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表现的特殊性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yu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11年,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他指出电影是有别于音乐、绘画、雕塑等的“第七艺术”。电影是运动着的造型艺术,它是运用镜头讲故事,用“影像”来表现自己。《三块广告牌》《普通女人》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都是电影镜头下普通人的真实写照,主角都是普通人,拥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同时揭露隐匿在生活表象下的人性,引人深思。如果正义姗姗来迟,甚至永无来期,你是会笑着面对生活还是伤心欲绝呢?
  关键词:镜头   现实主义   人性   《三块广告牌》   《普通女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162-02
  一、视觉表现形式——镜头
   1911年,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和《第七艺术的美学》,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宣言电影是一门艺术。他认为传统的艺术(建筑、音乐、绘画、雕刻、诗和舞蹈)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诗和舞蹈)和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刻)。其中,建筑和音乐是最基本的。绘画和雕刻是建筑的补充;诗是语言的提高,舞蹈是肉体的奋发,都能融化为音乐。电影则是包括这一切的动的造型艺术,也就是“第七艺术”。①
   提到电影不得不提到格里菲斯,在电影发展的里程中,格里菲斯以他非凡的才能,将电影从戏剧的奴仆中解脱出来,使之发展为一门与音乐、美术、文学平起平坐的独立艺术门类,他不仅熟练地运用电影特权,创造性地安排电影的摄影构图和蒙太奇而且巧妙运用大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淡入淡出、摇镜等手法并交叉使用,使电影史上出现了令今人都叹为观止的第一艺术高峰,一般认为,从格里菲斯开始,电影的单位从“场”变为“镜头”。在格里菲斯手里,电影终于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崭新的艺术,一门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之后的第七艺术。
   法国印象主义学派的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提出“上镜头性”并且将其作为电影艺术的构成基础,对“上镜头性”的“装置、照明、节奏、假面”四大元素进行了阐述,电影画面的运动特性是它独有的特性,并且是通过“影像”来表达自己。
   与此同时,苏联蒙太奇学派中,爱森斯坦在《蒙太奇1938》一文中指出:“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他还强调“把无论两个什么镜头对列在一起,它们就必然联结成新的概念,也就是由对列中产生出一种新的性质来”,相反普多夫金主张蒙太奇的镜头的组合,更注重叙事性,但他们都相信通过剪辑技巧可以直接传达思想。
   再到后来法国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論、德国克拉考尔的照相本性论,他们都强调电影对现实的记录功能,特别是巴赞的写实主义理论,直接促成了法国新浪潮的崛起,是法国“新浪潮“之父。
   电影影像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媒介,是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的根本区别,影片《三块广告牌》《普通女人》都是镜头下普通人的真实写照,通过影像来表现社会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将镜头直指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身无所依,心如荒野”。
  二、镜头下的普通人
   《三块广告牌》《普通女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主角够普通,够平凡,够反映社会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现实主义强调直面现实,关注社会与时代的精神状况,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以及人们的社会心理为表现对象,并且试图总结、揭露对象背后的原因与逻辑。电影艺术通过镜头很直观地展现出影片中主角的困扰以及传达背后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
   《三块广告牌》的剧本改编自真实事件,麦克唐纳偶然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该广告牌正是与另外一个罪犯控诉有关。影片镜头下人物的刻画非常鲜明,片中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是一位离异的单身母亲,无论是她的穿着、外貌都从视觉上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与她强烈谴责警察局在这桩命案上的无能和不作为相呼应,影片中三快广告牌尤为刺眼:“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凶手依然逍遥法外”“强奸致死?”广告牌采用的是红底黑字,极具视觉冲击力,色彩的选择揭露出了该事件的残暴与血腥。女主角的这一行为与镜头前刻画的形象相吻合,在观众看来并没有觉得不妥。
