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野菊花,忆当年往事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q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如今已到随心所欲的年纪了。20世纪50年代初,一支寄自朝鲜前线的黄色小野菊花标本,被我镶在镜框里,一直珍藏着!上面写着:“曹琪小朋友,留念;董乃然,于朝鲜赠。”
  回忆,把我带到了难忘的67年前。


  1951年,我8岁,正在唐山开滦瓷厂街小学读二年级。
  那年,举国上下正在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为了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全力支持前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纷纷捐款捐物。抗美援朝,凝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
  1951年,国内流行起给朝鲜前线志愿军写慰问信的热潮,我们小学生也被这股热潮席卷进去。父亲鼓励我写了第一封信,母亲亲手做的绣花烟荷包加上烟斗,好像还有烟叶,也一同寄给了志愿军,好让他们在闲暇时抽上一口。
  我记得,我曾以稚嫩的笔触给志愿军写了第一封慰问信,很快就收到了一位叫“董乃然”的志愿军叔叔的回信,并和我要了照片。志愿军叔叔看到我给他寄去的梳着小分头儿的照片,回信时还夸我胖胖的很可爱。他也给我回寄了一张穿着志愿军军服的免冠照,并在照片上写到:送给亲爱的小朋友——曹琪,作为留念。
  后来,这位志愿军叔叔还从朝鲜战场给我寄来了明信片。信中以优美的字体深情地写到:亲爱的曹琪小朋友留念,祝你幸福、愉快、健康,锻炼成一个精神活泼、努力学习的优等成绩的好学生。落款是“董乃然”。而那张明信片是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给他们的。
  从那以后,我们一直书信不断,他无形的鼓励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有了很大促进作用。
  1953年底,在寒冷的深秋,我父亲从唐山调到北京中华全国總工会,我们全家一同搬到了北京。父母带着我和二弟以及不到一岁的妹妹去了颐和园游玩,并拍了合影,那一年我10岁。同年,我转到了大栅栏里的东观音寺学校上四年级。我又给志愿军叔叔写了慰问信汇报了我目前的情况,董叔叔收到我的信后,给我写了回信:亲爱的曹琪小朋友,你给我来的信,我早就收到了。那时很忙,所以没给你回信,我从这里看出你在学习上是比以前进步了,在去年你写的慰问信和现在的信一比,就知道你学习不错。望你更要好好学习,尊敬老师,和同学们要团结,互相帮助,在现在,要争取当一个优秀学生,将来才能当一个优秀的人民勤务员,你的理想,是很伟大的。努力吧!亲爱的小朋友。我们现在很忙,朝鲜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时常下雨,现在风景可好看了。我想你们也快做一次春季游园了吧?你们学校那个地方我到过,1949年,我也在北京上学,所以北京风景我都知道。亲爱的小朋友,下次再谈吧。祝你快乐!志愿军董乃然。
  这封信里,董叔叔还给我寄来一支由朝鲜前线采摘下来的黄色小野菊花。我记得当时看到的小野菊花,枝叶还呈绿色,能闻到鲜花的清香味。那真是战地黄花分外香!让我深切感受到志愿军叔叔在战争间隙时的浪漫,仍不忘祖国及祖国的花朵——我们这些孩子们。使我深深体会到朝鲜山河美丽富饶,绝不容许美帝国主义侵犯一花一木,更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坚持战斗到最后的志愿军官兵致敬!
  这个小野菊花标本,我一直夹在书里,因年代太久,花瓣脱落已不完整,前几年才装进镜框里珍藏。
  1953年下半年,因为中朝两国军民的英勇奋斗,共同作战,迫使美帝停战。抗美援朝胜利了!
  1954年,我11岁。停战以后,志愿军董乃然叔叔也回国了,到东北开原第一速校当了军事教员。我还收到了他给我寄到北京观音寺学校,印着志愿军战士,炯炯有神手握钢枪的明信片。
  说来话长,这都是六十几年前的事了,年代久远,很多信件,也没能完全保留。
  弹指一挥间,我已75岁;志愿军董乃然叔叔,也应该是耄耋老人了。谨以此文,献给最可爱的人!
