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统美术的延续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启示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jo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是丰盛的民族文化遗产,根植于民族土壤,包含地区与族群共同的文化风貌和精神信仰,由艺人代代相传传承至今,它的守护与传承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讨论。几千年来,在非遗传统美术的传承延续中,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造型艺术语言影响着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发展,为中国艺术文脉打下深刻的民族文化烙印。对于非遗传统美术而言,传统民间文化的延续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这种传统民间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影响就是传统民族文化回归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非遗传统美术   当代艺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185-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综合了生产、生活、审美的活态文化体系,承载人类社会的文明,它作为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民族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及其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亦成为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的表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表现形式千汇万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将非遗项目分成十大类别,其中,传统的剪纸、版画、雕刻、陶艺、民居、泥塑等被归纳为非物质文遗产传统美术的范畴。这些传统美术是在农耕、畜牧业为主的社会时期,适应当时的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求而自然衍生的传统艺术形式,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文化载体,反映的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现象,体现的是中国的东方美学精神和民族文化形态。
  二、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非遗传统美术传承
   非遗传统美术是丰盛的民族文化遗产,包含族群共同的文化理解和价值信仰,它的传承教学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讨论。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世界文化生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承载着民族文化历史的非遗传统美术受到猛烈冲击,非遗传统美术传承具有传递、接续、承接、沿袭创新、承上启下的特征。对非遗传统美术的传承是对民族共有的历史文脉、价值信仰、文化风貌和民族精神的守护。就目前的研究和传习情况来看,尽管在讨论非遗传统美术时,守护传承这样的词汇使用的频率极高,但在对其传承与发展的研究过程中依旧面临诸多的困惑和难题,特别在青少年中对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形成断裂。一直以来,学界认为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传承是密切相关的,要实现文化认同就离不开文化传承,没有文化的传承就谈不上文化认同。对于非遗传统美术而言,传统民间文化的延续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这种传统民间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影响就是传统民族文化回归的具体表现。非遗传统美术传承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文化工程,要使其真正取得实效,首先就必须具备清晰的对传统民间文化的认同。
  三、非遗传统美术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
  对于当代艺术发展的研究要从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语境出发。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被运用于现代艺术中已经成为了艺术设计的一大潮流,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也成为中国艺术发展所关注的热点。而非遗传统美术所蕴含的美学、造型、工艺以及色彩等艺术特征对当代艺术表现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当代艺术创造带来了诸多灵感,为当代艺术发展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在运用传统艺术符号表现文化内涵方面,非遗传统美术对当代艺术的文化影响则更加直接、普遍。非遗传统美术的民俗内容,主要依托美术作品中的纹饰符号展现出来,而约定俗成的符号通常需要一个漫长的同化过程,然而这种纹饰一旦形成,就会长久的稳定下来,具有代表性并被广泛的传播开,为所有美术形式所应用。在民间,老百姓统称艺人为“画匠”,因为这些人为了生存,必须掌握多种绘画手艺,以应对人们各种各样的要求。这一现象无意中推动了非遗传统美术那些特殊的纹饰符号在各类别美术作品中具有了普遍的寓意。例如莲生贵子这种造型语言普遍使用在刺绣与剪纸中,托物寓意,祈福纳祥。同样,莲生贵子的题材在砖雕中也普遍存在,其造型语言与面花等其它民间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代表传统民间文化的纹饰符号在青花瓷与版画、剪纸、刺绣及各类装饰作品中均代表相同的文化含义,具有稳定性、普适性及代表性,成为中国民间约定俗成的艺术表现语言为大众所认同,进而通过多种渠道广泛的传播,使非遗传统美术深受民众的喜爱,并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传承着、散布着、影响着中国各个时期的艺术。这种蕴含深刻文化寓意且普遍为大众所认同的艺术语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作为设计元素被抽取并运用到艺术创新中,就形成了浓郁民族文化与民族个性的独特艺术风格。木版年画中的《麒麟送子》多用于新婚夫妇新房顶棚正中的位置,祈福早生贵子,家丁兴旺,其在手法表现和造型语言上与宗教庙宇中的木雕殊涂一致,延续至今,其传统的工艺技巧和文化寓意对现代的造型艺术影响至深,意义非凡。对非遗传统美术中的器物图案形式、工艺技巧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为当代艺术的艺术形式、技巧、风格追本溯源,不仅对中国艺术打下民族文化烙印,更是为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非遗传统美术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对于当代艺术精神也是开悟和启发,这种体现着艺术创作者对于艺术追求务实求真的精神,也是当前在推进艺术发展中当代艺术精神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四、当代艺术发展要形成深刻的文化自觉
   当代艺术发展要从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语境出发进行研究,要进一步深化文化回归与文化认同,在学术层面上追溯传统文化的源流关系,研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演进动因,追寻族群永恒的“心灵图式”,需要建立更加宽广、深邃的学术视野,实现共有的文化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启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此举为保护“文化多样性”,为一些处于强势文化包围下的弱势文化提供了一种继续生存的可能,而“文化自觉”则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护非遗传统美术的前提条件。
   因此,在讨论和强调当代艺术对传统民间文化融合吸纳、弘扬发展时,有必要首先结合文化回归与文化认同对当代艺术研究中的文化自觉进行深刻探讨。近现代以来,在西方舶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而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浑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与大节奏”。其间不断遭遇认同和变革难题。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确定传统文化的位置,挖掘在多向度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张力,寻找文化赖以延续的自在土壤,形成深刻的文化自觉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五、结语
  非遗传统美术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承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有“聚瑰宝撒珠玑之美,揽天地含宇宙之妙”,堪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非遗传统美术蕴含精妙的艺术语言,为大众广泛接受,它是民族精神的纽带,是维系中华优秀传统文脉的一支重要力量。非遗传统美术传承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的具体表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艺术表现力,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和顿悟。当我们在探索现代艺术发展之路时,要在多元文化格局中确立传统文化的位置,深刻融合、承继传统文化的血脉,并结合文化认同与文化回归进一步深化文化自觉,将当代艺术发展根植于民族土壤,打造现代工匠精神,传承传统艺术精髓,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形成“融通古今、以中化西”的独特艺术风格。将中国非遗传统美术中的文化符号语言与民族艺术表现手法准确融合到当代艺术之中,在传承与创新的把握中寻找突破,将“传统”和“现代”的矛盾化为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将当代艺术发展与艺术精神统一到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与文化回归的深厚感情上,形成深刻的文化自觉。重视非遗传统美术,正视中国传统美术的文化价值,深度融合非遗传统美术与民族文化,提升当代艺术发展文化自信,唯此才能真正进入世界艺术语汇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境下的艺术设计实训教学探索[J].设计,2015,(05).
