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相声里的北京生活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ui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礼讲究多


  今天,青年男女可以通过自由恋爱互相了解后,携手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在旧社会,适龄男女只能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生活在一起,许多夫妻都是结婚当天才看到对方的模样,因此造就了很多“孔雀东南飞”式的爱情悲剧。单口相声《巧嘴媒婆》就描绘了一个巧嘴媒婆“酸梅”,为了多挣说媒钱,将两位身有殘疾的男女蒙骗入洞房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结尾非常有意思:“拜天地的时候女的盖着盖头,新娘也瞧不见他是瘸子,新郎也瞧不见新娘是一只眼。一入洞房,打起来啦!怎么?入洞房以后盖头撤啦!新郎一走道儿,‘哟!’俩人都吓一跳:‘哟!您怎么是瘸子?你骗人是怎么着?我相的时候不瘸,这会儿怎么瘸啦?说实话!’男的会解释——媒婆儿早教给他啦:‘是呀,相的时候不瘸呀!不是骑着马呢嘛,刚出你们胡同,洋车放炮,声音挺大,马惊啦,跑出十几里地把我摔下来啦,腿也摔瘸啦!原先不瘸,这腿是摔瘸的!你这一只眼怎么回事?说实话!’女的也会遮说:‘是呀,我听说你摔瘸啦,我一着急把这只眼也哭瞎啦!’”瞧,这个“酸梅”多缺德,她把俩人忽悠到一起还教他们互相欺骗。这虽然是一段单口相声,但也是根据当时的社会上有那么一批 “黑心”媒婆只顾自己挣钱瞎说媒的现象加工出来的。


  媒婆保完媒后,要让算命先生批看男女双方的“八字”,这叫作“合婚”。如果双方的属相合适再进行下一步,如果相克这门婚事到此基本就“黄了”。相声中经常会引用十二属相相合或相犯的说法:如“黑鼠黄牛两兴旺、红马黄羊寿命长”或“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算命先生便要写“龙凤帖”,交换了“龙凤帖”就可以订婚了。订婚后还要“放定”,放定分为放小定和放大定,这两步程序走完后意味着婚事已成定局。北京有首老歌谣是这样写的:“小姑娘做一梦,梦见婆婆来下定,真金条,裹金条,扎花儿裙子,绣花儿袄。”放完大定后,女方要将女儿的“陪嫁”(又称“陪奁”)送到男方家,“陪嫁”越多越体面,越可以体现出女方家族的财富及地位,送嫁妆一般在结婚的前一日。富家数十抬至百余抬不等,中等之家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贫家则十六抬、十二抬,甚至八抬、六抬。嫁妆里真是什么都有,大到房产、土地、商号,小到烛台、帽筒。相声《化蜡扦儿》中是这样描写的:“聘这个老姑娘的时节,净嫁妆就六十四抬,樟木箱子八个,手使的家伙就够两堂。手使的家伙是什么呀?旧社会就讲究这个,茶壶、茶碗、胆瓶、帽筒,直打到各式各样的瓷器,完全是官窑定烧的。还有一套锡器,锡器是什么呀?茶叶罐啦、油灯啦、蜡扦子啦!”
