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私营化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awxsecd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各层次的民办学校正在大规模增长.本文正是要设定一种情景,从而更多地理解和引导这种现象.作者首先解释了在拥有庞大公立教育系统的国家缘何出现私立学校.基于埃斯特尔·詹姆斯的划分,私立学校是对过度需求、差异需求以及非营利组织大量出现的回应.中国的特点是在公共教育资源短缺的地方存在过度需求,特别是在中学阶段那些无法就学或是达不到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入学标准的学生中;差异需求也明显存在,民办精英学校的出现为学生在现有公立教育体系之外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其次,作者讨论了评价私立学校功能和运作的四个目标:自由
其他文献
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和政府的教育政策有关,社会的每一个组织,尤其是教育机构,都或多或少受着政府教育政策的影响与制约。为了管理教育,政府忙于制定、落实或修改政策。这些教育政
过去,教育与营利似乎是一对相斥的概念:教育属于公立机构,通过政府财政预算获得经费,而营利活动则属于企业行为。在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部分大学组织
随着科技、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移民和原住民、少数民族的觉醒,以尊重和保持文化差异为核心的多元文化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有着久远的历史,但又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英国的纽曼,都倡导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注重培养一种探索求知与优雅高尚的心智
20世纪初,制度理论曾兴盛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随着新古典理论在经济学中占据主流地位和行为理论的发展,从个体主义的方法论出发,以抽象概括的方式解剖社会现象、探求研究对象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于1999年,2000年由担保贷款改为信用贷款。在我国高等教育“奖、助、贷、勤、补、免”的学生资助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措施之一。然而,国家
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大量务工人员从农村进入城市,引发了对继续教育和培训系统革新的巨大需求。农村转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绝大部分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如果不能辅之
知识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历史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乃至经济学家都从各自的角度探索知识的问题。但对高等教育来说,知识或者说高深知识不仅是一个需要研究
新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对普及高等教育的本质进行反思,并对其所需条件的认识进行更新,这涉及到高等教育制度结构和对待高等教育态度的深刻变革.精英形式的高等教育需进行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