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4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a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抗生素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2.5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药保留灌肠 疗效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子宫、附件及周围盆腔结缔组织等罹患炎症的总称。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盆腔结缔组织及盆腔肠系膜炎、外阴炎、宫颈炎、阴道炎等疾病。病情复杂,病程较长,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患者5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9月门诊及住院确诊为慢性盆腔炎者102例,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3~45岁,病程3个月至3年不等。将10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54例。对照组:西药抗生素治疗48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
  临床症状与体征:下腹坠胀疼痛或刺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月经前后及经期加重,或低热起伏,带下量增多,舌质暗红,边夹点,脉涩或弦涩。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压痛,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增粗或增厚,并有轻度压痛。
  理化检查:102例患者中,有92例血常规在正常范围。10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略有升高。白带常规化验,无特异性致病菌。B超检查:7例有少量盆腔积液,6例有单侧输卵管积水。
  评分标准[1]:子宫活动受限、压痛5分;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5分;子宫一侧或两侧增厚、压痛5分;下腹、腰部酸痛下坠3分;带下增多1分;经期腹痛1分。以上累计分在15分以上者为重度,10~14分为中度,5~9分为轻度。
  治疗方法:治疗组中药保留灌肠方:丹参30g,赤芍20g,桃仁15g,延胡索15g,三棱15g,金钱草15g,莪术15g,败酱草30g,红花12g,薏苡仁20g,蒲公英20g,木香12g,地丁20g,黄柏12g,丹皮12g。
  用法:用冷水浸泡2小时,反复煎煮2次,共取汁100~150ml备用。将药液冷却至37~39℃之间,用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18~20cm,以80~90g/分钟的速度滴入药液。嘱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之后保留体内药液10~18小时(月经期停用,有肛周疾病慎用)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月。对照治疗组:用青霉素800万单位加替硝唑0.4g静滴,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恢复正常,积分为0:②显效:症状消失,妇检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低2/3以上;③有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有减轻,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低1/3以上;④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
  
  结 果
  治疗效果见表1、2。
  由表1可见,除低热外,其余主要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2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讨 论
  慢性盆腔炎多发于经期、产后、人工流产后、上取环术后,或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迁延所导致。西医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而祖国医学认为,经期、产后、人工流产后、上取环术后,胞脉空虚,湿热、湿毒之邪乘虚而入,与气血互结,蕴积胞脉、胞络,伤及冲、任、带脉,使气血运行不畅,以致气滞血瘀。慢性盆腔炎湿热蕴结之势已减,而气滞血瘀之象明显。治疗上以理气化瘀为主,辅以利湿祛兼夹之邪。本病发生在盆腔,妇女阴道及子宫后方紧邻直肠,肠黏膜血运丰富,保留灌肠之药物通过直肠黏膜静脉丛的吸收,借药物的走窜及穿透力,直达病所。方芍丹参、赤芍、桃仁、延胡索活血化瘀,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通过理气、化痰、利湿,使病变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增加病变组织的供血供氧,抑制厌氧菌的生长,消除局部充血水肿,有较好的消炎作用。
  通过对10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良好,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252-25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自体血回输对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方法:采用输液、输血(自体和异体)和手术方法治疗32例患者。结果:全部患者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适当应用自体血回输治疗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安全有效。  关键词 异位妊娠 失血性休克 自体输血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为1%,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院于2001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异位妊娠患
期刊
摘 要 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是雌激素对脂代谢的良性作用,以及增加心脏搏动指数,对血管的扩张作用,增进血流及抑制动脉斑块的形成。临床研究提示,在绝经后给予尼尔雌醇替代治疗,可明显降低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尼尔雌醇 围绝经期 冠心病    女性冠心病在绝经期前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男性,而绝经或子宫、卵巢切除术后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升高。大量临床病例证实内分泌失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佐治小儿顽固性肺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基础上每天静滴IVIG0.1g/kg,疗程3天,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免疫球蛋白含量,观察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有效率93.3%。结论:IVIG是佐治小儿顽固性肺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人血丙种球蛋白 小儿顽固性肺
期刊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受损为其主要特征的细胞免疫功能不全性疾病。由于HIL主要侵犯T淋巴细胞中的CD4细胞,并在其内复制,导致CD4细胞的破坏,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崩溃,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主要侵及胸部、消化、神经系统,其影像学表现如下。    胸部影像学表现  (1)卡氏肺囊虫肺炎:其X线CT表现可分为如下4种。①两肺弥漫磨玻璃密度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功效。方法:随机选择67例冠心病患者予以心可舒片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心率、血压的变化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分析。结果:经心可舒片治疗后,对心绞痛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3.6%,对中度心绞痛总有效率为75.0%;心电图显效5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治疗后ST和NST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关键词 肩痛穴 拔伸足蹬法 肩关节脱位    自2005年1月1~2007年3月,笔者以针刺肩痛穴配合拔伸足蹬法治疗肩关节脱位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5~58岁,病程0.5小时~3天;新鲜脱位19例,习惯性脱位3例,前脱位16例,后脱位6例。  治疗方法:令患者仰卧,术者甲用一次性无菌毫针刺患肩对侧肩痛穴(交叉取穴),要定位准确
期刊
我科从2000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双冲击疗法加中药治疗复发性肾病46例,取得了满意的远期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46例患者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人。46例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7~46岁,平均12.4岁。诊断均符合1985年9月第二届全国肾脏学术修订的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其中肾病综合征I型24例,Ⅱ型8例,慢性肾炎肾病型14例。就诊前病程最短的6个月,病程最长的达5
期刊
近10多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在这些剖宫产的病例中再次剖宫产者占90%以上,结果显示出一种倾向:“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而这种部宫产的原则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分娩时经阴道试产是安全有效的,这种试产应该被列为常规。    资料与方法  1996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病人的资料及产时记录,按季度列表,内容包括:分娩总数,再次剖宫产术和指征、阴道
期刊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并发症多,且反复发作,治愈较困难,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2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支气管哮喘病例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2~56岁。据《实用内科学》的标准,将哮喘急性发作按病情严重程度分4度[1]:其中轻度8例,中度15例,重度7例,危重2例。合并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3例,心力衰竭2例,肺部感染11例。  西医
期刊
患者,女,5岁,因“外阴热、痒、痛4天,排尿时疼痛加重半天”就诊。妇检:外阴部见皮肤抓痕,整个外阴及肛周充血,小阴唇内侧有白色块状物,擦掉后露出红色黏膜充血。取分泌物涂片见假菌丝,追问病史,父母无脚气及假菌丝性阴道炎病史。诊断:幼儿急性外阴、阴道炎。用2%小苏打水冲洗外阴后,用达克宁霜涂外阴,微波治疗仪照射外阴部2次,2天后瘙痒及外阴部皮肤充血减轻。继续治疗5天后才发现患儿多饮多尿。查尿常规:尿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