  送完嫁妆后就要举行婚礼了,旧时的婚礼非常热闹也非常讲究:像娶亲当日要根据算命先生算出的结果,禁止某些属相的人出入新房,像孕妇、孀妇都被禁止在场。喜轿在接新娘之前,要用镜子先照一遍,目的是为了“驱邪”,驱过邪后还要用香料“熏轿”,再撒苹果、桂圆、生花生、生栗子、红枣等喜果,一路之上娶亲太太坐在其中不放轿帘,谓之“压轿”,这是为了在迎亲的路上,空轿不招邪祟。什么是娶亲太太呢?娶亲太太又称为“全和人”“全福人”,指她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丈夫和自己也非常健康,只有这种人才有资格被选为娶亲太太,旧社会能被选为娶亲太太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迎亲的仪仗更是讲究,尤其是有钱人,要用令箭、金瓜、斧钺、朝天凳、飞龙旗、飞凤旗、飞虎旗、飞豹旗、肃静、回避牌,除了这半份銮驾外,还有开道锣、弯脖号、大号、红伞、笙、笛、唢呐、九声锣、大鼓、宫灯、戳灯等等物品。“娶媳妇的门口过,宫灯戳灯十二信,旗锣伞扇站两帝,八个鼓手作细乐,轿子抬着姑娘走,抬到婆家大门口,进门口入洞房,去会小新郎,过了三年并二载,丫头小子没处摆。”这是一首当时流行在北京地区的歌谣,里面就描绘了娶亲仪仗中所用的东西。喜轿到男方家后,院中间要摆放一个点燃的炭盆,这叫“烧炭盆”,象征夫妻婚后生活红红火火幸福美满。喜轿此时要撤去轿顶、轿杆,由轿夫提着轿厢,越过炭盆,谓之“熏煞”,用炭火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新娘下轿后,新郎要向着新娘射三箭,这是为了“驱邪”,您可别以为是真箭啊,这就是个形式,一般是冲着轿帘射三箭。新娘手拿苹果怀抱宝瓶跨过木质金漆的马鞍,象征着今后的生活平平安安。还有很多的礼俗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不难看出有些礼俗是对妇女的歧视,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当时社会上男女不平等,女性作为男人的附属品造成的。像相声《婚姻与迷信》对男尊女卑及封建迷信的现象进行了讽刺:“新娘子一上轿,把轿子挡了个挺严,一点儿空气都不透,多热的天儿,也得走马路当中间儿,新娘在里边儿得霍乱,他们都不管。好容易盼着到男方这头了,应该开门把她接进来休息休息吧,轿子不让进去,里边儿‘咣当’把大门一关,放挂鞭炮,嘣嘣煞神,恐怕把这煞神带来。嘣完了煞神,搭起轿顶,抽起轿杆,轿子往里抬,进门以后大轿落平,新娘下轿,刚一下轿,新郎先给来个镇物,手拿一张弓,三支箭,砰砰砰,射她三箭。这是干什么呀?恐怕她是妖精。”“这就要拜天地了。把闲人都轰出去,噢,一个人都不要,也不是,新郎、新娘,还有一位全和人儿。上香的。噢,是了。供上天地码儿。上香,别人想要进去瞧瞧,那也行,不忌你这个属相可以进去。忌属相?忌什么属相啊?反正每年忌仨。比如说今年,忌猪狗牛。噢,是属这个人的呢?不让看,怕你给冲了。冲了,那他哪知道呢?哎,有个老太太那儿把门啊,你要进去先得跟她说啊!‘大娘,我到里边儿瞧瞧,行吗?’‘属什么的啊?’‘我属鼠的。’‘猪狗牛,噢,行了,进去吧。’那个说:‘大娘,我到里边进去瞧瞧去?’‘嗯,属什么的?’‘我属狗的。’‘去,出去。’怎么意思?‘不让狗进去,不让狗进来啊!’‘我没带狗来,属狗的。’‘是啊,是啊,忌你啊,忌猪狗牛嘛!’”

拴娃娃


  人类依靠传宗接代得以繁衍生息,每个孩子都是降临到人间的天使。今天如果有结婚多年不育的夫妻,只要去医院检查就能知道不育的原因,通过吃药或人工授精都可以得到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宝宝。但在旧社会婚后一直没有孩子那可就真成大问题了,科学技术不发达,加之人们思想观点的愚昧,认为只要没有孩子一定就是妇女造成的,因此为了这个原因也造成了很多的家庭矛盾,像这种不方便对外人言的隐私问题又要如何解决呢?求神拜佛。在各种寺庙中娘娘庙主要作用就是求子用,像东直门外的东顶娘娘庙、东便门内的蟠桃宫等。在这些娘娘庙中最有名的要数京西妙峰山的金顶娘娘庙和东便门内的蟠桃宫。金顶娘娘庙主供碧霞元君,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十五举办庙会。传闻这里的娘娘特别灵,不仅北京地区的人来拜,全国各地的香客也络绎不绝,号称“香火甲天下”。   城内的娘娘庙要算蟠桃宫了。蟠桃宫坐落于东便门内,主神供奉的是西王母娘娘,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到初三蟠桃宫都要开庙会。这里不仅供奉了西王母娘娘,还供奉了众多保佑妇女儿童的娘娘,如有子孙娘娘、子授娘娘、送生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乳母娘娘、斑疹娘娘、痘疹娘娘、引蒙娘娘等几十位娘娘,每到开庙的时候蟠桃宫里也是人山人海。这些个娘娘庙除了可以求神拜佛外,还能拴娃娃,怎么拴?


