角梅的生长过程、你的拼搏之路和“顶出一个春天”紧密联系起来。
   顾徐嘉:看到这个题目,我一下子想起了上次参加钢琴比赛的事。为使作文内容更充实,我会插叙一段,描写我上次回老家看到的一只小虫使尽全身力气从一个比它大几十倍的泥疙瘩下面钻出来的情景。
   管老师:小虫从泥疙瘩下面“钻”出来,也就是小虫“顶”开了泥疙瘩,“顶”开泥疙瘩后,它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春天”呢?它是怎么“顶出一个春天”的呢?你参加钢琴比赛,又是如何“顶出一个春天”的……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把作文的选材、写作对象、结构框架、中心主旨等都考虑清楚,下笔时才不会跑题、偏题,作文内容才不会出现条理不清晰的问题。
   秦袁:我是学校排球队的,我想到了我们队前些天差点解散的事情。听到解散的消息后,我们几个队员都很难过。我们因为有同样的爱好而走到一起,好不容易才组成这样一支队伍,所以我们彼此都十分珍惜。当然,后来不仅我们队留下来了,我们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县里的排球比赛。我要写写我们组建队伍的艰辛过程。
   何张浩:大家还记得上学期的拔河比赛吗?我们班几个“火柴棍”竟然夺得了亚军,多不容易!我觉得除了要把“顶”的过程写具体写详细外,还要把我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写出来。这样,主旨的揭示才会带给人水到渠成之感。
   王家岑:我要写上次和家人去旅游登山的事情。天气炎热,山路又陡,很多人都在中途放弃了。我们见状,也想原路返回,是爸爸用坚强的意志鼓舞了大家,我们才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绝美的风景。我们顶住了疲惫和痛苦,见到了山巅的春天;我们战胜了自己,收获了无与伦比的喜悦。我想借这次作文训练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它对我的触动很大。
   管老师:生活是一本大书,我们要走出去,用眼更要用心去观察和体验。这样,我们笔下的素材才不至于同质化,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陈刘睿:我就写上次咱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事情。写排练时我记不住歌词,大家群策群力一起帮助我克服难题的经过。最后升华到赞扬班级成员的凝聚力,赞扬集体的力量。可能类似的素材很多,但我打算用剧本的形式呈现,以此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管老师:对,当素材倾向于同质时,我们就要思考如何才能在同质中脱颖而出,如何避免流于平庸。我为同学们有这样的创新意识而欣慰。
  教师总结
   大家都善于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筛选素材,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更有真情实感,才更有自己的思想。作文要出新,除了主题意蕴的多元挖掘外,即便题材类似,我们也有很多办法让它与众不同。比如不同的叙述视角、不同的写法、不同的结构、不同的语言表达风格等。
   此外,大家善于借鉴课本名家作品的写作手法,学以致用,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迁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老师看到大家的成长进步特别欢喜。总之,老师希望大家继续用心去感受生活,发出独属于自己的声音,写出烙上我们心灵印迹的作文。
其他文献
当我的笔锋勾勒出一颗老南瓜的时候,我知道,那就像我。天地悠悠一颗瓜。它黄黄的颜色如我浑身老去的肌肤。它表面的竖沟如我额头的深深皱纹。因为那是出自于我的手笔的一颗瓜呀。因为那是灌注了我的心血的一颗瓜呀。一颗老出了野心老出了芬芳的老南瓜!虽然漂泊海外,却感觉得到,它被一根无形的横跨大洋的蔓子牵扯着,而蔓子连着老根,老根深埋而纠结,在我亲爱的故土,在陕北的黄土地上。   感觉得到,我一铺开宣纸,那老根便
期刊
文题速递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作文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1.严格审题,确定重点   这是一篇介绍某种科技产品的作文,要特别注意后面的要求: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审题时要扣住题目要求,思考严密,从而确定作文重点,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   2.了解对象,确定顺序   介绍生活
期刊
作者介绍   乔斯坦·贾德,1952年出生于挪威,担任高中哲学教师十余年。1986年创作出版第一本书《贾德谈人生》。1991年后成为全职作家。他的作品致力于对人生意义与终极关怀的探索、思考。代表作《苏菲的世界》被誉为“二十世纪百部经典之一”,乔斯坦·贾德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作品简介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
期刊
我家窗口,正对着那个老式公交站台。   斑驳的站台有一个异常显眼的站名——交通运输局。每天早晨我都会站在窗口观察那些要乘公交车出行的人: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甚至同样的人,却有着不同的等车、上车方式。有意思吗?有点儿。但又好像没有。   那天,窗外狂风大作,雨点抽打着窗玻璃,大树在北风中颤抖着,伸出枯瘦的枝丫,似乎在哀求冬天能对它仁慈点。   我又早早起床,站到窗前。虽然屋里暖暖的,但我的手还是
期刊
这个世界,丰富多彩,需要你一页一页地去阅读。  春姑娘悄然走来,大地朗润,万物复苏。瞧,小草从地下悄悄钻出来,露出可爱的小脑瓜,嫩嫩的,绿绿的,似乎正在用好奇的眼睛四处打量这个崭新的世界。岸边的垂柳已抽出嫩绿的枝条,上面点缀着密密的细芽儿。风儿一拂,柳枝飘飘,如长袂少女,翩翩起舞。风儿渐渐止息,河面如镜,柳影幢幢,似那对镜梳妆的俊俏姑娘。几只“先知”的鸭子不懂“风”情,嘎嘎叫着游过来,搅乱了一池春
期刊
左读范文  默契合作的“黑牡丹”   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数量稀少。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极其轻快优雅。它是一种大型涉禽,主食小鱼、小虾、蟹、螺和蛇类、蛙类等,白天喜欢在竹木掩映的河溪之畔散步、觅食和小憩,晚上则成群栖息在高高的树桠上。它体长1米左右,雄鹳除腹肋部的羽毛是纯白色之外,其他与雌鹳一样,均呈深黑色,并泛出一种浓淡变幻、富丽秀美的紫青色
期刊
古人云:“时穷节乃见。”说的是越是境况不佳时,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度量、涵养。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大考场,各种各样的考试随时都会降临在你身上。古语说得好:“无度不丈夫。”要想做天地间的大丈夫,就必须拥有大器量。   要想拥有大器量,就不要凡事对号入座。一次,马其顿国王阿普拉于斯在街上走时,被人泼了一身水。看到的人都说,国王该惩罚那泼水人,而他却说:“是的。不过,他并没有把水泼在我身上,而是泼在他认为的那个
期刊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三者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体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论证过程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议论,而是层层推进的递进式议论。这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借鉴意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期刊
总体原则   学以成人。读书学习目的是什么?这是孟子强调的首要问题。人生时间有限,书海无涯。在宝贵的时间里,选择读哪些书,取舍标准在于读书目的。孟子认为,读书首先为了明白事理,提升个人修养。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读书学习就是要把人的善良之心找回来。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心,都可以成为一个贤人。而读书学习则是让人明事理,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文明人,从一个低级欲望的人变成一个
期刊
蒋勋是一位美学大师,他对美怀有布道之心,令人感动。席慕蓉说:“蒋勋是我们这个时代踏入艺术门槛的最佳引路人。他为我们开启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窗,更是文化与历史长河上所有的悲喜真相。时光终将流逝,然而美的记忆会长存。”今天我们一起读他的一篇美文,看看他与古诗词的故事。  品读经典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我喜欢诗,喜欢读诗、写诗。   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