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具体到初中阶段,就是加强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据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基于上述,本文中笔者就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为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政治;法治意识;培养途径
  1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意义简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与此对应的是精神文化建设层面的不足,如果缺乏法律和制度的约束,社会将陷入混乱。因此,必须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国民的法治意识,让社会能保持在一个稳定和谐的发展状态中。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世界有了基本的认知,慢慢萌生自己的意识体系,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其基本教学任务,也是新形势下国家法治建设的要求。具体来说,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以下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一般人对于法治意识的理解仅止于“守法”,而忽略了“维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法治内容的了解,明确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2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花花世界中,学生极易失去自己的本心,而培养其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法律约束其行为,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1.3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学生是祖国的储备型人才,在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其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有效手段。
  2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
  2.1案例选择贴近生活,现身说法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体现了实践性、综合性以及思想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解,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不仅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案例,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讲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一问题时,笔者选择了一个小故事“李梅的一天”:上学路上走人行横道,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放学买了一包“山寨”的饼干,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爷爷奶奶。引导学生分析李梅这一天的哪些行为与法律相关。学生在自己不同的社会角色中能够分析出每一种行为都有相应的法律指引,进而再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密切相关的法律,能调节生活中的哪些矛盾。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法律的存在,从而揭示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这样的结论是学生从课堂活动中领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的法治意识也就在活动中自然形成了。
  2.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如果政治教师只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法律知识,而不去引导他们尝试实践,久而久之,便会导致他们陷入一个口头上理论知识丰富,一遇到实际问题就处于只会说不会做的僵局状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四有”青年,初中学生不仅要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还要学会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在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外,还要积极鼓励并引导他们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尽他们应尽的社会义务。
  2.3采用活动体验式教学,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活动体验式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法律,内化为自身的尊法守法意识。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中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你来当交警”的小品活动,活动分为三步:第一步:老师简述小品活动内容:甲同学在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碰到走路回家的乙同学,甲同学知道乙同学家在隔壁小区,觉得反正是顺路,就邀请乙同学坐他的车,载着乙同学回家。在一个转弯处,绿灯快要结束,变成黄灯时,一辆小车急速冲过来,撞倒了自行车,甲乙都倒在地上,身上都有轻伤,小车司机报警。
  第二步:学生扮演小品,指定三个学生表演。
  第三步:如果你是交警,你要怎么判决。
  第三步是活动的关键,教师结合学生判决进行分析。教师分析时,要把交警的判决及法律依据讲出来。交警除要求小车司机带学生去做相应检查外,还根据伤害程度要求司机赔偿学生营养费1000元,载人学生赔偿400,被载学生赔偿600元。相关法律有交通安全法对未成年骑自行车不能载人的规定,自行车载人要对乘客负有安全责任等。通过学生扮演、讨论和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而且在对比中让学生对自身的法律知识的缺乏感到害怕,知道其实我们身边就有法律,引发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结束语:
  综上,初中政治教学內容较为简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分辨是非,明确自己作为不同的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的社会角色,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同的思想体系,作为一个公民,能自觉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应用所学的法律知识,约束自己,劝诫他人,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于博文.法治精神锻造人心——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探究[J].好家长,2018(12):132-133.
  [2]唐晓梅.初中政治课中法治意识的培育[J].新课程(下),2018(6).
  湖北省石首市横沟市中学,胡思思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教学思想的日趋成熟,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的相关知识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学习生活需要,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要点。因此,教师便需要在教授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习惯,并指导学生由此为出发点,不断提升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所以,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使其真正强化自身数学知识学习质量。  关
期刊
摘要:有人曾这样教育: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世界各国的学校美术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发展方向却是一致的。美术教育被列为学校的核心课程或必修课程,是培养具有创意及多方面技能的国民重要环节之一。被认为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教育。而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美术教育的重点使命则是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因此,培养创新和创新实践型人才是未来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开展体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面对高考的压力,许多学生都感到身心俱疲,体育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缓解他们的压力,还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伴随教育改革的大潮流,高中体育也开启了专项化改革进程。本文从高中体育开展专项化改革的现实意义入手,进而分析目前实践过程中遭遇的众多困境,针对性地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  近几年,国家对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呈现直线上
期刊
摘 要:数学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受到数学思维的影响,并在日后的生活中运用这种影响,即数学思维方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并让他们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提升整体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我国教育经历了应试教育阶段、素质教育阶段,而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也是层出不穷,读写结合教学法,就是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的水平,教师在将读写结合教学法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结合的时候,也可以提醒学生总结相关的写作经验,通过探究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关
期刊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必然是我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乡土文化则是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强国的目标定位更是让乡土文化具有了时代意义。当前,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规划的提出,对农村教育提出了要求——农村学校要善于利用当地优质教学资源,探索到属于自己的教学发展特色,而乡土文化正是农村学校所特有的并且可以有效利用的教学资源。  乡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
期刊
摘要: 项目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学生能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发现学习的乐趣。计算机基础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  引言  将
期刊
摘要: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具有指引作用,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时代下,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和机遇,与此同时对于教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文针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应变与创新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应变与创新  引言:现阶段,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
期刊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潜能发展,此前提下,高校治理与管理的关键是提高个体的自主性和整体观。自主性是人探索自己和世界的内部动力,能驱动主体参与、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学校治理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主性的提高可以趋向去管理化的学校治理的理想状态。整体观作为一种认识世界和自己的方式,从认知的角度帮助个体用更适应性和有效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以新的观点来理解事物),以非对抗式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和他人、自
期刊
摘要: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到柴米油盐的购买,大到理财投资金融的运作,都有数学的身影。传统教育模式之下,课堂教学的数学与实际生活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割裂,学生普遍对数学缺乏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排斥心理,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做到学以致用更是无从谈起。有鉴于此,教师应当依据新课改的新型教学理念,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學模式,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做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以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