  我也没见过,不过在马三立大师所说的相声《拴娃娃》中有详细的描写:“你爸爸跟你妈呀,烧香呀求佛,拜娘娘、拜佛爷拴娃娃以后才有的你,究竟这拴娃娃这事儿灵是不灵呢?有人说:‘结婚不养孩子!拴娃娃!’抱家里一泥人来,往家拿一泥人来, 你说那管什么事……本来你爸爸就信佛爷,让你妈这么一说呀,更得了,花钱,是求佛啊,什么叫求?不管是大庙小庙,全烧香,哎!你妈为你,上了鸭鸡山。我妈去。五台山。我妈去过。 翠屏山,去過……没有! 那叫……什么翠山来着!什么翠山? 哪儿有什么翠山?像话吗?京西妙峰山。妙峰山几月开呀? 四月初一开! 四月初一,你母亲多咱去的知道吗? 什么日子?三月二十八! 三月二十八……哎哟! 哎,早去,早去! 那干吗呀! 为了孩子嘛!求子嘛,噢!要烧那头一炷香? 怎么提前好几天就去了? 要赶上那头一炷香……老娘娘在上,什么门什么氏在下,您赏我一个长命之子。点上一炷香,你妈递给丫环,丫环再递给和尚,你妈趴那儿拴娃娃,你妈爱哪个娃娃就拴哪个。你看这高娃娃、矮娃娃、 胖娃娃、瘦娃娃、黑娃娃、白娃娃,正看着你在桌子底下趴着呢! 我在桌子底下趴着呢! 你妈一看见你,真是喜欢,哎呀!这是我的儿,这孩子不错,我喜欢这个娃娃,赶紧把你抢过来了,旁边丫环拿块红布把你包起来了!”
  拴娃娃的这种风俗流行于京津等地,《中国风俗辞典》中是这样记录的:“道观大都供奉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等神。神座和送子娘娘身上放着很多泥塑小男娃娃。婚后不育的年轻妇女,由婆婆或姑姨等长辈陪同,到送子娘娘等神前,磕头烧香,祝祷布施之后,从神座上偷偷拿一个小泥娃娃,揣在怀里,默默念着‘跟妈妈回家’,头也不回地直接往家奔,藏于卧室。凑巧生个儿子,就要到庙中还愿,磕头布施之外,还得买几个泥娃娃再偷偷放在神座上,供后来者拴去。”

繁缛的葬礼


  生,是人生的起点;死,则是人生的终点。生死本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但人类却对死亡有着莫名的恐惧感,尤其是在过去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不仅相信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而且还相信死亡将是另外一段人生的起点。因此帝王豪族都要求自己的葬礼盛大、隆重,陪葬所用的物品也要求视死如视生。普通百姓虽然不能达到这个程度,但也会竭尽所能办理好人生最后的一场仪式,葬礼越隆重,越能表达生者对亡者的哀思与敬意。“慎终追远”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但有的子女却借着大办丧事对外来显示自己的孝心,还有一种是为了多分家产,子女比着花钱来治丧,传统相声《师傅经》《白事会》《化蜡扦儿》都讽刺这种现象。
  传统相声《化蜡扦儿》中就讲述了三个不孝顺母亲的儿子,为了多分母亲的遗产而大办葬礼的情况:
  “四十来天,这老太太奔了西方正路,嗬!老太太这么一死呀,这大儿子孝顺!大儿子给老太太买的棺材,这棺材是八仙板金丝楠,五寸多厚。铺金盖银,陀罗经被,身底下压七个大金钱,七颗珠子都这么大,要凭他们家底儿不趁,家里没有现款哪!钱打哪儿来的呢?把房子卖啦,卖房发送妈妈,够孝顺的。这二爷哪,不能再买棺材啦,让大爷占去啦,能再买口棺材比着吗? 搭棚,在二爷家里嘛!起脊大棚,过街牌楼,钟鼓二楼,一殿一卷,门口儿一个大明镜,立个大牌楼,牌楼上写仨大字‘当大事’。讲经呢,和尚、老道、喇嘛、尼姑四棚经,搁七七四十九天。二爷的钱也早就花没啦,也是卖房啊!这三的怎么办哪?这三的房早就卖啦,借加一钱,给老太太讲杠,六十四人杠换三班儿,打执事的拉开了走半趟街,金山、银山、烧活。”
  出殡是旧时葬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将灵棺从家里抬往坟地下葬,这是家属们最悲伤的时刻,也是亡者存在这个世间最后的时间,还是彰显有钱人财力的时候。相声《白事会》中有一段描写出殡情况的文字,它翔实地记录了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大户人家出殡时的景象,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珍贵的文字记载。