  (编辑·刘颖)
  514984730@qq.com
其他文献
2018年夏天,我们北京的一群摄影师展开了一场非洲摄影之旅,包括五个国家——纳米比亚、南非、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埃塞俄比亚,历时33天,拍摄内容涵盖人文、动物和风光。我们在持续拍摄了20多天后,已经完成了前四个国家的拍摄任务,虽然大家身体已经略感疲惫,但依旧精神饱满、兴致盎然,就连当地导游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0岁的团队。每当国外朋友问我们从哪里来时,我们会自豪地说:“We are
期刊
大型北京曲剧原创史诗音乐剧《翦氏夫人》于2018年9月29日和30日在第二届老舍戏剧节上隆重首演。舞臺上,演员的表演精彩纷呈,此剧以中国戏曲的古典韵律为心魂、以当代音乐剧的视听审美为心境,倾力构架具有中国气质、中国气韵、中国气派的中国戏曲音乐剧全新格局。这是一台有态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历史诗剧,既有历史底蕴,更具现实意义。  据了解,《翦氏夫人》由北京市曲剧团举全团之力,力邀业界精英恢宏打造。不仅
期刊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改善环境、人人行动,建言献策,担起“清洁空气”的社会责任,为“蓝天行动”出主意想办法,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当好首都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传播环保正能量,自觉做“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宋桂兰:组织党员身先士卒  宋桂兰,1943年出生,现居朝阳区亚运村。2015年,在亚运村街道、社区党委和立德事务所的大力支持下,由宋桂兰牵头,支部党员和本楼居民成立了绿色环保志
期刊
北京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揭牌仪式大会主持人北戏党委副书记毕兆炜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  北京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是在北京市教委的科学指导下,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关怀和领导下,经过北戏和各个成员单位的努力推动,全体理事单位积极配合而组建的职教集团。  王处长说:“按照国务院的文件要求,要深化产教融合来发展北京的职业教育,发挥职业院校在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此,我们决定要在202
期刊
协助康复齐心协力抓落实  “这些孩子在生活上基本无法自理,有的无法行走,不能来学校读书学习。但是他们同样享有学习和被培养的要求与权利,送教上门就是为了让他们享受应有的权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和关怀。我认为,这是一种爱的延续。”一说到送教上门,区特教支持中心负责人张莉就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使重度残疾儿童在家中接受义务教育,石景山区成立了由主管区长负责,区教委牵头,区残联、
期刊
刘赶三和他的毛驴《拾玉镯》中刘赶三饰演刘媒婆《浣溪沙》中刘赶三的弟子罗百岁饰演渔氏刘赶三骑真驴上台演《探亲家》  要大说特说刘赶三的这出绝戏,就是京剧《探亲家》。《探亲家》绝在什么地方?真驴上台!他是怎么样演的呢?他自个儿先到这驴市上去挑驴,他挑了一个非常有特点的驴:全身漆黑,但是白鼻梁、白眼圈,四个蹄子也是白的,这驴太有特点了。他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墨玉,还起了一个小名叫二小。他还找了一个小孩,
期刊
充满生活气息的胡同胡同里的小雀  走过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我发现,供给昔日紫禁城宫廷日常生活所需的胡同还真不少。诸如白米斜街、米粮库胡同,为紫禁城储藏着大量的米面和其他谷物,打理朝政的文武百官以及后宫佳丽,总不能饿着。诸如雪池胡同、冰窖口胡同,储藏着皇宫夏日消暑的冰块,皇帝皇后皇妃以及那些皇亲国戚,总不能热着。此外,皇宫里冬天也不能冷,否则,皇帝感冒,神州就会发烧,因此,便有了专供紫禁城“红罗炭
期刊
造雪阶段雪地摩托拉香蕉船,绝对刺激赖在雪圈上的孩子嘉年华还为更小一点的孩子准备了挖雪区域,不可谓不用心跟著教练一起滑雪的孩子们  2018年的陶然亭第九届冰雪嘉年华已经开幕。整个雪场的造雪面积约5万平方米,用雪两万余立方米,主要分为滑雪区及戏雪区,包括雪上飞碟、雪地悠波球、雪地摩托等深受游客市民喜爱的娱乐项目近20项。为满足广大滑雪爱好者与滑雪初学者的需求,本届陶然亭冰雪嘉年华于公园东湖南岸打造了
期刊
讲台发言帥气的证件照回家的孩子  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儿时的包澄洁跟随家人从北京迁往山西崞县(现为原平市)。此后,父亲被打成“右派”“反革命”,被开除公职、劳动教养。家里不仅一下没了任何收入,原本成绩优异的包澄洁,也被教导主任定性为“右派子女”,不允许升入高中。  包澄洁的老师是个好人,知道包澄洁有着很好的音乐天赋,是学校舞蹈队的队长。他介绍包澄洁先到当地一所小学当老师,再考艺术类院校另谋出路。包
期刊
近日天气晴好,我闲来无事,拿着新买的相机到处跑,拍些老胡同和名人故居的照片。在鼓楼东侧的帽儿胡同里,我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门脸儿——“小人侠剪纸艺术馆”。橱窗里陈列着十分精致的剪纸艺术品,旁边写着“免费参观”的字样。经常逛鼓楼、南锣的人都知道,这附近有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艺术馆”,打着原创的旗号贩卖旅游商品,不过眼前这家开在胡同里的剪纸艺术工作室,看起来与它们并不相同。  店内面积不大,满满地陈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