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方 育人无痕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y2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学习生字
  (课前生背诵《游子吟》)
  师:小朋友,请看老师写的是(板书:儿子。生齐读)儿子,这两个字在每一位妈妈的心里都是那么的神圣。可是,妈妈这两个字,在做儿子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很有趣故事《三个儿子》(板书:三个)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师:小朋友请打开书,轻声读读这个故事,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读完故事后再把生字连词多读几遍。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生字词。)
  师:我要表扬一位小朋友,刚才他告诉老师,他看了故事下面的注释,知道这个故事是外国的一位女作家写的。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读书!小朋友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大家来展示一下:谁是识字大王,生字读得最好!(师出示生字卡片)
  生:既、嗓、拎、桶、晃、甸。
  师:“嗓”字应该是平舌音,“拎”字是前鼻音。谁再来读一读!(生读嗓、拎。)
  师:老师把拼音遮住了,难度加大了,小朋友还能读好吗?(生读)
  师:请小朋友把书翻到106页,我们一起来认读生字条中的生字。听仔细,第三个,倒数第二个……
  师:再请小朋友读一遍给同桌听,全对,给他竖一个大拇指,读错了,帮他纠正。
  (生同桌互相读生字)
  师:现在,我们来开火车认读带有生字的词句,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好。火车火车往哪开?
  生:火车火车往这开!
  生:嗓子、晃荡、沉甸甸、拎着水桶。(读完放在黑板旁边)
  师:(出示)这是一个带有生字的句子。哪位小朋友来读读?
  生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师:男孩子读。女孩子再读。
  师:“既……又……”在这就是——
  生:又聪明又有力气的意思。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师:请小朋友端好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想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听清楚,老师读前面,你们接着往下读。好,现在开始。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妈妈们在说什么?请大家轻声读2~6自然段。妈妈们在说什么?
  生:她们在说自己的儿子。
  生:两个妈妈在夸儿子,一个妈妈说自己的儿子没有特别的地方。
  师:(引读)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后面,看见了什么?请大家接着自由读7~13自然段。(生自由读7~13自然段。)老爷爷看见了什么?
  生:老爷爷看见一个孩子在帮妈妈提水。
  生:老爷爷看见一个孩子翻跟头,一个孩子唱着歌,只有一个孩子帮妈妈提水。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我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三个妈妈在打水,水很重,老爷爷看见只有一个孩子帮妈妈提水。
  生:故事说在打水的时候,有两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另一个妈妈说自己的儿子没有特别的地方。当妈妈们拎着很重的水桶时,只有一个孩子帮妈妈提水。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课文就是讲了这样一件事。这个故事不仅有趣,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呢。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大家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小朋友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在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然后再轻声读一读。
  (生默读,画句子,读句子。教师巡视)
  师:小朋友检查一下,你画对了吗?(生:画对了。)想一想,妈妈们会用怎样的语气说?同桌互相读一读。(生互读)
  师:谁来读读看,大家仔细听,你听出了什么?
  生:(读)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生:我听出了这个妈妈在夸自己的儿子又聪明又有力气,但是分量还不够。
  师:你来夸一夸,行吗?
  生:(读)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生:我听出了这个妈妈觉得自己的儿子是最棒的!
  师:真是一个得意的妈妈!请全班读一遍。(全班齐读)
  师:第二个妈妈是怎么说的?
  生:(指两位学生读)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生:她在夸自己的儿子唱歌好听极了。
  师:谁还想来夸一夸?(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你们为自己的儿子自豪!这两个妈妈都在夸自己的儿子。还有一个妈妈是怎么说的?
  生:(指两位学生读,全班读。)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我听出来了,这个妈妈觉得儿子没有特别的地方。
  师:真是一个非常普通、平常的儿子!三个妈妈,有两个在得意地夸奖自己的儿子,而另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三个妈妈的话,老爷爷全都记在心里!妈妈们打好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小朋友,认真读读第八自然段,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读,读后回答)我知道这段告诉我们水很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中写了“水直晃荡”。
  师:“水直晃荡”,去掉“直”,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生:水在不停地晃荡。)为什么会这样?想一想。
  生:因为水太满了,水很重,妈妈都快拎不动了,才会不停地颤动。
  师:所以说——(生:一桶水可重啦!)齐读第8自然段,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水桶里的水很重,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师:假如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这时你会想什么?
  生:我真希望有人来帮我一起拎,我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师:这时,三个孩子都来了。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请小朋友轻声读9~11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生(读):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生(读):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生(读):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同时板贴句子。)
  师:自己检查。画对的举手。我们再来看看三个儿子的表现。
  (师引读:一个——一个——另一个——,生接读后面的话。)
  师:(贴图)像这样,叙述三个孩子,一个怎样,一个怎样,连用三次,我们就会觉得很乏味,所以,第三个就用另一个。比如:教室里有三位同学在打扫卫生,我们可以说——
  生:一个……一个……另一个……
  师:又如:草地上有三只小羊(板书:只)我们可以说——
  生:一只……一只……另一只……
  师:我们再把这三句话读一遍。(生读句子。)
  师:当妈妈们拎着沉甸甸的水桶往回走,两个孩子忙着展示自己特别的才能,只有一个孩子走过去,帮妈妈拎水。下面,我们师生合作读最后两节,男孩子读老爷爷的话,老师读妈妈的话,女孩子读叙述部分,行吗?