  [2]王群.非物質文化的功能特征及其意义[J].民族艺术研究,2012,(0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旨在厘清“生态电影”这一思潮的源流及概念,并以《海洋》和《海豚湾》为例,通过对二者叙事策略的分析,指出纪录片这一特殊的文本形式和文化形式是如何发挥影像的“透明性”和“直接性”,助益“生态电影”独立品格的形成,使其成为电影研究和實践的一个崭新领域和范式。本文以历史演化为线索,阐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两种对立观点的内涵及实质。  关键词:生态电影 纪录片 人类中心主义 奇观性  中图
期刊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近几年来电影艺术迅速繁荣发展起来,伴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也逐渐开始流行,从为无声影片伴奏而在钢琴上敲出的第一个音符开始,音乐就一直是电影影像的一个忠实伴侣,音乐也成为电影元素中重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赋予了电影的精神与灵魂。  关键词:电影音乐与音乐 美学价值 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丑学是一门关于丑的概念、形态和本质的一门研究,是与美学相对应的。关于美学的研究能够追溯到古希腊,而丑学则在18世纪中后期才出现。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提出了丑只能存在于诗,而不能存在于画的观点,这一观点无疑是现代丑学发展的先河,为之后一系列的现代丑学话语体系奠定基础。在中国,丑的概念一直和“怪诞”“丑怪”“志怪”等联系一起。在现代学者看来,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思想是与“乐”“天人合一”相关的,
期刊
摘要:话剧《国破》通过诸葛瞻之死这一悲剧事件,折射出了个人境遇与时代环境的互文关系,在剧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个人如何被裹挟进时代当中,又如何在时代中掀起波澜。不仅如此,在面对生存还是死亡的哲学拷问时,个人与环境都陷入到了一种道德困境中。公理是否具有正义性,集体是否应该压迫个人表达,通过诸葛瞻的个人遭遇,剧中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国破》 诸葛瞻 困境 答案  中图分类号:J805
期刊
摘要:夏布洛尔是法国新浪潮运动的代表导演之一,由于其作品影响力相对有限,在影视研究领域并未受到重视,对其仅有的研究也极少从性别视角出发。本文使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通过对夏布洛尔代表作品进行精神分析、符号学角度的文本分析,梳理出了贯穿其几乎整个创作生涯的女性主义创作立场。  关键词:夏布洛尔 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 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马勒《第五交响曲》中铜管部分非常活跃,其中特别重视圆号的演奏,在第三乐章又以独奏圆号与乐队的形式呈。本文对第三乐章独奏圆号部分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其独特的演奏风格与丰富的技巧。  关键词:独奏圆号 演奏技巧 马勒 第五交响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015-03  古斯塔夫·马勒,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他的创作量不多,形式
期刊
摘要:1911年,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他指出电影是有别于音乐、绘画、雕塑等的“第七艺术”。电影是运动着的造型艺术,它是运用镜头讲故事,用“影像”来表现自己。《三块广告牌》《普通女人》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都是电影镜头下普通人的真实写照,主角都是普通人,拥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同时揭露隐匿在生活表象下的人性,引人深思。如果正义姗姗来迟,甚至永无来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原来的技术型向综合型、复合创新型人才转变,现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待做出相应的改革创新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综合材料实验课程在高师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和改革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从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注重学生生活体验和个人情感的植入以及注重学生对当代社会的认知表达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综合材料 实验
期刊
摘要:开封市文物商店旧藏民国时期石庚墨竹两幅,其形式为四条屏和立轴各一,绢本,从艺术价值而论均为上品。  关键词:石庚 《墨竹》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037-02  自古以来,倍受人们喜爱的竹子,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等美称,魏末晋初以嵇康为代表的七位贤士有“竹林七贤”之称,他们常聚集在竹林之下,饮酒作诗。暂且不提竹林位
期刊
摘要:面对成人学习钢琴需求,成人钢琴培训有了庞大的市场,本文以阿拉尔市成人钢琴市场为研究对象,对成人钢琴培训模式进行探索,主要从生源招收、课程内容、上课模式、小组课试行四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成人钢琴 培训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077-02  一、阿拉尔钢琴培训市场分析  阿拉尔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