   其次,影片中威洛比局长在审讯室中与米尔德里德对话的这一段场景中,在刻画威洛比局长病情十分严重的时候,并没有大篇幅的描写,而仅仅是通过吐血直观地呈现给了观众,与此同时,更是将米尔德里德善良的一面展现出来,她是影片继续发展的动力,也为威洛比局长后面的死亡埋下伏笔。电影镜头刻画人物可谓是淋漓精致。
   同时,影片中米尔德里德认为凶手逍遥法外归根结底是警察的无能,她对警察持有偏见,对爱慕她的侏儒也有偏见,瞧不起前夫女友以及狄克森,而来自单身家庭的狄克森瞧不上所有“异类”,对同性恋、黑人、罪犯等等都持有偏见。他性格火爆,工作不认真,上班戴着眼镜打瞌睡,看漫画杂志,还虐待囚犯,他与同事也相处不太好,只有威洛比警长理解他,所以狄克森对他非常敬重,比如:当狄克森知道三块广告牌的事,直接冲到广告公司打人,这一镜头将他的性格直接暴漏在观众面前而无需做过多解释,以及他对黑人新警长的歧视使得他丢掉了工作。电影通过直观的镜头语言来直击观众内心,通过感官感受来达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在描写普通人的背后揭露人性。
   《普通女人》更是以变性人的身份来出演变性人,他的主角足够普通,影片随处可见侮辱、威胁、歧视,而女主角玛丽娜捍卫自己的权力,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面对毫不讲理的警察、对她施暴以及恐吓她的一群人,甚至是侮辱她的调查员,玛丽娜从来没有因为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而歇斯底里,电影将玛丽娜遭受绑架、嘲讽的镜头刻画的非常鲜明以及来自检察官的侮辱性体检,将侮辱、威胁、歧视通过电影镜头的方式,以视觉、听觉的形式来达到与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在影片结束前有一个镜头,沙发上,玛丽娜赤身裸体,镜子中的玛丽娜从容而平静,而这一面镜子,正是放在了她性别器官的位置,导演为何如此处理呢?与电影中期调查员让玛丽娜脱光衣服相呼应,在那一刻,所有观众的猎奇心理被激发,都会想要一探究竟,此时导演将镜头转开,却又出现在了结尾,其用意是通过电影镜头引发思考,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其实,无论是变性人还是同性恋等其他看起来“弱势”的群体,都应该把他们当作普通人去对待。
  三、结语
   导演通过电影镜头向观众传递自己的思想,影片《三块广告牌》以一种现代人的迷茫与困惑展开,影片中每一个人,无论是单身母的的女主、警长还是单身家庭的狄克森,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创伤,有着这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离婚、失业等等,影片并没有对政府、社会、制度等进行追责,也并没有抨击讽刺影片中人物的道德,而是以一种社会的普遍现象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同时影片的开放式结局引发观众思考,在影片结尾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执行正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们真的能找到凶手吗?他们也不确定,他们在路上会发生些什么呢?没人知道,如果正义姗姗来迟,甚至永无来期,你是会笑着面对生活还是伤心欲绝呢?
   《普通女人》以变性人来演绎变性人再普通不过了,导演以一种客观的角度去拍摄,他不对主角作任何主观描述,而是将她作为社会的一员,以一种客观现实的角度去阐释她们的生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要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导演用电影独有的方式,用鏡头表现了LGBT的真实生活状态,表达了导演对于平等,对于爱,对于自我的态度和思考,也是他想要传递给观众的。
   总之,电影艺术以它独有的方式,通过镜头,通过影像的表现媒介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呈现给观众借以表达导演的思想,同时揭露社会,感染观众。
  注释:
  ①黄琳:《影视艺术:理论·简史·流派》,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8-189页。
  参考文献:
  [1]黄琳.影视艺术:理论·简史·流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黄琳.西方电影理论及流派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史玉丰.论《三块广告牌》的叙事特征[J].电影文学,2018,(12):149-151.
  [4]朱芬.《三块广告牌》的现实主义底色[J].电影文学,2018,(12):146-148.
  [5]邓双林,郝建.《三块广告牌》:善恶之辨与暴力的功能[J].电影艺术,2018,(03):69-73.
  [6]崔国辉.创伤与和解:《三块广告牌》折射的人性之光[J].世界文化,2018,(05):25-28.
  [7]夏天.《三块广告牌》:假如世界以痛吻我[J].中国经济报告,2018,(04):123-125.
  [8]王霞.《三块广告牌》:谁是暴力世界的敌人?[N].中国电影报,2018-02-14:(007).