  (师生合作读12~13自然段)
  师:我们再读一遍。大家边读边想: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看见的是哪一个?
  生:我认为是帮妈妈拎水的那个儿子。
  师:(把图贴到黑板上)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他会怎样想?同学们读读这句话,圈出描写动作的词。
  (生自由读,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师:他会怎么想?
  生:他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师:课文的前面讲到第三个妈妈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现在,你感受到这个儿子特别吗?特别在哪里?
  生:我认为他很特别,他能发现妈妈很辛苦。
  师:所以,老爷爷看见的应该是哪个?
  生:帮妈妈提水的儿子。
  师:是啊!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主动去帮助她们,正像《三字经》中说(贴句子),作为儿女的我们,从小就应当懂得孝敬父母,这是每个做儿女的应当做的。让我们把这句话齐读一遍——(生齐读:为人子,方少时,孝于亲,所当执。)
  三、练写生字,总结全课
  师:小朋友刚才学得真好,现在我们来学习写两个生字。请小朋友把黑板上的生字再读一遍。
  (师边范写边讲解)
  (生练写,师巡视)
  师:同学们,儿子,这两个字在妈妈的心里是那么的神圣。妈妈这两个字,在我们做儿子的心里更是伟大的。让我们记住 “为人子,方少时,孝于亲,所当执”。(齐读)大家都来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吧!小故事,大道理,有收获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读书、表演、学生字!下课!
  【教学评析】
  这是一堂非常扎实的、原汁原味的语文常态课,扎扎实实读,扎扎实实写,扎扎实实讨论。《三个儿子》课文较平实,我们从课堂上也看到了平实无华。首先教师是用语文的方式教我们的语文课,重点抓住了读、思、悟。课堂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充分训练了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其次,教师关注了语言形式,注重学生积累语言,发展语言。“一个,一个,另一个” 的指导很细致,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语言的丰富。再其次,教师引领学生从细节回归整体,进行对比读,为后面儿子的行为进行铺垫。最后,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悟,少了匠气,多了灵气。同时,将国学融进了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整堂课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孩子自己去领会、感悟,让好学生有很好的发展,对学困生帮助更大,让他们在课堂上就能把语文学好记好;教师给孩子们的是鼓励、点拨。真是:教学有方,育人无痕。(评析:施洁红)
其他文献
“写作难,难在腹中空,难写作,作在胡编中”这一打油诗从某个侧面反映学生写作的情绪与痛苦。综观学生习作之现状,不会积累导致素材陈旧雷同,素材不佳导致情感虚假,这是学生中典型的通病。而导致这些问题的最关键点就是没素材。因此,如何训练高年段学生有效收集斟选素材,积累运用语言是目前教师训练的重中之重。我经常在想能不能寻找化解作文难度、培养语感的一个简单易操作并且行之有效的办法,为高年段训练作文设计一架阶梯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有篇课文——《不懂就要问》。文中讲述了儿时的孙中山在私墊读书时为弄懂书里意思,冒着被责打的危险大胆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敢于质疑的精神。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距今已一个多世纪。但如今课堂上“师问生答”的模式仍一统天下,习惯跟着老师指挥棒转,能像孙中山先生那样主动发问的学生少之又少。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为思之源,思乃智之本。新课标也在中、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小到公司业务,大到城市运行,都可以借由信息技术进行挖掘与分析,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发展。2008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人们致力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另外,随着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出现,世界各国越发意识到强大的工业对本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
《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整万数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认识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难点在于万级和个级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写法,要点是平实中见精彩。下面从罗鸣亮老师执教该课的课堂中撷取几个精彩片段与大家共赏。  片段一:“猜”数,温故知新  师:据我了解,大家已经
专家简介:  马成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研究方向包括投资策略、资产定价、金融衍生品、利率期限结构、金融反问题等。山东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McGill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1992—1999年),英国Essex大学会计金融管理系高级讲师、准教授(1999—2006年),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2009年)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推广和高速发展,写字教学渐渐被许多学校和教师忽视了。学生虽然每天用笔书写,然而真正的写字教学却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尤其是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我一直坚信那是起点和基础。根基不扎实,或者错过了这一最佳时间,做后补工作就显得被动了。因而,本人在从事低段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利用午间20分钟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并辅以有效指导,学生书写的热情也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那么作为一线小学英语教师该怎样运用新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本文结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s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注意力的持续程度、记忆力水平都不尽相同,这些特点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差异、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此,在进行Holidays 的教学时,我主
在浙江大学,我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课《去年的树》,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一课,课堂教学发生着重大的转型,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课改学习的新坐标。王老师的课那样平易近人,那样清新扑面,那样情真意切,给人一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温暖,洗净铅华见本真,绚烂之极归平淡。  王老师的课体现课标新精神,充盈着诗情画意之美,萦绕着复沓回环之美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教学,即“在朗读中教学”。它既是目的,又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普遍注重了朗读教学,但是冷静下来反思,我们就不难发现朗读教学缺乏必要的设计,随性而来,随心所欲,流于追求形式的多样。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引读、自由轻声读、大声读、默读、分角色读、范读、领读、表演读等,这些形式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增加了朗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并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如何加强口语交际教学,落实课程标准精神,提高口语交际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