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n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年来先后遇2例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49岁,因发热、纳差、乏力、尿黄半月,于2004年7月入院。半月前病人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5℃之间,但无畏寒、盗汗伴有周身乏力、纳差、尿黄,未经任何治疗上述症状渐重,尿色加深,似浓茶来诊住院。查体:T 38.6℃,P88次/分,R19次/分;BP115/75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全身黏膜中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脏肋下2.5cm,质软,压痛、叩击痛,脾未及,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浮肿,肝功:ALT341U/L,AST184U/L,A/G41/36,TBIL298μmol/L,DBIL178μmol/L,HbsAg(-)。血常规:WBC3.6×109/L,PLT98×109/L,N0.685,HGB112g/L。入院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病原未定)。入院后经护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且病原学感染指标甲、乙、丙、丁、戊型血清学、巨细胞病毒抗体全阴性,血常规有全血细胞减少倾向而行骨髓涂片检查找到异常组织细胞,请血液内科会诊,最后诊断为“恶性组织细胞病”。
  例2:患者,女,36岁,因发热、乏力及全身皮肤、黏膜黄染20天入院。病人于20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5℃左右,无畏寒、汗出,曾用抗生素(药名不详)类药物治疗,烧不退,且全身皮肤黏膜发现黄染伴纳差、乏力及尿黄,似浓茶来诊,查体:T38.9℃,P86次,R19次/分,BP115/110mmHg,神志清,全身黏膜轻度黄染,无瘀点、斑,心肺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肿大,肝区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肝功:ALT320U/L,AST 170U/L,TBIL350μmol/L,DBIL197μmol/L,HbsAg(-),以急性黄疸型肝炎入院。经护肝、利胆、退黄综合治疗,体温降为37℃左右,但黄疸不退,且查甲、乙、丙、戊及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清学指标阴性,血常规:WBC3.2×109/L,PLT86×109/L,N0.712,ESR50mm/小时。疑有血液系统疾病,请血液内科会诊要求骨髓检查,结果骨髓涂片中发现异常组织细胞,确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转血液科治疗。
  
  讨 论
  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缺乏特异性,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化验做出肝炎之诊断。由于治疗效果不好而随即行骨髓检查,找到异常组织细胞而确诊,行正规治疗。在临床上为避免误诊,遇有不明原因长期发热、进行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黄疸、肝脏淋巴结肿大及多脏器功能受损病人,在排除可能存在的感染、占位性病变、结缔组织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后应高度警惕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可能,对可疑病人应多次行骨髓涂片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病率。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肩痛穴 拔伸足蹬法 肩关节脱位    自2005年1月1~2007年3月,笔者以针刺肩痛穴配合拔伸足蹬法治疗肩关节脱位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5~58岁,病程0.5小时~3天;新鲜脱位19例,习惯性脱位3例,前脱位16例,后脱位6例。  治疗方法:令患者仰卧,术者甲用一次性无菌毫针刺患肩对侧肩痛穴(交叉取穴),要定位准确
期刊
我科从2000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双冲击疗法加中药治疗复发性肾病46例,取得了满意的远期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46例患者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人。46例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7~46岁,平均12.4岁。诊断均符合1985年9月第二届全国肾脏学术修订的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其中肾病综合征I型24例,Ⅱ型8例,慢性肾炎肾病型14例。就诊前病程最短的6个月,病程最长的达5
期刊
近10多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在这些剖宫产的病例中再次剖宫产者占90%以上,结果显示出一种倾向:“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而这种部宫产的原则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分娩时经阴道试产是安全有效的,这种试产应该被列为常规。    资料与方法  1996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病人的资料及产时记录,按季度列表,内容包括:分娩总数,再次剖宫产术和指征、阴道
期刊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并发症多,且反复发作,治愈较困难,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2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支气管哮喘病例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2~56岁。据《实用内科学》的标准,将哮喘急性发作按病情严重程度分4度[1]:其中轻度8例,中度15例,重度7例,危重2例。合并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3例,心力衰竭2例,肺部感染11例。  西医
期刊
患者,女,5岁,因“外阴热、痒、痛4天,排尿时疼痛加重半天”就诊。妇检:外阴部见皮肤抓痕,整个外阴及肛周充血,小阴唇内侧有白色块状物,擦掉后露出红色黏膜充血。取分泌物涂片见假菌丝,追问病史,父母无脚气及假菌丝性阴道炎病史。诊断:幼儿急性外阴、阴道炎。用2%小苏打水冲洗外阴后,用达克宁霜涂外阴,微波治疗仪照射外阴部2次,2天后瘙痒及外阴部皮肤充血减轻。继续治疗5天后才发现患儿多饮多尿。查尿常规:尿糖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抗生素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2.5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药保留灌肠 疗效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
期刊
患者,男20岁,因发热、腹痛,便血2个月余,于2004年2月2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伴乏力、发热,随之出现腹痛、腹泻,每天解黄色稀水样便3~4次,无黏液、脓血,当时给抗感冒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并出现纳差,解暗红色样便,量少无黏液,1次/天,仍有发热,体温高时达39.7℃。腹痛,为钝痛,并发现右下腹包块,于2004年1月14日到凤庆县医院就诊,当时考虑“阑尾炎
期刊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育龄妇女7例,平均年龄33(25~43)岁,均在我站施行输卵管结扎术。手术方法均为输卵管折叠结扎切断法(普氏改良法)。术后出现下腹痛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6年。临床表现为下腹坠痛、腰痛、性交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其中2例予以手术治疗。  辅助检查方法:盆腔静脉造影术,7例造影剂廓清时间为25~45秒,卵巢静脉直径1.4~1.6cm,且静脉增粗变形成瘤样扩张,回流速度变慢。B超声
期刊
资料与方法  对象:我院新生儿科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1年间共收治早产儿96例(胎龄0.05)。病例选择标准:两组均无影响生长发育的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青紫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等疾病,均不需要呼吸支持,生命体征稳定。  方法:所有患儿均为在我院产科分娩1小时内转入,转入后均予一般治疗:①暖箱保暖、微泵输液、记出入量;②维持正常呼吸和血pH值;③预防感染、预防出血;④对症支持
期刊
异位妊娠,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中陈旧性输卵管妊娠其病史不典型,不宜早期发现,以致延误治疗。现就我院误诊病例总结分析,以期提高诊断率,避免误诊,达到早期发现治疗的目的。    资料与方法  回顾我院2005年3月~2007年4月收治的陈旧性宫外孕误诊病例7例,年龄19~37岁;5例误诊为卵巢良性肿瘤;1例误诊为输卵管积水盆腔炎性包块;1例误诊为附件结核,其中2例患者均设置节育环;1例患者为输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