其他文献
摘要:悠久的宁古塔地区孕育了多彩的满族舞蹈文化,在20世纪“舞蹈集成”工作的采编中,收录了一批满族濒临消亡的民间舞蹈,如“东海莽式”“拍水舞”“巴拉莽式”等,这些民间舞蹈的挖掘与整理丰富了当时弱小的满族舞蹈形态以及民族文化的追根与觉醒。而事物的困境与繁荣都是相消相长,传承与保护机制的建立是以深入民间的挖掘、整理、提炼、整合,进而编创满族民间舞蹈“新语言”,让满族舞蹈绽放流姿!  关键词:满族舞蹈
期刊
摘要:儿童钢琴教育在咸宁地区已经比较普及,但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家长虽然初心很好但受各方面影响动机有许多不合理之处,这些严重阻碍了儿童钢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钢琴培训机构、相关行业协会、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家长群体都应该深刻反省,特别是家长们要深入理解钢琴教育的真正作用,摒弃过多的功利性,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关注钢琴教育的艺术性、个体性特点。  关键词:钢琴考级 家长动机 对策  中图分类号:J60-0
期刊
摘要:每部音乐作品都有其重要的音乐形象,如何从抽象的音乐语言中感悟音乐的形象呢?以《黄鹤的故事》为例,这首交响诗包括了“老马”“黄鹤”“官老爷”三种音乐形象,本文将从“聆听音乐”“调动联觉”“发挥创造”这三点去阐述如何挖掘、分辨、理解音乐形象。笔者认为,要深刻地理解音乐内涵,“聆听”只是第一步,要充分地调动“视听联觉”“色听联觉”和“动听联觉”的功能,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作品的情境中去,才能
期刊
摘要:近年来,韩国本土涌现了多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片,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这类影片意在揭露国家政治中的“暗箱操作”,让民众正视过往的黑暗历史,在反思中纠正错误,从而完善国家法律体系。本文将以韩国影片《辩护人》为例,从叙事模式、叙事符号以及叙事视角等方面,浅析该片的叙事方式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真实事件 改编 社会问题 叙事模式 叙事符号 叙事视角  中图分类号:J905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厘清“生态电影”这一思潮的源流及概念,并以《海洋》和《海豚湾》为例,通过对二者叙事策略的分析,指出纪录片这一特殊的文本形式和文化形式是如何发挥影像的“透明性”和“直接性”,助益“生态电影”独立品格的形成,使其成为电影研究和實践的一个崭新领域和范式。本文以历史演化为线索,阐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两种对立观点的内涵及实质。  关键词:生态电影 纪录片 人类中心主义 奇观性  中图
期刊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近几年来电影艺术迅速繁荣发展起来,伴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也逐渐开始流行,从为无声影片伴奏而在钢琴上敲出的第一个音符开始,音乐就一直是电影影像的一个忠实伴侣,音乐也成为电影元素中重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赋予了电影的精神与灵魂。  关键词:电影音乐与音乐 美学价值 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丑学是一门关于丑的概念、形态和本质的一门研究,是与美学相对应的。关于美学的研究能够追溯到古希腊,而丑学则在18世纪中后期才出现。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提出了丑只能存在于诗,而不能存在于画的观点,这一观点无疑是现代丑学发展的先河,为之后一系列的现代丑学话语体系奠定基础。在中国,丑的概念一直和“怪诞”“丑怪”“志怪”等联系一起。在现代学者看来,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思想是与“乐”“天人合一”相关的,
期刊
摘要:话剧《国破》通过诸葛瞻之死这一悲剧事件,折射出了个人境遇与时代环境的互文关系,在剧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个人如何被裹挟进时代当中,又如何在时代中掀起波澜。不仅如此,在面对生存还是死亡的哲学拷问时,个人与环境都陷入到了一种道德困境中。公理是否具有正义性,集体是否应该压迫个人表达,通过诸葛瞻的个人遭遇,剧中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国破》 诸葛瞻 困境 答案  中图分类号:J805
期刊
摘要:夏布洛尔是法国新浪潮运动的代表导演之一,由于其作品影响力相对有限,在影视研究领域并未受到重视,对其仅有的研究也极少从性别视角出发。本文使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通过对夏布洛尔代表作品进行精神分析、符号学角度的文本分析,梳理出了贯穿其几乎整个创作生涯的女性主义创作立场。  关键词:夏布洛尔 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 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马勒《第五交响曲》中铜管部分非常活跃,其中特别重视圆号的演奏,在第三乐章又以独奏圆号与乐队的形式呈。本文对第三乐章独奏圆号部分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其独特的演奏风格与丰富的技巧。  关键词:独奏圆号 演奏技巧 马勒 第五交响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015-03  古斯塔夫·马勒,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他的创作量不多,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