  “各要路儿搭路祭棚,出殡那天是黄土垫道,净水泼街,有警察厅、公安局、保安队、游击队、侦缉队、五营、二十三巡加岗巡逻。有拱卫军、近卫军,荷枪实弹,弹压地面。在殡前头,有两丈四明镜一架,御赐金锹玉镐一份,有催押旗,开道锣,红官衔牌三十六对,自官衔牌一百二十八对,有开路鬼,打路鬼,显道神,夜游神,伯夷、叔齐、羊角哀、左伯桃名为四贤。有神茶、郁垒、秦琼、敬德四大门神。纸糊的烧活,金山、银山,尺头、元宝, 四季纸花儿。有喷钱兽,喷云兽,镇海牛,英雄斗志百鹤图,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九尊无量寿佛,十八尊罗汉。五堂幡伞, 分为五色。十六对大刀,二十四对金执事,真是云、罗、伞、盖,花、罐、鱼、长,八对清道旗,二十四孝骨牌旗,有飞龙旗、飞凤旗、飞虎旗、飞豹旗、飞彪旗、飞熊旗、飞鱼旗、 飞鳌旗。八对香幡,四对香伞,三架黄亭子,五把座伞,竹弓、胆箭,黄鹰、细狗,骣马、鹰鞲,鸟枪、骆驼。有龙头皮槊、凤尾鞭,戈林粉棍,龙凤羽扇,二十四对檀香炉。有松狮子,松象,松皤,松伞,松亭,松轿,松鹤,松鹿,八对松人儿。大十番儿,小堂名儿,笙,管,笛,箫。细声音乐七班,军乐队八班,马步号无数,花圈挽联无数。黑红帽子四对、刽子手四对手持兵符、令箭、鞭、牌、锁、棍。雍和宫、旃坛寺黄衣喇嘛经四棚。贤良寺、龙泉寺青衣和尚经四棚。三清观、白云观真君道士经四棚。白云庵儿、瑞云庵儿尼姑经四棚。前呼后拥,六十个小男儿。一百二十八杠,杠夫是红帽翎,绿驾衣,剃头穿靴子。猩猩红的棺罩,上绣寸蟒,赤金的宝顶,四个犄角儿安着八宝黄绒灯笼穗儿。茵陈木的棺材,琥珀带星的盖儿,内有陀罗经被,全部的《金刚经》。在棺材头里,有四大名旦彩扮的童男童女。国务卿段祺瑞点主,陆军次长陆谨打着引马,在棺材前头有一副对联,一块横匾,乃是北洋大臣王士珍所写。这副对子上一联儿? ‘民间将有出头日’,下一联儿? ‘国家不幸丧栋梁’,这块匾? 为国捐躯!”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婚礼和葬礼都简洁了不少,其中的繁文缛节也消失了很多,一些不合时宜的“妈妈令”“老讲究”都已经被淘汰,但作为一种北京的民俗文化,它还是有很多研究价值。在影像学不发达的过去,这种民俗文化却意外地保存在传统相声之中,经过一代代相声人的传承流传至今。除了人生礼俗外,传统相声中还保留了旧时北京地区很多的风俗地貌,细品这些相声,它不仅是人们喜爱的口头文学,而且还是非常宝贵的研究北京地方文献的重要资料。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刘赶三和他的毛驴《拾玉镯》中刘赶三饰演刘媒婆《浣溪沙》中刘赶三的弟子罗百岁饰演渔氏刘赶三骑真驴上台演《探亲家》  要大说特说刘赶三的这出绝戏,就是京剧《探亲家》。《探亲家》绝在什么地方?真驴上台!他是怎么样演的呢?他自个儿先到这驴市上去挑驴,他挑了一个非常有特点的驴:全身漆黑,但是白鼻梁、白眼圈,四个蹄子也是白的,这驴太有特点了。他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墨玉,还起了一个小名叫二小。他还找了一个小孩,
期刊
充满生活气息的胡同胡同里的小雀  走过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我发现,供给昔日紫禁城宫廷日常生活所需的胡同还真不少。诸如白米斜街、米粮库胡同,为紫禁城储藏着大量的米面和其他谷物,打理朝政的文武百官以及后宫佳丽,总不能饿着。诸如雪池胡同、冰窖口胡同,储藏着皇宫夏日消暑的冰块,皇帝皇后皇妃以及那些皇亲国戚,总不能热着。此外,皇宫里冬天也不能冷,否则,皇帝感冒,神州就会发烧,因此,便有了专供紫禁城“红罗炭
期刊
造雪阶段雪地摩托拉香蕉船,绝对刺激赖在雪圈上的孩子嘉年华还为更小一点的孩子准备了挖雪区域,不可谓不用心跟著教练一起滑雪的孩子们  2018年的陶然亭第九届冰雪嘉年华已经开幕。整个雪场的造雪面积约5万平方米,用雪两万余立方米,主要分为滑雪区及戏雪区,包括雪上飞碟、雪地悠波球、雪地摩托等深受游客市民喜爱的娱乐项目近20项。为满足广大滑雪爱好者与滑雪初学者的需求,本届陶然亭冰雪嘉年华于公园东湖南岸打造了
期刊
