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式”教学刍议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在逐步发生着新的变革,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侧重传授知识教育向侧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素质教育转变。在这一变革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写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是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面临的一道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所采取的“提问式”写作法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但培养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写作思路,而且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提问式”写作法,故名词义,就是在写作过程中,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在作文的每一个环节都提出几个问题,然后沿着解答问题的思路进行写作。这一方法,解决了学生在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不知道写什么”和“不知道如何写”的问题。以记叙文为例,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常常就事写事直来直去,平铺直叙,记流水账一样把事情摆在那,缺少记叙的曲折性、悬念性、思索性和可读性,其原因就是没有真正发挥出学生习作所必须的创造性,也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写作能力。而采用“提问式”写作法,就可以让学生沿着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按照事件一步一步发展写下去,使所叙写的事件变得多线索、多情节、多分析、多议论,丰富多彩起来。在训练中分析、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提问式”写作法的运用,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所提出的问题要贴近文题,能为文章的中心服务。例如:以《快乐的暑假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暑假生活中的一件事的作文,写作前可以向学生提出:暑假生活已经结束,在暑假生活里,每一名同学都经历了一些快乐美好的事情,在这些美好的事情里,哪一件对你印象最深,意义最大,我们就写哪件,写这篇作文,需要有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具体的习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使作文具有这些要素,保证故事的完整性。按照这些要素,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提出问题,叙写故事。比如,在时间方面,一般学生都是写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这样写时间比较单一平常。如果在叙写时间上提出“你为什么选这一天?这一天对你有什么特殊意义?”这样学生在时间的选择上、设置上可以进行多方位思考、选择,不再落入俗套,变得具有了特殊性。其他方面也同样如此。
  其次,叙写事件的写实性。作文贵在真实,这是写作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从学写作开始就“编作文”甚至东拼西凑地模仿别人的写过的东西,创造性的思维就会被约束住,以为的去翻别人写过的东西,不思进取,不去开拓创新,路会越走越窄,最后觉得无事可写。所以,从开始写作之日起,就要鼓励学生习作要写真写实,写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件,写经过头脑中深思熟虑过的东西。“提问式”写作是针对不同单一体进行的提问,沿着提出的问题去思索,设计事件的具体内容,所叙写事件必然是独一的,属于写作者自己的、真实的。这样写出的文章新颖独特,而且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性。
  再次,习作的升华性。写作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文章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达到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的目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才能实现这一目的。这就要求写作中有意识地对叙写的事件加以设计,也就是素材的取舍要准确,安排要合理,不可有随意性。“提问式”写作,由于每一步都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供作者选择,作者可以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充分选择有效利用提问所得来的材料。合理准确地运用到文章中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其他文献
科学活动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它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路径。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已越来越重视幼儿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  科学小实验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方法,也是幼儿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以简易的用具和简
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之时,我们也迎来了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好时机。尤其是近期,在教育局“师德为先、质量至上、安全第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校立足实际,在工作中,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一一对应的确立了三个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省级精粹教育课题,即《心理--道德教育途径的研究》、《依托古诗文诵读,深化书香校园建设研究》、《生命与安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整合与渗透研究》。而且经过多年的工作实
教育是条回“家”的路,教师是智能灯火的牵引者,而路,走平实了,就不会遥远。  经历了繁忙琐碎的新课改实验后,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开始渴望回归自然和简单。老师的教学不应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走向平实,从人文的角度说,学习是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