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体学生 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体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要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必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真正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新课改 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全面主动的发展。新课改实施以来,每位教师都在“说”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然而,我们看到的多数课堂仍旧是有形无实。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叫的是举手的学生,训的是学会的学生,即使是小组交流也是那些少数尖子生的演讲,多数学生只是学习的陪客。这样课堂变成了优等生生动的表演课。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呢?
  一、创设情境,做到“先声夺人”
  成功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全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愉快的心情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去。我们不难预想到一个好的开头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开辟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然而没有味道的开头会怎样呢?那些好学生根本不必担心,因为他们在老师与同学的“众星捧月”下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可是其他的学生呢?我想与前者比较势必会大打折扣,甚至于无心听课。
  二、全员参与,把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交给每一位学生
  课堂上我们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能急于求成。我听过一位老师的课,每次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先叫起某一位学生,然后再说出问题,给人的感觉好像问题只属于这位学生。对于学生,教师的提问是出其不意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要面临老师的什么问题,是否更多担心自己会“出丑”呢?在这样的心态下,思索的过程和结果能得多少分呢?还记得一位数学老师做过这样一节课,教师意图是全员参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合作学习。所以当老师出示例题后,马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题都用哪些方法化简。可是事与愿违,各位同学并没有合作讨论的意思,或是凝神,或是动笔,在老师的一再催促下,学生应付性地扭过头开始讨论。课后,老师议论学生配合不好,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我却认为并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他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让学生小组交流,当头脑中没有自己的答案与见解时又怎样进行合作交流呢?如果硬是合作讨论,也不过是优等生的独角戏罢了,又怎能做到全员参与呢?
  三、分层设问,做到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伸出五指有长短之分,更何况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那怎样才能照顾到参差不齐的全体呢?这就必须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应注特别意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基础薄弱,消化知识时间长,逻辑思维较其他学生慢一些,因此课堂发言的机会容易被反应快的学生捷足先登,从而成为课堂的旁观者。我在课堂提问时,一般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尤其是复习课。当然,那些“好表现”的学生面对暂时的“冷落”难免会有一些不满的情绪,这时可以将简单的问题拓展延伸,为这些“斗战士”提供挑战的机会。如我曾提问一名后进生“什么是互相平行”,这名学生站起来,迟迟说不出答案,于是我建议他查一查书,在答案被揭晓时,那些优等生早已等得不耐烦。这时我立刻追问“谁能说出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两线平行的关系呢?”这样既照顾到了后进生,又给其他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另外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时,通常鼓励优等生以提问的形式和后进生进行交流,这样就使后进生也参与到了课堂讨论中,做到了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四、教学评价做到齐头并进
  人人都渴望得到认肯,被人欣赏,品尝成功的喜悦,优等生如是,学困生尤甚。所以我们应该在同一时期,让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得到表扬,当然,要特别注意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要抓住时机,做出适当的评价。要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上进。在课上,我时刻关注后进生,当他们回答对了问题,当他们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哪怕极其微小,当他们充满信心的参与教学活动时,我都会及时点评,用赞赏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轻抚的动作,温馨的评语,让他们发现自己能行。同时还采取自评、互评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也能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如“你对你的表现满意吗?”“说说这节课你最欣赏谁”等,这样使每位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
  五、巧设练习,振奋全体学生精神
  我们在课堂上设计的每一个练习,全体学生都在想,都在练,表面上是面向全体。可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基础性的问题是面向比较差的学生,一些发展性的练习题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当讲解基础性的习题时,优等生早已轻车熟路,所以就没有再听一遍的必要了,而讲解发展性题时,差生又似雾里看花,因此班里的学生总有一部分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尝试了这样去做。第一,开展分层练习。在设计练习时,可以设计多套,每套题之间没有明显的过度拔高,这样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在讲解订正时,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讲,优等生评价,优等生讲解,基础差的学生学习,教师在旁边适时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逐渐缩短差距。其二,设计开放性、具有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怎样更好的面向全体,仍旧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公平,必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真正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多语言环境中,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语言现象。我们应注重语码转换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码转换 英语 课堂教学  一、关于语码转换  关于语码转换的概念表述各有不一,但其内涵都是一致的,都指的是在日常交际或写作中使用两种以上语言或语体的现象。语码转换一般可以分为注释嵌入和直接嵌入。嵌入的语码可以是单词或短语,还可以是单句、句群、语段甚至语篇。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英语教学的重点已逐渐向英语的语言使用方向转变,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认为通过加强引导、注重个性、创新教学方法等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有效提升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 英语课堂 自学能力 培养  随着初中英语学习内容的增多,加强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英语成绩有着至
【摘要】品德与社会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核心,致力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由于小学生在性格、人格、道德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品德课程对他们的成长发挥关键作用。因此,重视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品德与社会活动作业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活动作业 设计 研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也得到了深入
【摘要】本文中,笔者主要以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为目的、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手段几个方面对创新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创新 改革  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之中,想要对新课程体系教学要求进行适应,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必须要在学习方式、评价方法、评价目的、教学观念、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等等方面实施系统性改革。但是,想要实现真正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社会基本上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教学中多媒体地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当然,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也离不开多媒体地运用。英语在我们的
新课改强调英语课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要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目前英语课堂就是老师传授语言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教师过多地占据
在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把视线投放到学生个体中去,实施多种教学举措并举,有效激趣,培育英语语感;积极参与,培养学习习惯;精心设疑,养成学会思考;掌握
所谓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 )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同时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的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读出声。大量的、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有益的朗读更能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经常注意朗读训练,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口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在我们阅读教学的课堂上随处可见与之相悖的情形:对话的肤浅,浅层的滑行,讨论的随意,对话的无序等。笔者以为,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通过“营造氛围”“问题串引”“巧引妙拨”等策略实施,实现平等式对话,深入式对话,生成式对话,这样师生才能真正领略文学的风景。  【关键词】对话 营造氛围 问题串引 巧引妙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