讲台发言帥气的证件照回家的孩子  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儿时的包澄洁跟随家人从北京迁往山西崞县(现为原平市)。此后,父亲被打成“右派”“反革命”,被开除公职、劳动教养。家里不仅一下没了任何收入,原本成绩优异的包澄洁,也被教导主任定性为“右派子女”,不允许升入高中。  包澄洁的老师是个好人,知道包澄洁有着很好的音乐天赋,是学校舞蹈队的队长。他介绍包澄洁先到当地一所小学当老师,再考艺术类院校另谋出路。包
期刊
近日天气晴好,我闲来无事,拿着新买的相机到处跑,拍些老胡同和名人故居的照片。在鼓楼东侧的帽儿胡同里,我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门脸儿——“小人侠剪纸艺术馆”。橱窗里陈列着十分精致的剪纸艺术品,旁边写着“免费参观”的字样。经常逛鼓楼、南锣的人都知道,这附近有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艺术馆”,打着原创的旗号贩卖旅游商品,不过眼前这家开在胡同里的剪纸艺术工作室,看起来与它们并不相同。  店内面积不大,满满地陈列
期刊
我如今已到随心所欲的年纪了。20世纪50年代初,一支寄自朝鲜前线的黄色小野菊花标本,被我镶在镜框里,一直珍藏着!上面写着:“曹琪小朋友,留念;董乃然,于朝鲜赠。”  回忆,把我带到了难忘的67年前。  1951年,我8岁,正在唐山开滦瓷厂街小学读二年级。  那年,举国上下正在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为了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全力支持前线;有钱出钱
期刊
几场阵雨过后,悉尼已经扭扭捏捏地进入了秋天。气候的改变,并没有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上课、实习、吃吃喝喝,除了半个月前,我到印度塔塔集团澳洲分公司实习以外。  上学期申请实习的时候,同学们幾乎都没有考虑这个印度的公司,可能大家说起印度都有些先入为主的印象吧。其实我对塔塔集团的了解也不深,只是大略知道小米曾经接受了它的投资,拥有路虎这个汽车品牌,还跟奇瑞公司有合作。但是,我觉得选择一家印度企业实习
期刊
北戏院长刘侗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年度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属于国家级一类大赛,2013年至今已举办四届。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工作的要求,为国赛培养、输送优秀选手,北京市职业院校技术技能比赛应运而生。  国赛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专业覆盖面最广的一项赛事,囊括了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国赛开展五年来,北戏共斩
期刊
2018年5月,恰逢北京自行车队建队60周年。5月12日北京自行车队在先农坛体育训练基地举行了建队60周年纪念会。参加纪念会的有年近80岁、为北京自行车队取得过骄人成绩的老运动员、老教练员;有“文革”后恢复自行车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有国内、国际大赛中取得了无数荣誉的退役或现役运动员。纪念会汇聚了老、中、青三代人,构成了北京自行车运动的大家庭。  纪念会现场以视频的方式回顾了北京自行车队60年来的辉煌
期刊
梅巧玲的家世之谜  梅巧玲名芳,字慧仙,号雪芬,别号蕉国居士,自号梅道人,寓所名“景和堂”,故又称“景和堂主人”。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剧学的书,说梅慧仙就是梅巧玲。有个绰号,因为他长得胖,所以又叫胖巧玲。梅慧仙小的时候很贫穷,关于他的家世,说法不一。传统的说法,梅慧仙的父亲叫梅天材,是泰州的一个雕刻艺人。还有一说,大文学家潘光旦写的《中国伶人血缘史》中提到,梅巧玲的父亲叫梅鸿浩,不是小作坊艺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