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塔克著、徐雨村译、谢继昌校订的《文化人类学——文化多样性的探索》出版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hia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书作者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1966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是美国密西根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他从1968年起在该系任教,1992年他荣获密西根大学文学、科学与艺术学院杰出教学奖。1999年,美国人类学会颁给科塔克教授“麦费德奖”,表彰他在人类学教学工作上的杰出表现。科塔克教授从事田野工作的地点遍及世界各地,包括巴西、马达加斯加与美国。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于地方文化如何被整合(以及抗拒整合)进入较大的体系之中。这项兴趣将他早年对生态与国家形成研究,联结到最近关于全球化变迁、国家与国际文化,以及大众传播媒体的研究兴趣。
其他文献
厘清了家庭和企业的概念,并不是“既定事实”,而是作为观念和象征性的建构。通过探讨日本的系列和财阀以及韩国的财阀,这三个家族企业模式,展示了这两个国家如何对亲属和商业进行观念和象征性的建构以及这些建构如何在全面的、历史的和政治社会背景下实地运作。从中可以看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包括新儒家、封建阶级结构、祖先崇拜、殖民主义、战争、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国家驱动的现代化政策。强调如果有人轻易地把自己的文化中心主义观念,扩展到那些具有不同历史发展过程的社会文化情境中,那么一定会犯下严重的理论错误。
关于全球化的其中一个最形象比喻莫过于David Harvey所提出的“时空压缩”理论。跟其他所有的比喻一样,该理论既展示出一种重要的洞察力,又带有潜在的误导性。世界并不是以统一的方式收缩变小。对于不同类型的行为主体、客体和思想,这种缩小是不均匀的,而且在各种空间里面是不连续的。我们提出了“时空阻断”这一概念,用以补充“时空压缩”的说法。阻断意味着打断言语流动的象征符号确实存在。构成全球化世界的流动空间也被各种阻碍所断开的。“9·11事件”之后对安全的关注和对各种传染病的监控都凸显了边境的重要性。通过对香港
对中国成衣生产环境与外来工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疑问。这里的外来工并不是指外国劳工,而是从中国境内穷乡僻壤来到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外来工。不过两者之间仍存有某些相同的特质,例如,他们都渴望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同时也是各种歧视行为的受害者。本研究假设是:就算在中国从事成衣业的外来工和在其他国家的一样,同样在艰难的工作作环境里赚取微薄的工资,但他们并不只是雇用制度下逆来顺受的受害者。取材于在浙江省义乌市努力拼搏的三个兄弟姐妹的人生轨迹和故事,他们的职业生涯与由中小型家族企业构成的成衣业行业特点密切相关。
全京秀将朝鲜半岛的百年人类学史分为日本殖民时期和独立纷争时期两大阶段,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人类学为日本学者控制,并非纯学术研究,且有意抹杀文化概念。韩国独立后,本土人类学家坚持三大立场,这与人类学的研究传统一脉相承。对韩国人类学百年历史的关注,可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取得的成就,发现学科建设中的缺陷和隐患,推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和创新。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云南芒市傣族村寨的“咋尬”仪式进行了重点描述。认为无论从名称、内容和形式来看,还是从活动的主体来看,“咋尬”都具有一种兼跨神圣和凡俗的特性,把神圣时空与日常生产生活连接成了一个连贯统一的整体。佛教信仰、对世俗声望的追求和年龄群体的压力一起,使“咋尬”这样的公共活动中的“做好事”价值观从个人性的功德变成了当地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公德”。对于仪式研究来说,在不忽略其神圣性的基础上,结合仪式之外的更广阔、更凡俗的日常生产生活场景,从社会生活整体的角度展开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学科创建于1964年,是中国开设东南亚国家语种本科专业最多的学科之一。2000年亚非语言文学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成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其中亚非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东盟人才小高地一东南亚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基地;越南语专业教学团队是广西优秀教学团队。本学科共有四个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主要特色有。
在过去30年,莎伦·考夫曼教授一直致力于考察美国老龄社会的文化和意义。通过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她曾经深入考察晚年生活的意义、医学文化的转型和晚期病人的临终等重要议题。目前.她比较关注美国生物医学经济学和卫生保健递送体系如何影响了个体的行为准则和理性选择。在访谈录中,她不仅回忆了自己的研究历程,还介绍了当前的研究课题,并指出了老年研究的一些未来议题。
在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分析和文献研究以及理论探索的方法,探讨了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和家庭代际支持转变的内在机制以及对老年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两代人居住形式上的分离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子女对老年父母所提供的支持,不能简单地将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化等同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在中国,家庭成员仍是养老支持的主要提供者,但是家庭养老及其代际关系已经展现出了全新的样式。
2013年10月10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师生迎来了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人类学同行。两个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人类学新锐论坛”在南京大学河仁楼会议厅顺利召开。
广西桂林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洲村被誉为“百年清官村”。该村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百多位出仕为官者群体。而且人人都为官清廉。“百年清官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核,即爱莲文化所蕴含的君子人格追求、科举文化所导引的读书成才取向与耻感文化所昭示的知耻求荣观念。其文化之所以形成,得益于理学南传及其在广西传播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德育为先的家庭教育模式所产生的巨大成效以及中国古代清官文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