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应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探究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巧用情境教学是提高高中数学具体生动性与趣味高效性的重要措施,也对高中生数学实践运用能力、数学精神及思维品质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要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新建议来提高其应用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073-02
  情境教学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新颖多元性与教学内容简单形象性的主要手段,也是深化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改革及满足高中生个性化数学学习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还是激发高中生数学学习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主要方式。
  一、巧设形象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模型、生活常见物品等来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生动准确地演示抽象数学规律的推演过程与运用效果,引导高中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提高数学教学趣味性与教学氛围活跃性的同时,也提升了高中生的数学实验探究及质疑批判能力,促使高中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答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不理解的生活现象,提高了高中生數学知识的理解认知与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基本立体图形》相关知识时,教师提前准备好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长方体、正方体等多种多样的立体图形模型,让高中生在以小组为单位近距离地观察分析立体图形模型的基础上,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概括出不同模型的基本特征,帮助高中生在脑海中形成虚拟的立体图形,打破了高中生的空间思维障碍,缓解了高中生对立体图形的恐惧感与陌生感,为高中生以后深入学习空间立体几何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巧设实验情境
  实验情境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模拟或具体组织开展数学实验的方式来创设富有趣味探究性的教学情境,既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互动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给予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新体验,也降低了高中生理解与掌握数学重点规律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更对高中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及想象创造力等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结合高中生数学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及数学发展诉求、教学目标等来确定实验主题,综合考虑实验流程、实验场所及实验目标,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推演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完善实验备用方案,保证数学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统计》相关知识时,教师设计“班级男女统计”“高中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口袋中红球与篮球的比例”等数学小实验,让高中生以小组为单位来选择实验主题,共同设计实验实施方案。此时,大多数高中生会设计数据统计表格与确定抽样比例,通过口头询问或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获得相关的数据信息,将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不仅加深了高中生对简单随机抽样、统计等定义的理解,也锻炼了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等,促使了高中生转变数学无用论的观点,加强了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巧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则是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激化教师设计问题与高中生原有数学学习经验之间的冲突,强化高中生数学自主思考的动机,挖掘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潜能。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时间的长短、数学知识的特点及高中生分析思考能力等设计3~5个问题,并根据高中生课堂学习状态及问题回答效果等调整提问的节奏与问题内容,引导高中生在思考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数学知识水平。另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应坚持难易结合、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在提高高中生问题分析思考与解答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高中生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实现了高中生逆向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持续提升。例如,在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以同一平面内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为契机来设计3~4个难度逐步增加的问题,“分析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点与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关系有哪几种”等问题,大多数高中生会下意识地为第一个问题设置“点、线、面”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前提条件,快速准确而又自信满满地喊出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告知高中生回答错误的结果。高中生会产生怀疑迷惑甚至质疑的情绪,教师趁机提出“点、线、面不在同一平面”的前提条件,这颠覆了高中生以往数学知识的认知,促使高中生思考空间与平面的关系,强化了高中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究发展意识。当教师在初步讲解空间点、直线与平面相关理论知识后,让高中生再继续自主思考与回答下面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高中生数学知识能力的螺旋式提升。
  四、结语
  正视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认识到情境教学法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及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通过创设形象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问题情境等途径来提高教学水平与活跃教学氛围,为实现高中生及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兰,余善东.探究情景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20(08).
  [2]张学文.浅析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18).
  (责编 吴娟)
其他文献
体育课作为中学教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学生体能、巩固学习资本的重要课程.但农村经济和教育理念落后,导致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不高,为了调动学生对体
摘要:在广泛呼吁核心素养教育的当今社会,体育学科作为德、智、体、美、劳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重视。本文将集中围绕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展开讨论,分析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具体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063-02  一
摘要:幼儿健康成长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近年来许多学校机构也在幼儿足球运动方面积极做出努力,通过足球运动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结合幼儿足球教学中的实际教育体会和幼儿生理特点,对足球运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求让孩子能够主动参与到足球运动中,从而为孩子的未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足球运动;幼儿成长;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教育的不断改革改进,高效课堂成为教学目标。目前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初中生的年龄还算小,思维有限,所以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随后简要探讨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摘要:在“学以致用”理念下,教师教学开始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認识,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本文重点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分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数学思想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
在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观念及专业素养的制约,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一直处于低效的状态.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通过观念的转变、模式的创新来提高学生的空间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与方式的束缚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学生的今后数学学习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应当是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薄弱的原因,随后分析了在小学
班级管理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爱的付出对于营建良好班级、学生的成长、实现家校合力都很重要.笔者基于多年对普通班级管理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本文将阐述目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